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新中国第一个春节的年味儿

2016-02-19 15:03 来源:南方网 殷月兰

    1950年2月17日,中华大地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的第一个春节。春节是老百姓最重视的传统佳节,对于历经战乱的中国人民而言,这是多年未有的一个太平年。新中国百废待兴,经济和社会秩序还没有完全恢复,但成立不久的中央人民政府对老百姓如何过好年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中央人民政府不仅规定春节期间全国放假3天,而且为喜迎春节的老百姓送上了一个又一个充满年味儿的大礼。

备年货

《华东画报》1950年第三期:《农家》

  对于老百姓而言,准备年货是保证一家人过好春节的一件大事儿。由于刚刚解放,对于购买力不太强的普通老百姓而言,最关心的就是春节前各种商品的物价是否稳定。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对稳定物价采取了多项措施。在刚刚解放的上海,市工商局考虑到老百姓的购买力,对粮油等商品的价格进行了调整,统一了物品零售价格,并将调整后各种商品的协议最高价格向社会公布,让老百姓做到心中有数。在东北地区,各级政府部门也在为老百姓能过好年积极准备着。东北地区土特产公司为城镇人民过节准备了足够的猪肉,并低于市场价格销售。为了方便远离城市的农民买上年货,一些城市的百货公司出动汽车下乡卖货。城里的百货公司还和农村的供销合作社紧密联系,为农民准备过节的必需品。佳木斯市百货公司,对花纱布类、针织线类和其他日用品进行了打折销售。为了让农民享受折扣优惠,大型百货公司让农村的供销合作社前来看货,并进行转账推销,解决了供销社因资金力量不足、难于购进物品的压力。全国各个城市的百货公司也纷纷打出春节商品降价的广告,吸引老百姓购买过节商品。正是这些举措的出台,使这个春节的年货市场出现了供需两旺的场景。“送信儿的腊八粥,要命的关东糖,救命的煮饽饽。”这句话是封建军阀、国民党统治下北京老百姓难于过年的口头语。而在这个春节,这句话再也听不到了。老百姓兴高采烈地采购年货。当时,有一个秧歌剧描写了这个春节老百姓赶集买年货的热闹景象:“人多得挤不动!今年的年集可真热闹,站满了大街四五条。南街上,肥猪肉刚开刀,肥羊肉也不少;北街上,杂货铺五香料,酱油乾醋大料花椒;东街上,是花市,各样的鲜花任你挑。”“正南街,买鞭炮,盘花两响‘二天搅’(大炮仗)。”“西街上,卖毡帽,货真价实样子好!”

买年画

《人民美术》1950年第一期:《群众合作社》

《人民美术》1950年第一期:《年丰人寿》

  贴春联儿,买年画儿,踩高跷,看大戏。这些传统春节所具有的充满年味儿的文化元素,在这个春节一个都不少。这里特别要提到的是年画。现在岁数稍大点儿的人们都还会记得小时候过春节时,到新华书店或大街的年货摊前购买年画的情景。内容丰富、颜色鲜艳的年画挂满了书店和货摊,让人眼花缭乱,对人们视觉的冲击和带给人们的快乐,不亚于今天用声光电制作的春节文化产品。尽管年画——这个最具传统年味儿,又是当时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春节文化产品,在今天与我们渐行渐远,但在1950年,年画却是这个春节重要的文化元素之一。为了满足老百姓对年画的需求,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于1949年11月,颁布了开展新年画工作的指示。全国各地文教机关、美术团体及美术工作者热烈响应号召,使这一年春节的新年画达到了300余种,发行总数在600万份以上,而这个数字还没有包括南方新解放区的新年画发行数量。当时,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这个春节的新年画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描写人民革命的辉煌战绩和工农业生产的建设成果,是这个春节新年画创作最为普遍的主题。同时,新年画多半采用了中国人民喜爱的民族风格。普通老百姓从这些新年画中看见了新中国的面貌,也看见了自己的面貌。这些新年画的上市,受到了老百姓的热烈欢迎。作者刘振声在当时创作的《挑年画》,就展现了一个普通老百姓家欢欢喜喜挑年画的场景。他们的创作让我们看到了内容丰富的新年画带给老百姓的快乐心情。

送新规

《人民美术》1950年第二期:《拖拉机》

《人民美术》1950年第二期:《我们的老英雄回来了》

  中央人民政府在为老百姓送上富有年味儿的春节大礼的同时,也给服务于百姓的政府工作人员送上了富有年味儿的规定。1949年12月31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出了通告,规定各级政府工作人员,在元旦和春节期间,一律不许宴客、收送礼物,并且互相不拜年(拥军优属例外)。这一通告得到了各级政府的认真贯彻执行。春节前夕,广东省人民政府、广州市人民政府联合发出通知,在重申政务院通告的同时,提出:“现春节即近,我省市各级政府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政务院的规定,以保持我革命工作者的廉洁朴素作风,而改变官僚封建社会的残余陋习,并即转达所属一律遵行为要!”而这个通知中提到的“官僚封建社会残余陋习”,我们可以从当时北京前门外最大的一家海味店聚顺和掌柜接受采访时的一段话中得到一些解读。这个掌柜直言:“往年这一个腊月就我一家铺子海参总可卖上百来斤到二百斤,但是今年二十多天来才卖了五六斤,鱼翅根本没有销路。往年买主都是用银号来给伪中央银行官僚们送礼,或是给那些剥削民脂民膏的喽啰,随着整个旧的制度的灭亡,这些近于奢侈品的海味,暂时不能有它的去路了。”这两个例子使我们看到了旧政权衰败的缩影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央人民政府廉洁自律的决心。

  中央档案馆提供档案资料

编辑:陈冰青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