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修筑苏北第一条公路的艰难历程

2015-04-15 16:52 来源:南方网

   1922年12月13日上午10时,江苏扬州古城南郊沉浸在一片喜庆欢乐的气氛之中。苏北第一条公路暨江北长途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北汽车公司)首次通车典礼在此举行。是时,鼓乐鞭炮齐鸣,江苏省府要员、当地官绅分别致辞,伴随着发动机的阵阵轰鸣,数辆汽车披红挂彩缓缓驶出车站,向六圩方向驶去。主持典礼的中年男子就是江北汽车公司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卢殿虎。

  卢殿虎出生于江苏宝应县安宜镇,自幼聪颖过人,悟性极高。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卢殿虎就读于江南高等学堂,因成绩优异被选拔为贡生。毕业后任海州中学校长,他敬业尽职,管理有方,深受师生爱戴。1905年,他在南京加入同盟会后,回到家乡以邑绅身份作为掩护,秘密从事反清活动。辛亥革命后,卢殿虎历任安徽省教育厅厅长、甘肃省教育厅厅长等职。

  关注民生 倡修瓜清公路

  刚过不惑之年,卢殿虎受命任淮扬道尹,寓居扬州。为实现“为官一任,富民一方”的愿望,他着手兴办实业。经过多次实地考察,他认为:“苏北地区经济和文化落后于江南,主要原因是交通不发达,环境闭塞所致。”其时,苏北地区尚无一条可行驶汽车的道路。于是他大胆提出沿瓜洲至清江(今淮安市)一线,修筑公路的建议。在呈送给江苏督军和省长的信中,他列举了修筑公路并开设长途汽车公司的几个好处:瓜(洲)清(江)线途径20余个县,道路筑成有利于这一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另外,在瓜清运河堤行使汽车可使河堤更加坚固。沿堤植树,护路保堤,可以“藉兴林业”。该倡议得到批准后,卢殿虎便着手创办瓜清长途汽车公司。

  在他的倡导下,不少有识之士纷纷响应支持,1918年秋,修筑公路筹备处成立,卢殿虎被推选为筹备处主任,负责制定筑路方案,起草汽车公司章程,筹集资金并落实筑路计划。

  一波三折 工程举步维艰

  经过一番努力,筹集到的股金仍不能满足工程所需。筹备处决定改变方案,将原定的瓜洲至清江线缩短为扬州至瓜洲,拟待扬瓜线运营盈利后,再投入后期工程。计划改变后,扬瓜长途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扬瓜汽车公司)随即成立,仅用了一个多月时间,公司就完成了勘测设计工作并拿出预算。

  正当公司准备组织施工时,社会上谣言四起:有人说,在河堤上通行汽车会危及运河安全;有的老百姓认为,筑路会破坏自家祖坟的风水;还有人说,修路会得罪河神,引发洪涝灾害;更有甚者散发传单,煽动沿河农民抵制筑路。受此影响,工程被迫停止。后经公司大力宣传,说服群众,方才排除了干扰,但此时工程已被耽搁了一年。风波平息后,当公司招募新股以增加资金时,1920年7月直皖战争爆发,社会上人心动荡,受到战争的波及,工程再次被迫中止。

  历经两次波折,大笔筑路资金已被耗尽。1921年5月,直皖战事稍稍平息后,扬瓜汽车公司再次开会讨论筑路事宜。会议决定将扬瓜汽车公司更名为江北汽车公司,推选黄伯雨为筑路筹备处主任,卢殿虎为副主任,与会人员现场认购新股7.8万元,工程得以继续。

  但仅过了两个月,一场洪水造成江河岸堤多处决口,江淮地区水灾泛滥,筑路工程再次被搁置。其时,筑路筹备处主动与驻扬外国传教士索行仁等人商谈,拟请他们在水灾过后提供资金支持,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修筑公路。此事得到了由中外慈善人士设立的公益组织——“华洋义赈会”的同意,并成立了“华洋义赈会扬州分会”,以分会的名义提供赈灾资金。筑路筹备处还召集公路沿线的士绅、地保代表开会,商定了公路占地的地价和拆迁赔偿费等事宜。会后,卢殿虎率人在施家桥支付赔偿费时,一些农民受人唆使将卢殿虎打伤,因伤势较重他被送往医院治疗。至此,筑路工程第三次被搁置,以工代赈协议亦宣告“破产”。

