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流产”的中国官派赴日留学
直隶总督李鸿章等人联名给日本驻华公使矢野文雄的复函。日本公使主动倡议 原来其中另有隐情 中国官派留日学生始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二月,清廷共派出唐宝锷、朱忠光、胡宗瀛、戢翼翚、冯阅模、吕烈辉、吕烈煌等13人,并委托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嘉纳治五郎帮助培养。
迎春花醉广州城
年关花市现 1919年,广州大办市政,拆城墙,筑马路,把双门底辟为永汉路,使该地区变得更为开阔,为迎春花市在此处“定居”提供了条件。抗战胜利后,西关迎春花市再度转旺,不但规模恢复旧貌,还不时出现“不吝千金买繁华”的景象。
大清国的第一个出国考察团
赫德提出派团赴欧考察 总理衙门设立后,其成为总揽洋务、外交的中枢机构,而奕却感到力不从心。赫德,英国人,曾在宁波英国领事馆担任翻译,同治二年(1863)十月,正式担任海关总税务司,第二年加按察使衔,成为清政府的正三品大员。
古来征战几人回
1941年12月下旬,日军重兵进攻长沙,与中国军队展开第三次长沙会战,国民革命军陆军第41师121团2营6连1排排长褚定侯率全排官兵奉命坚守浏阳河北岸,阻敌南犯。1月1日夜,负责防守长沙南郊的国民革命军预备第10师师长方先觉,在指挥战斗的间隙给后方的家眷写了一份遗嘱:
日方档案佐证强掳中国劳工罪行
1945年9月日本企业编制的中国劳工名簿 笔者在该网站日本国立公文书馆“返还文书”档案中,查到一批中国劳工名簿。《移入华人劳务者死亡者名簿》一般包括“番号、原籍、职名、氏名、年龄、死亡年月日、死亡原因、前职业、摘要”等内容。
抗日英雄张自忠的两封遗书
1911年冬,张自忠考入天津北洋法政学堂,时值中华民族饱受列强蹂躏之苦难,更值辛亥革命浪潮席卷全国之际。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恰逢宋哲元不在北平,他电示张自忠“必须镇定处之,相机应付,以挽危局”。殉国后,张自忠被追授二级上将,成为二战时期盟国阵亡将领中级别最高者。
可恨的日本奴化教育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占领了我中华大片沃土。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供稿日本侵略者在沦陷区推行奴化教育 孙俍工《沦陷区惨状记》中关于日军在华北实施奴化教育的记录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提供档案)
中共反腐倡廉的第一个控告箱
同年,工农检察部控告局将这个机关自制的控告箱挂在了江西省兴国县高兴区苏维埃政府。中央苏区出台控告制度 1932年9月6日,中央苏区的机关报《红色中华》颁布了《中央工农检察部控告局的组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匿名控告查出贪污案 1933年夏季的一天,中央工农检察部收到一封匿名控告信。
揭露日军残忍暴行的《沦陷区惨状记》
侵华日军暴行报道摘录辑集《沦陷区惨状记》一书手稿(部分)。孙俍工,原名孙光策,又号孙僚光,1894年出生于湖南邵阳,是我国有影响的教育家、语言学家、文学家及翻译家。令人遗憾的是,《沦陷区惨状记》在抗战期间未能得以出版。
御苑深处钟自鸣(下)
制钟式渐微 匠役鸟兽散 中国十八世纪清宫御用钟表的奢华只是昙花一现,模仿西方的钟表制造技术逐渐落后。清代的衰亡已成不可逆转的潮流,而这些清宫鼎盛时期的钟表杰作已成为无法复制的往日繁华记忆,于深宫处偶然响起落寞的钟声,一似白头宫女在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