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苑深处钟自鸣(上)
在大清的宫廷陈设中,除了沉静的古董、字画外,自然少不了一种热闹的机械玩意儿——“钟表”。雍正时期,“自鸣钟”下面的钟表作坊已独立出来,成了专门制作宫中钟表的“做钟处”,隶属清宫造办处,地址在隆宗门外、慈宁宫花园以东。
新中国第一个春节的年味儿
华东画报》1950年第三期:《农家》 对于老百姓而言,准备年货是保证一家人过好春节的一件大事儿。现在岁数稍大点儿的人们都还会记得小时候过春节时,到新华书店或大街的年货摊前购买年画的情景。
汪记“中央政府”如何粉墨登场
1939年12月30日,汪精卫与日本梅机关签署《日支新关系调整协议书》(以下简称《协议书》),就《日支新关系调整要纲》(以下简称《要纲》)等一揽子文件达成秘密协议,走出了投降卖国的重要一步。
清代对渎职官员实行问责制度
在清朝,如有官员出现税收未完、司法错案、承办工程出现倒塌等问题,都要承担相应责任,这就是清政府对渎职官员实行的问责制度。在辽宁省档案馆馆藏的《清实录》《盛京内务府档案》中,就可以看到因承办工程出现质量问题,而被清政府追究责任,并让相关官员进行赔偿的记载。
历史上的双周座谈会
《双周座谈会暂行组织办法》 最早的双周座谈会规定的参加人员包括中共、各民主党派及人民团体的代表,还有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全国政协等党政军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以及临时在京的地方政府和政协的领导。双周座谈会在中共和各民主党派间架起协商的桥梁,发挥了沟通交流、增进共识、协调关系、凝心聚力的积极作用。
千里迢迢归国路 一纸凭证父母心
这份出生证明的主人叫章云凤,祖籍广东梅县,1934年10月6日出生于印尼。一边是出生、成长的印尼,有即将重回那里的父母;一边是梦牵魂绕的祖国,有来之不易的爱情。这份布满褶皱的出生证明承载着父母对女儿的思念和牵挂。
带去天国的侨批(三)
1980年,年已八旬的叔公从加拿大回到广州,几经周折,房子终于归还到叔公手里。进屋后叔公直奔南边大房,像疯了似的满屋子翻找,但最终也没能找到那几封信。2001年,101岁的叔公在弥留之际手里还紧紧握着女孩当年给他的信,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没松开,儿孙们只好依了他,那信也就随他而去……
妇女权益有了政策法令保障
1938年3月8日,对于陕甘宁边区的妇女来说是一个不同寻常的节日。这一天,边区妇女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延安隆重召开了,130多名妇女代表出席了大会。妇联筹委会副主任史秀云作了《边区妇女运动的任务》的报告。
民国时期的天津“三八”妇女节纪念活动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天津政府的妇女节纪念活动举行了三次,为1946年、1947年和1948年,内容包括纪念大会、发放赈品、庆祝晚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