  尽管如此,筑路之事并未就此止步。公司聘请英籍工程师来因审阅设计文本和复勘线路。来因经实地勘察提出两点建议:一是起点站应移址,瓜洲至扬州的客货流量虽大,但江南岸离镇江市区远,如移至六圩,旅客过江可直达市区,食宿或转乘火车、轮船都很方便;二是新路要按规范建筑,不能因避让障碍物致使弯道过多,从而降低筑路标准。来因的建议被采纳了。经测算,原长17公里的线路被缩短至14.7公里,节省了工程造价。公路名称也由扬瓜公路改为扬(州)(六)圩公路。

  一波三折,公路终于在1922年7月25日正式破土动工,于当年12月4日筑成并试通车。公路筑成后不久,资金告罄。翌年春,江北汽车公司向银行贷款铺设路面,建造江岸码头、栈桥,购买渡轮等设施。1923年,镇江至扬州段汽车运输线开通,沿途设扬州、虹桥、施家桥、六圩、镇江5个站点,由江北汽车公司(后更名为镇扬汽车公司)经营与管理,卢殿虎任公司董事长。

  由于扬圩公路为三合土路面,一遇阴雨天气道路泥泞不堪,汽车不能行驶。为了提醒旅客,卢殿虎特意在扬州车站屋顶上架设旗杆,挂上有“镇扬公司”字样的旗子,命人每天晨间升旗,末班车开出后降旗,雨天无车时则不升旗。凡是欲出城赶车的旅客一看旗子便知有车无车,不会白跑一趟。

  屡遇变故 公司命运多舛

  实际上,不仅筑路过程一波三折,在扬圩线竣工运营后,江北汽车公司遭受的天灾人祸也接踵而至。

  首先是兵灾。1927年3月下旬,军阀孙传芳部退至扬州,公司全部车辆被胁迫为孙部运输兵力,客运营业全部停止。另外,为防止公司车辆被其他军阀所用,孙部掳去1辆轿车,还破坏了许多客车,六圩车站亦毁于炮火,直到当年9月初才勉强复业。据统计,此次兵灾造成1辆车被掳、4辆车被毁、19辆车以及车站、码头等受损,损失共计3.7万余元。

  其次是火灾。1928年春,公司正积极弥补兵灾损失,3月3日夜,停车库突发大火,火势迅速蔓延。虽竭力施救,公司仍蒙受重大损失,车库和17辆车被烧毁,损失3万余元。

  第三是洪灾。1931年7月中旬,江潮泛滥,扬圩线沿途的褚家坝、耿官营两地路面积水,行车困难,7月末公司被迫停运。8月28日,瓜洲堤岸崩溃,六圩至常家桥数百户灾民在公路上搭棚栖身,直到11月中旬积水退清,公司劝导灾民早日归农,并逐户发放安家费,才得以腾出道路,12月1日公司恢复运营。

  此后数年,镇扬汽车公司逐渐恢复了元气,1936年5月,扬清公路全线贯通。此外,通过改善路况,改建桥梁,增配车辆,实施与沪宁铁路、公路与淮阴水路联运等措施,公司经营状况大有好转。然而正当公司运营渐入佳境之时,1936年8月11日,卢殿虎因操劳过度,突发脑溢血离世,终年60岁。

  “七七事变”后,日军大举侵华。1937年底,扬州沦陷在日寇铁蹄之下,镇扬汽车公司也惨遭毁灭性打击,车辆、房屋、路权等全部被日军侵占。至此,由卢殿虎苦心经营近二十载、在苏北地区颇具规模的交通运输公司彻底停业。

  (文中所示照片档案和档案资料现存于江苏扬州市档案馆)

  (省档案馆编研部 摘编)  

  (来源:中国档案资讯网)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4年4月21日 总第2598期 第四版)

点击查看放大图片

江北长途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开业时情景

点击查看放大图片

国民政府铁道部为江北长途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颁发的运营执照

编辑:超级无比滴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