河田高景
“河田高景”产生于漫长历史时期和粤东山区交通相对闭塞的特定地理环境,是河田客家先民远离中原祖地,南下迁移“离根恋祖”精神状态下所形成的独具地方特色的客家民俗,它是传统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完美结合、交融的民俗结晶。高景出游时,每架景除景童、景旦外,一般要配备4-8人为抬景,6-8人为导景,3-4人为护景,1-2人为监景。
竖灯杆升彩凤
揭东县龙砂“竖灯杆、升彩凤”,是潮汕地区民俗大观中独具特色的民俗活动。这一民间习俗由来已久,世代相传,是揭东县港畔村及其周围江姓村民(旧称龙砂族)用以纪念其先祖、南宋爱国名相江万里。
百年凉茶不喝不算广州人
两广以北的人对于“什么是凉茶”的问题常常是一脸茫然,甚至理解为“热茶”的反义词。时移世易,现代的凉茶铺早已大不相同:店室虽然小但是明亮洁净,店内放置着几张枣红色的八仙桌,供客人憩息喝凉茶。
悦城龙母诞
悦城龙母,是行走西江的“花尾渡”和珠江内河各航线的轮拖渡、电船、轮船和其他大小船艇以及水上人家奉祀的水神。到龙母庙进香贺诞的人,大多预先组织堂会存款,名为“埋会”,商定每月付存款额,按月缴交会首储存,名为“供会”。
斗狗趣说
明清以来,广州及周边地区,一直流行着以动物打斗决胜的娱乐和赌博习俗,像斗蟋蟀、斗狗、斗鸡、斗雀等等。由于斗狗的场面惨烈血腥,且有浓厚赌博性质,解放后几年已在广州及周边地区绝迹。
古朴徐闻婚俗 传承古代中原文化
徐闻民间婚俗古朴,源远流长。几千年来,徐闻与中原婚俗文化一脉相承的主要原因有三: 一、政治上的长期统一,沟通了中原与徐闻的文化交流。”既然古代中原人口大量迁居徐闻,那么,今徐闻人承传中原的民俗文化也就不足为奇了。
广东徐闻人的原生态美容术“拾脸”
“拾脸” 亦称“咬脸毛”,是一种在民间已流传上千年的原生态美容术。该名人士继而又说:近几年,不知何故,本已难觅“芳踪”的“拾脸”美容又出现在街头巷尾,并成为一种行业。
细数广东人过年的“年俗”
广东人过年爱逛花街;广东人过年少吃饺子;广东人过年爱说“恭喜发财”。年长者则登上观音山(今越秀山)或白云山饮酒、吟诗作赋;女的去神庙参神,男的到花地(今芳村区)赏花或拜黄大仙庙。
端午游木龙
每年农历五月初七和初八这两天,是常平镇横江厦村村民们进行端午游木龙的日子。端午游木龙既有“扒龙船”的部分又有“舞龙”的部分,“扒龙船”的部分是敲龙舟鼓打龙舟锣,吃类似龙舟饭的“荷包饭”。
舞狮与武功
从前武师黄飞鸿有徒梁宽,硬桥硬马功夫了得,擅舞狮头;鬼脚七则运用飞腿弯腰掀舞狮尾,因而常操胜券。右图是当时广州城中舞狮的情形,狮头形象与现在我们所见的狮头有较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