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西农村家畜饲养俗
1、春节时要在猪圈、牛栏里用红纸贴“六畜平安”字样。2、在冬节(冬至),牛主人为报答耕牛一年耕作之劳苦,要用甜丸粘于牛头牛尾,表示与牛同过节日。如先有狗,后有猫,女主人要抱猫到狗前拜三拜,并祝曰:先来亚哥慢来弟,和睦相处,各司其职。
广州西关独特风土人情
文塔旁边原是西关上支涌,端午节泮塘居民会在这扒龙舟,据考证还是南汉刘王花坞故地。据记载,泮塘莲藕有白莲、红莲、京塘莲等多个品种,以肥大丝韧驰名广州。泮塘马蹄(荸荠)的知名度仅次于莲藕,以水马蹄为主,通常于立秋种下经120天便可收成,以其制作的优质泮塘马蹄粉过去曾大量远销南洋、北美。
礼仪包与顺风包
潮汕有用物食(饼糖制品之类)打红包的风俗。日常生活中,昔日未有今天各式包装的糖果,走亲戚时也有打红包孝敬对方长辈的。后来,就是到汕头或者广州、上海、汉口、香港谋生归回家园时,临行亲友也常打红包为之顺风。
广州骑楼120年
10年之后,两广总督张之洞从香港得知骑楼的功用,也想在广州兴建类似骑楼的“铺廊”。1923年,又公布了《广州市市政章程例规》和《广州市催迫业户建筑骑楼办法》、《本市新辟各马路承领骑楼地征费办法》,从而加快了广州骑楼建筑的兴建速度。
饶平的冬节丸与“封冬”
《饶平县志》载:“饶俗山居者治耕织……冬至米丸。” 每年的十一月冬至节,农事告一段落,家家户户忙着藏粮和制作冬节丸,祭拜祖先,欢庆丰冬,且有“封冬”的习俗。时下,每年的冬至节,家家户户仍然制作冬节丸,以示欢庆丰冬,展望来年。
羊城特产旧韵
[5]、[6]花地与茶滘相邻,花地出产杨桃,茶滘盛产青榄,两者皆润喉清肺,尤其是抽烟人,多食利咽喉,去烟味。[7]、[8] 河南大塘一带均植果树,“番石榴”或皮青肉脆,或皮红肉滑,同时又盛产木瓜(又叫万寿果),有润肺养颜功效。
徐闻现存的拜石风俗
把石头当神拜的风俗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在广东徐闻县三墩一带的几条小渔村,竟还保留着“拜石俗”,普遍以石为神,虔诚朝祭。在三墩仕尾村海边的一座小庙,还供着一块圆石,为当地人供奉的“土地公”。
关于五羊的传说
”玉帝大喜,忙叫五谷仙下凡去广州送五谷,保佑那里的黎民年年丰衣足食,免遭饥荒。五个神仙骑着五只羊,五只羊口里分别叨着稻、黍、稷、麦、豆五谷,脚踏祥云,飘飘然、悠悠然直奔广州城而来。
广州乞巧节习俗
乞巧节,是非常富有中国民族韵味的一个妇女节日。广州七夕拜仙,已婚女子一般不能参加,但新婚后的新娘在过第一个七夕时,要举行一次“辞仙”仪式。据《广州市志》卷十七所载,初七日,旧俗还有女子泛舟游石门沉香浦的活动。
九月九,风筝断线满街走
纸鸢、风筝,俗称“风琴(禽)”,潮人翁子光的《潮汕方言》:“纸鸢……或称作风琴,其声筝筝,故又曰风筝”、“放纸鸢,乡中人称放风禽”。重阳节放风筝的民俗现已衰落,“风筝断线满街走”的景象已不复见,唯有孩童偶尔用以嬉戏取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