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湾飘色(广州)
沙湾飘色是一种在岁时节令期间进行巡游展演的传统民间艺术活动形式。沙湾飘色以色柜为展示舞台,色柜上站着一个8-12岁的古装儿童,即“屏”,“屏”上再站一至两个2岁左右的古装儿童,即“飘”。番禺沙湾飘色以色彩艳丽,造型典雅,色梗钢筋幼细,装置奇妙,内容新颖等特点闻名于海内外。
八音锣鼓(珠海)
八音是我国古代乐器合奏的名称,根据制作材料的性能及发音原理,分为金、石、丝、竹、匏、土、草、木等八类。锣鼓柜又称八音柜,柜前后装有抬杠供两人抬柜之用,柜上装有小鼓、铜锣、铜钹、木鱼等敲击乐器。
沙河粉的传说
广州地处丘陵地带,北面靠山,南面向水、靠海。广州小吃可分几类:如油器类、粥品类、粉面类、糕点类、甜品类、粽子类、杂食类等,每种小吃都有不同的风味。原来老人本来竟是宫中御厨,只因性格耿直,不慎得罪慈禧太后,侥幸中逃出北京,自此隐姓埋名,四处躲避追缉。
潮汕茶配
蔗糖对潮人饮食的影响还表现在一些毫不起眼的零食上,比如饼食和凉果。潮州柑种植历史悠久,明嘉靖《潮州府志》还特别注明柑有七种,桔有两种;清乾隆《澄海县志》则载:“潮果以柑为第一品。
龙舟赛、放龙、休标和歌标
较大型的龙舟竞渡常在九江中进行;乡村范围的小规模竞渡,则在溪涌中进行。至于龙舟赛的“歌标”,是高歌夺标或歌颂夺标的意思,是龙舟赛的特定歌谣。南海、三水相邻两地的赛龙歌谣,传统习惯称作“歌标”而不叫“标歌”。
广州茶楼琐记
广州城开放口岸之后,欧风东渐,有人考证,在十三行的“三元楼”是广州最早挂出招牌的茶楼。原来北方传来的烧卖,广州师傅加上一系列地方配料,如牛肉烧卖加陈皮末,猪肉烧卖加大虾仁等,都显得更有南国特色。
新会民俗:吃柚子皮
人说广东人什么都敢吃,哪怕是蛇虫鼠蚁,而广东的新会人,连果皮也要吃。新会民俗吃柑皮——新会陈皮人所共知,并闻名海内外,但吃柚子皮,大概外地人知之不多。按会城民间说法,果椂皮化气,不宜一次吃得太多。
肇庆怀集燕子节
每年的六月初六,是怀集燕岩“燕子节”。燕岩以燕窝闻名于世,因此燕子节最吸引游人的莫过于怀集当地世世代代传下来悬竿吊竹攀岩采燕窝的绝技。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是当地村民约定俗成的“耍岩节”,现称“燕子节”。
唐家官塘茶果
唐家官塘茶果,是珠海唐家湾镇官塘村的一种民间小吃,已有几百年历史。茶果分三类:白团,用粘米粉加豆沙;萝卜糕,用糯米粉加萝卜干和肉粒;饺子,用淀粉加猪肉马蹄或萝卜丝。可制作成甜、咸两种口味,口感香糯,是广东一带群众喝茶消遣的一种美食。
惠州民间重阳放纸鹞
惠州民间歌谣中,有“九月九,是重阳;放纸鹞,线爱长”的句子;民间谚语中亦有“九月重阳放纸鹞”的说法。重阳这天,人们多伴以凳高,于街道和旷野处放飞风筝,孩童、成人均有之,亦甚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