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大清国的第一个出国考察团

2016-02-19 16:33 来源:南方网 赵增越

    清咸丰十年(1860),中国与英、法两国签订了《北京条约》,不久,英、法、美、俄等国公使进驻北京。同年十二月初三日,恭亲王奕等奏请在京师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初十日,咸丰帝批准,并谕令由奕、大学士桂良、户部左侍郎文祥管理。咸丰十一年(1861)三月初九日,奕奏请,将东堂子胡同内一处民宅改建为总理衙门办公之地,其东半部为京师同文馆(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前身),西半部则是与各国使节进行外交活动的场所。

清政府第一个出国考察团出访欧洲前的合影

赫德提出派团赴欧考察

  总理衙门设立后,其成为总揽洋务、外交的中枢机构,而奕却感到力不从心。关于《北京条约》中互派使节一条,奕除考虑费用与人才问题外,最为担心的还是礼仪问题。如果中国使节到西方行西方礼,外国使节就可能要求见中国皇帝时也行西方礼,这是清廷绝不允许的,所以奕一直不敢向皇帝提派使节的请求。就在这时,海关总税务司赫德的出现让奕不再踌躇。

  赫德,英国人,曾在宁波英国领事馆担任翻译,同治二年(1863)十月,正式担任海关总税务司,第二年加按察使衔,成为清政府的正三品大员。作为清政府的雇员,他让中国海关迅速完善。赫德认为“如果政策改变了,中国可以成为各国的领袖;如果政策不改变,它将变成各国的奴仆”。同时,他还一直主张中国应派遣使节出国,为此经常劝说奕和文祥。

  同治四年(1865)七月十八日,赫德来到总理衙门,向奕请假6个月,准备回英国结婚并看望父母。他提出,总理衙门可以派一两名同文馆学生,随他前往欧洲考察,费用则由海关先行垫付。

  经过一番酝酿后,同治五年(1866)正月初六日,奕给同治帝递上了关于为拟酌派官生随同赫德赴外国游历采风的奏折。他在奏折中指出:自换约以来,洋人往来中国,对于中国越来越熟悉,而中国对外国了解很少。双方交涉时,总有隔膜。请皇帝派人到各国了解情况,以便提供外交参考。在同文馆内,有几名学生对外语能粗识大概,如果派他们出国游历一番,也可增长见闻。但他们职级很低,此次与以往派使节去各国不同。所以“必须有老成可靠之人率同前去……不致因少不更事,贻笑外邦”。前任山西襄陵县知县斌椿,现协助赫德办理文案,办事都还妥洽,可以派他与其子广英带同文馆学生随赫德前往,“即令其沿途留心,将该国一切山川形势风土人情,随时记载,带回中国,以资印证”。为了“以壮观瞻”清政府赏斌椿三品衔,为总理衙门副总办;广英与英文馆学生凤仪、德明(张德彝),均赏六品顶戴;赏法文馆学生彦慧赏七品顶戴。

  奕选定斌椿带队,一是认为他办事老成;二是因为他是内务府正白旗汉军。而且赫德向奕请假前,早已与一些总理衙门的官员谈过此事,大部分官员将此次出使欧洲视作“苦差”,只有斌椿乐于前往。

出访欧洲数国大开眼界

  同治五年(1866)正月初十日,奕在总理衙门接见斌椿、广英等人组成的考察团。恰巧各国公使也纷纷来拜年,当他们听说清政府要派人到欧洲考察都很赞同。随后,总管同文馆事务大臣徐继畬送给斌椿一本《瀛环志略》供其参考。正月十九日,考察团前往天津。二十一日,他们离开大沽口前往上海。二月初七日,考察团在上海登上了开往法国的轮船,该船先行前往香港。这是斌椿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船,他惊叹“器具精洁,肴馔丰美”,“烛光照耀,入其中者,目迷五色”,“无不精妙”。考察团在香港短暂停留后,南下经越南等国,在二月十八日到达此次考察的第一站法国马赛。

  马赛“楼宇皆六七层,雕栏画槛,高列云霄”,“街巷相联(连),市肆灯火,密如繁星”。而且考察团在下榻的酒店内还见到了升降机。二十二日晚,他们乘坐火车前往巴黎。在巴黎,人们已经开始使用两轮车(自行车),考察团的成员们在参观完巴黎的博物馆、花园、街道后感慨不已。驻法国的各国使臣闻讯后,都纷纷拜会这位从大清国来的大臣。斌椿则保持着东方人的矜持,在他与各国使臣见面时,总是正襟危坐,还不停地摇着手中的折扇。在考察团参观造币厂、造船厂等地时,斌椿却缺乏兴趣,有时会称病,让儿子广英代他应酬。

  四月初四日,斌椿一行人来到英国伦敦。这里“人烟稠密,楼宇整齐”,但他看到“西人好洁”,却用纸“拭秽”,实则浪费。在伦敦,考察团参观了剧院、医院等地,但斌椿对英国的兵营、军器局、工厂仍不感兴趣。他保持了中国士大夫不屑于“武夫”“兵事”的传统。二十三日晚,斌椿应邀参加了维多利亚女王专门为中国考察团举办的宫廷舞会。在翻译官的引导下,斌椿来到白金汉宫,成为进入此地的第一位中国官员。在众官员簇拥之下,斌椿走进宴会厅,有“公侯大臣四百余人,命妇八百余人”参加晚宴,宴会厅之大,令他瞠目结舌。第二天,维多利亚女王亲自接见了斌椿等人。斌椿十分感激,他对女王说:“蒙君主优待,得以浏览胜景,实为感幸。”女王表示:“此次游历,惟(唯)愿回至中华,两国愈加和好。”

著《乘槎笔记》促中西交往

  考察团在英国逗留了五个星期后,先赴荷兰、丹麦两国,又赴北欧。在瑞典,考察团成员游览了北极圈内的小城,并看到极昼奇观。随后,考察团又前往芬兰、俄罗斯、德国,四月十九日启程归国。

  斌椿回国后,他将沿途见闻及观感著成一部《乘槎笔记》,并呈报总理衙门。奕感觉斌椿对西方“虽不能毕悉底蕴,其于所历之国山川形胜风土人情,尚能笔诸日记,略举端倪”。《乘槎笔记》记述了各国对考察团的盛情款待。当时,中西交往开始未久,西方各国都希望能与中国交好,多开展贸易,所以对中国客人皆尽地主之谊。《乘槎笔记》对西方的街道、宫殿以及歌剧、照相技术等描述详尽,而对军事、工商业、政治制度等则是一带而过,甚至绝口不提。以斌椿的地位和见识,他对这些深层次的东西既无兴趣,也无法理解。

  1853年,在美国军舰的威逼下,日本也被迫开国。1860年2月,为互换《日美友好通商条约》的批准书,日本第一个正式外交使团乘美国军舰横跨太平洋,他们看到了西方的繁荣和大清的衰落,回国后便开始推动倒幕运动。相比而言,中国的革新总是步履蹒跚。英国参赞密福特认为,斌椿“父子完全不能够对他们将看到的一切作出公平的评价”,但他也承认,斌椿考察团迈出“朝向在欧洲设立常驻使馆和改善这里关系的第一步”。这可能就是清政府派出的第一个出国考察团的意义所在。

  清同治五年(1866)十一月十九日,奕奏斌椿考察团游历欧洲各国采访情形的折。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提供档案

来源:中国档案报

编辑:陈冰青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