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致电北平政府营救抗日学生
蔡元培生于1868年1月11日,浙江绍兴人。他国学功底深厚,参加科举考试一路官升至翰林院从事编修;他弃官回乡,就任绍郡中西学堂监督;他创立光复会,并被推举为会长;他赴德国留学4年,努力探究西方文化。1912年1月,他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改革封建教育制度,创立资产阶级教育新体制;同年7月,他反对袁世凯的独裁统治,毅然辞去教育总长职务,再度赴德国游学。1917年1月4日,蔡元培应教育总长范源濂邀请,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他高举“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将北京大学由一个学风散漫的官僚养成所改造成一所名副其实的全国最高学府。1923年1月,他辞去北京大学校长的职务,赴欧洲游学,3年后回国。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蔡元培始终保持一名学人的本色,担任大学院院长和中央研究院院长。
1932年1月,东北在日本的铁蹄下全部沦陷。1月28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一·二八”抗战爆发。3月9日,日本扶持伪满洲国在长春成立,对东北实行殖民统治。时任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的蒋介石并未认清国内形势,本应将枪口一致对外,抵抗外敌,他却将枪口指向国内,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对红色根据地进行第四次“围剿”。
1932年12月,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64岁的蔡元培挺身而出,发起成立了旨在争取人民的自由、开展营救一切爱国和革命“政治犯”的进步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12月18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正式成立,总会设在上海,主席宋庆龄,副主席蔡元培,总干事杨杏佛。12月30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蔡元培在会上发表演说。他说,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服务宗旨是保障人权,“既同是人,就有一种共同应保障的普通人权。所以,我等第一,无党派的成见;第二,无国家的界限;第三,对于已定罪或未定罪的人,亦无甚区别”。
中国民权保障同盟营救“政治犯”的行为,是一种对国民党当局有一定威慑力的社会行为。在北京市档案馆保存着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宋庆龄和蔡元培于1933年1月30日21点40分,为营救抗日会爱国学生,致电北平市政府的一封电报,语气中显示出了一位学界泰斗的爱国激情和对当局不作为的愤怒之情。接到这封电报之后,北平市政府发布了第135号令:
案据上海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宋庆龄、蔡元培刚电称:报载贵局于1月12日,逮捕北平各校出席抗日会学生二十余人,内女生五六人。当此日寇压境、国势垂危之日,抗日救亡,匹夫有责。政府对青年爱国集会宜因势利导,何可横加摧残?民权苟无保障,民气何由而伸!务望立释放被捕诸生,以养士气,共赴国难为盼!并盼电复等情。
据此查,此案尚未据该局呈报,究系如何情形,合行令仰,该局迅速查明具报以凭核转此令。
中华民国二十二年一月三十日
市长周大文
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成立后,蔡元培营救的知名人士有牛兰夫妇、陈独秀、侯外庐、刘煜生、廖承志、丁玲、罗登贤、陈赓、余文化、陈广、陈淑英等人。
但是,蔡元培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行动,受到国民党当局的干涉。1933年2月12日,国民党南京市党部执委决议:“蔡元培、宋庆龄等擅组民权保障同盟,发表宣言,保障反革命及共党要犯,实破坏本党威信,逾越中委职权,应请中央解散该团体,并于蔡、宋等以警告。”国民党当局不惜采取卑劣的特务手段,对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主要领导人宋庆龄、蔡元培、杨杏佛等恐吓威胁,并下了毒手。6月18日上午8时,杨杏佛被国民党特务暗杀。蔡元培知道后悲痛愤慨,在去殡仪馆处理后事时,对《申报》记者说:“杨先生为一文人,遭此非常变故,人民生命毫无保障。”杨杏佛遇害后,中国民权保障同盟被迫停止活动。
(省档案馆编研部 摘编)
(来源:中国档案资讯网)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4年3月3日 总第2577期 第四版)
1933年1月30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宋庆龄、蔡元培致北平市政府的一封关于营救抗日会爱国学生的电报(此档案现存于北京市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