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广州乞巧节习俗

2016-07-08 10:15 来源:南方网

  乞巧节,是非常富有中国民族韵味的一个妇女节日。广州的乞巧节更具有自己的特色。因此十分值得细细一述。农历七月初七,古时除了称七夕节、乞巧节以外还有许多名广州民俗称,如七巧节、女儿节、少女节、女节、洗头节、情人节、双星节、妇女节等等。广州人则称为“七姐诞”。

  《荆楚岁时记》载:“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傅玄《天问》云:‘七月七日,牵牛、织女会天河’此则其事也。张骞寻河源,所得榰机石示东方朔,朔曰:‘此石是织女榰机石,何于此?’为东方朔所识,并其证焉。”这段神话故事,大意是说,在傅玄(217~278,魏晋间哲学家、文学家)所著的《天问》一书中,有一段关于七月七日,牛郎织女在天河相会的故事:张骞(?——前114年,即汉武帝时,两次出使西域的古代著名人物)在寻找天河的源头时,拾到一块石脚柱,他拿去问东方朔(前154~93年,西汉文学家,性格滑稽、诙谐著称于世,后被传为神仙),东方朔接过一看,证明说:“织女用以垫纺织机的小石柱,怎么会遗落在这银河上?”这段非常有趣的神话故事,证明牛郎织女的确就住在银河边上。

  民间关于牛郎织女的故事很多.前后也不尽相同,但大体上是这样的:

  相传,牛郎是一个非常勤劳而朴实的农民,织女(玉帝的女儿)是一位心灵手巧的织布能手。由于有天人为媒,两人相亲相爱,婚后男耕女织,生儿育女,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后来玉皇大帝知道女儿下嫁凡人,气愤不过便派西王母到人间硬将织女接回天庭。牛郎知道后携带儿女追赶,到了天上,西王母拨簪划河为界,结界一对恩爱夫妻只好隔河相望而居。后来玉帝被牛郎织女的真挚爱情所感动,并在鸟鹊的同情和帮助下,两人每年七月七日的晚上可得一次相会。这种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在全国各族人民中家喻户晓,也是形成七巧节的主要缘由。这段故事又发源于古人对天文的观察,后来发展成对星辰崇拜的结果。

  广州旧时过七巧节是非常热闹的。宋人刘克庄曾有诗咏道:“瓜果跽拳祝,喉罗朴卖声。粤人重巧夕,灯光到天明。”人们在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备好各种奇巧的玩品,用通草、色纸、芝麻、米粒等,制成各种花果、仕女、器物、宫室模型等物。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浸,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七夕晚(广州人多从初六晚开始至初七晚,一连两晚),姑娘们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饰,连指甲也涂上了红色,然后把早已准备好的各式物品,如古董珍玩、鲜花、时果以及脂粉等摆放在厅堂的八仙台上,还要有一盏油灯放置在“仙禾”或“仙菜”中间。此时,有钱人家的厅堂布置得锦屏绣椅、富丽堂皇,一般人家尽量把厅堂摆设井然。一切都安排停当以后,姑娘们便焚香点烛,对星空跪拜,称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连拜七次。此时,除了邀请亲戚朋友前来作客以外,还要请邻里中相识与不相识的姑娘们一起拜神,观尝巧艺与玩具,高高兴兴,热热闹闹,如巧艺与玩具受到越多人的称赞,主家姑娘就越高兴,越感到荣耀。广州的姑娘们说,像这样能在众人面前展示手艺,一生是投有多少回的。拜仙之后,姑娘们手执彩线对着灯影将线穿过针孔(古称金针度人),如一口气能穿过七枚针孔者被称为巧手(得巧),穿不到七孔针者则“输巧”。正如唐代诗人所描绘:“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不知谁得巧,明旦试看寻。”再后便焚烧纸制的圆盒(梳妆盒),盒里装有纸制的衣服、鞋、脂粉、梳妆镜、梳子等,每样一式七份。祭拜仪式结束后,八仙台上的摆设保持不动,留待翌日(初七)供姑娘们互相串访时参观、评议。据明清和民国时期的一些书籍所载,广州姑娘于七夕中展示出来的巧艺,有一粒谷粒大小的绣花鞋、指甲般大小的各式扇子,有玲珑轻飘的小罗帐,还有特制的莲花、茉莉、玫瑰、夜合花等,花盆只有洒杯大小,盆内描有两朵花,一真一假,令人难以区别。到了初七晚,继续如昨晚一样祀神,称为“拜牛郎”,一般由男童主祭。七夕过后,姑娘们所制作的工艺品、玩具等互相赠送,以示友情。

  广州七夕拜仙,已婚女子一般不能参加,但新婚后的新娘在过第一个七夕时,要举行一次“辞仙”仪式。即在初六晚上祀神时,除了牲醴、红蛋、酸姜等(取兆得子)以外,还要加上雪梨或沙梨,表示与姑娘节离别之意。

  据《广州市志》卷十七所载,初七日,旧俗还有女子泛舟游石门沉香浦的活动。游艇用素馨花、茉莉花装饰,称为花艇。她们信此日为“仙女淋浴日”。石门浦水质清洌,朝夕日出日落时返照两山,有时会像海市蜃楼一样在天空出现一些景幻。泛舟者坦希望能有运气看到奇最的出现,故姑娘们七夕游石门沉香浦成为一项重要内容,很是热闹,也成了一个节日的习俗。

来源:中国广州网

 






 

编辑:陈冰青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