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关大屋
西关大屋是清末豪门富商在广州城西“西关角”(今荔湾区)一带兴建的极具岭南特色的广州传统民间住宅形式,被称为“西关大屋”。西关大屋的门廊装修,设矮脚吊扇门(又叫脚门)、趟栊、硬木大门三重门扇。

客家人的迎亲俗
客家嫁娶中的迎亲俗,别具情趣。迎亲 传说最早时曾有一迎亲花轿过未剪彩的新桥,守桥人不让通过,聪明的新娘下轿对守桥人说:"新人过新桥,百年夫妻万年桥。"这话感动了守桥人,破格让迎亲花轿通过,后成了习俗,一直流传下来。

广州陈家祠
陈家祠堂坐落于广东省广州市中山七路。陈家祠堂又称“陈氏书院”,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光绪二十年(1894年)落成,它是由清末广东省七十二县的陈姓联合建造的,是广东省著名的宗祠建筑。祠堂建成之初时的聚贤堂是供族人集会之用,后来改作宗祠,两边的侧房供书院使用。

广州城隍庙及打地气
《时事画报》这幅图(下图),是描绘广州城隍庙里市民打地气的情状。城隍神据说是受命于天,来捍卫本城,消灾弭祸的,故地位与城市首长同等,并且还有爵位等级之分。神灵本是虚无缥缈的东西,难以捉摸,人们于是发挥想象力,私拟一些历史人物来充当本城的城隍神,使之有坚实可信的形象。

广府建筑
广府民居村落往往以一个巷子为中轴,民宅在巷子两侧,一个院落套一个院落,与北方的四合院相比,广府民居都是三合院,这就是广府名居最为普遍的三间两廊结构。骑楼的建筑模式,是广州作为大城市的商业化的产物,也是广州城市建筑的一大特色,其后便成为国内其他城市,如上海、武汉等城市“广东街”的标志。

广东年味小吃集合
小小的油角长得就像一只饺子,不同的是油角比饺子多了一条好看的花边,就像漂亮的荷叶形荷包,寓意着来年赚得盘满钵满。一口咬下去,表面香气扑鼻,里面则是黏稠软糯的年糕,加上甜甜的味道,大人小孩都喜欢极了。

广州乞巧节习俗
乞巧节,是非常富有中国民族韵味的一个妇女节日。广州七夕拜仙,已婚女子一般不能参加,但新婚后的新娘在过第一个七夕时,要举行一次“辞仙”仪式。据《广州市志》卷十七所载,初七日,旧俗还有女子泛舟游石门沉香浦的活动。

岭南民居:广府
●代表性建筑:广州西关大屋、广东清代四大名园(顺德清晖园、番禺余荫山房、东莞可园、佛山梁园)、开平碉楼、三水大旗头村、从化钱岗村、深圳大鹏所城,等等。西关古老大屋外为矮脚双扇门,中为趟栊,内为大门,均由高级硬木制成。

广州茶文化
“喝茶”在粤方言里称作“饮茶”,毛泽东有“饮茶粤海未能忘”诗句。广州的配茶点心,由简单到丰富多采,不仅体现广州人饮茶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标志着广州茶文化逐渐进入兴盛时期。

拥揽羊城话骑楼
那时广州的骑楼,就如同当时时兴的旗袍或者大襟衫的镶边,顺着这座城市的主要街道缠绕。上下九的骑楼纵贯整条马路,一气成调,绵延数里,一下子把广州的城市格调锁定在那里,密集斑斓就成了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