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斗狗趣说

2016-06-13 10:26 来源:南方网

  明清以来,广州及周边地区,一直流行着以动物打斗决胜的娱乐和赌博习俗,像斗蟋蟀、斗狗、斗鸡、斗雀等等。斗狗是较为盛行的一种,仅次于斗蟋蟀。城市墟镇、街巷田头,只要有十几二十平方米一块空地,就可以进行斗狗比赛。

  过去广州人看斗狗,瘾头是非常大的,一旦碰到街头巷尾有斗狗,刹那间就能聚拢一群人驻足围观,观者以中青年为主,也不乏白须老者、稚龄学童,甚至怀抱婴儿的妇女。

  珠三角源程洲一带及南海大沥镇,历史上是斗狗最盛行的地区,一些村镇还有斗狗日,一般定于农历初一或十五。大型斗狗比赛甚至会在乡镇中心搭起可供数百人观看的“斗狗台”。来自四乡的狗主,甚至是港澳乃至广西地区的狗主,用蒙着厚布的铁笼运来斗犬(斗犬通常关在笼内饲养),捉对在台上厮杀,热闹时甚至会持续一个上午。承办者除收取门票外,更大的收入是“抽水”。斗狗赛事结束,场主可获少则数千,多则过万元的收入。携狗参赛者也可得到报酬,拥有强悍狗只的狗主参赛酬金有的高达几千元。

  斗狗的胜负决出,通常是以狗只“响口”、“耷尾”作区分,即一方斗至忍不住疼痛而嚎叫,尾巴蜷曲于肚部,便被视为服输。但后来也有效仿外国规则,以狗只肯不肯继续迎战作胜负之分。

  一般的斗狗,多以一个回合定胜负,一旦“埋牙”,就一直斗到决出胜负为止。而一些较为讲究的斗狗,就没那么简单了。斗狗台类似拳击擂台,双方各有角落一处,由一位公证人担任裁判,当两犬厮咬僵持不下超过20秒就要被分开,公证人发现其中一只“拧头”,便会以一支刀状木棒在狗的牙骨交错位置用力分开两只斗狗,让它们的主人各自牵它回角落喘息一阵,倘若其中一头不再冲前应战,便被判输。

  斗狗赛事时间有长有短,短则数分钟,长者达一个多小时。斗狗开始后,主人会蹲在一旁,通过大声吆喝来激励自己的斗犬,像“咬实、大力、好嘢!”等。如果双方交战三回合,依然没有分出胜负,只要双方同意,那比赛就以平局告终了。

  斗狗场的常胜者即被捧为“明星”,身价百倍。“常胜将军”只只傲气十足,常见两眼暴突,进入斗狗场(笼)都是气势汹汹的,沿场边溜一圈,并在四角撒上一点尿(据说是向观众致意)。看一条斗狗的优劣,从它进攻的准确性和防守的技巧两方面就可知了。某些更为上乘的品种,还兼具皮肤坚韧、伤口自然愈合能力强、性格顽强和耐力持久等优点。 

  两犬相斗,使用最多的招数就是“甩”和“压”。“甩”就是当一条狗咬住对方后,不停地甩头以给对方造成创伤;而“压”则和摔跤一样,利用身体将对方压倒后再进攻。

  说到斗狗,最值得一提的是大沥沙皮狗,这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广东斗狗品种,产于广州西邻大沥镇,有“中国第一斗狗”的称号(也是颇受人们喜爱的宠物狗之一)。沙皮狗生就一身松松垮垮的带皱褶厚皮,就像全身顶盔着甲,与对手厮打时,不易被咬伤肌肉,加之颈粗有力,是斗狗场上的常胜将军。沙皮狗最初只是追捕野猪的猎犬,经过大沥镇民间长年选种培育,逐渐成为斗犬,据说在汉朝的字画里就有它的踪迹。沙皮狗以身高47~55厘米,体重22~27公斤为最佳,大沥镇至今还流传着一首品评优良沙皮狗的民谣:“葫芦头蚬壳耳,挂镰扛杆金钱尾;毛粗短色要纯,舌上蓝色为上品;美人肩腰要短,四肢匀称莫异型。”

  因沙皮狗品质优良,数量又少,身价自然不菲,选购的都是有钱人,但要购得一条“靓嘢”,熟人带路,上门“斟盘”是必不可少的。往昔的大沥狗并非特指沙皮狗一种,即使买来看家护院,人们都以拥有一条大沥狗为荣。大沥墟上的狗市早就闻名两广,每逢墟日慕名而来的人不少,不少还是远道而来的。

  由于斗狗的场面惨烈血腥,且有浓厚赌博性质,解放后几年已在广州及周边地区绝迹。

  (省档案馆编研部 摘编)

点击查看原始图片

明信片上的广州街头斗狗

编辑:陈冰青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