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圩的历史可谓不短,它形成于清代,该地原属长寿寺的范围。长寿寺,初名长寿庵,乃明朝万历三十四年(1606),广东巡按御史沈正隆所建,占地面积8亩。南海县令刘廷元拨出良田43亩以供香火,庵中有沈御史泐石记载。清雍正九年(1731),大汕和尚有功于皇朝,奉旨南来游历,居于长寿庵中。他见此庵环境幽雅,愿意终老于此,遂奏明皇帝,诏旨嘉许,赐内廷供奉,拨款重修庙宇,易名长寿寺。故百粤佛寺以长寿寺居五大丛林之首。后来寺僧穷奢极侈,不守清规,清同治二年(1863),官府拆毁寺庙,将长寿寺地产作为官产拍卖,原地辟为数条街道。
当时玉器行业六大堂口的成章堂、镇宝堂、裕兴堂、成福堂、崇礼堂、均裕堂的行友,在此集资买地筹建玉器圩。他们首先在今长寿西路234~236号之地开崇德号,接着又在今长寿西路224号之地开祥胜号。崇德号专营零售,摆卖翡翠、玉器、钻石、宝石、杂石等;祥胜号则专营批发,主要销售大小玉镯和珍珠。于是,玉器圩便成了我国南方最大的珠宝玉器商场,驰名中外。
辨玉堪称复杂,玉饰件件不同,价格各异,旧时玉器圩中的玉器交易更具有神秘之感。同行买卖,竟盛行在衣袖中或手巾、报纸下双方抓手指议价,不被旁人知道。这因为买方怕给了价被“第三者”将价抬高抢买,卖方也不愿将售价公开而吃亏。怎样抓手指计算数目?原来很简单,如卖方右手抓着买方右手的食指便表示1(十数或百数口头说明),抓住食指和中指表示2,抓住食指、中指、无名指表示3,再加小指表示4,五指全抓表示5,表示6则将大拇指和小指抓住,大拇指小指加无名指是7,表示8则将买方的大拇指与食指叉开,表示9则将买方的食指弯曲,像个钩子。买方还价时,也按上说之抓法。这种交易法如今在香港广东道玉器行业仍然流传。
除了抓手指论价,还有半公开的行内暗语,这暗语源于玉器行友家乡的一间太公祠堂的对联?:“百世以留祥,和谦同济美。”这10字,“百”字代表1,“世”代表2……“济”字作9?,“美”字作10。这套暗语,老行专们至今尚记忆犹新。
玉器圩的兴旺势头,一直延续至20世纪的30年代,圩场内不少摊档,自设工场,自产自销,或代客加工。所以玉器圩附近的带河路、长寿路一带,形成了不少玉器作坊。抗日战争后,玉器圩一度零落,解放初期稍有生机。后来,市商业局调整商业网,祥胜号玉器圩改为长寿百货市场,将玉器摊贩安排入崇德号玉器圩摆卖。再后,经商业体制改革,市商业局征用崇德号玉器圩店址。后又经“文化大革命”,玉器圩便在长寿路消失了。许多海外赤子及国际友人想再找玉器圩买饰物,无处问津。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国民经济好转,人民生活提高,佩戴玉器又成为时尚,正如古语“荒年谷,丰年玉”,加上旅游事业的发展,玉器市场便又开始繁荣起来。1981年,位于长寿西240~246号的广东省工艺品进出口公司红光工艺品商店挂起昔日的“玉器圩”招牌,职工也不少是当日玉器圩的老行专,他们恢复经营翡翠玉器,还设珠宝玉器收购站,恢复礼貌服务、上门服务等优良传统,一时间长寿路玉器圩的盛誉又在国内外再现。
玉器畅销,长寿路便陆续出现多间玉器店,有国营的,有集体的,也有个体的,店铺多达20家,有成玉器路之势。华林街劳动服务公司有见于此,在1988年6月,于长寿路新胜街至下九路西来正街的街巷中组织开办了玉器街。这个颇具东方市井风情的地方,一时吸引了前来观光购物的国内外客人。人们来到新胜街街口,便可看到“太平盛世玉生辉”七个醒目大字。这条狭窄的长近1公里的街巷中,两旁摆设百余档玉器珠宝,品种之多,比30年代的玉器圩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标明价格,再不用抓手指论价之类的保密交易了。
来源:广州地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