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部队里有个著名的“天下第一旅”。这个“天下第一旅”是国民党嫡系胡宗南精锐部队整编第一师第一旅,曾是蒋介石的警卫部队,被称为“蒋家御林军”,其首任师长是胡宗南,时任指挥官为中将旅长黄正诚,该部全副美械装备,备受宠爱。就是这个赫赫有名的“天下第一旅”,在解放战争中被陈赓带领晋冀鲁豫军区第四纵队打了个落花流水。
果断判大局
1946年6月,时任晋冀鲁豫军区第四纵队司令员的陈赓受命率四纵并太岳军区武装一部,执行晋南方向作战任务,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陈赓所在的太岳解放区是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的战略方向之一。1946年7月,国民党军队以胡宗南的整编第一师、第二十七师、第九十师等部的六个旅,结合同蒲铁路南段的阎锡山部队,共七万余人在山西省南部向太岳解放区大举进犯,企图一个月内打通同蒲铁路,席卷晋南。面对胡宗南军队的进攻,陈赓率领四纵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接连打了闻夏战役、赵城之战等几个漂亮的奇袭战,极大地打击了胡宗南部队的嚣张气焰,让胡宗南大为恼火。
1946年8月17日,胡宗南赶往山西省南部的中心城市运城,召集紧急军事会议,决定增调他的精锐部队“天下第一旅”来晋南,准备同阎锡山在介休地区的部队一起对陈赓的部队实施南北夹击。胡宗南的部队加上阎锡山的部队,有十五个师(旅),约十万之众,比我军多四五倍兵力的国民党军气势汹汹向我袭来,陈赓经过对敌情的周密分析和判断,想出了一计良策。
原来,胡宗南企图率他的“天下第一旅”沿同蒲铁路向北进军,指望着阎锡山在介休的第三十四军南下,对我军实施南北夹击。但屯兵于介休县的阎锡山收到胡宗南的信息,并不想消耗自己的力量,只是想作作姿态,所以,三十四军只向南走了几十里到了义棠镇就按兵不动了。陈赓掌握了敌军的这一动向后果断判断:“看来,阎锡山仍然在‘坐山观虎斗’,叫分区部队牵制它就行了。召集部队集结于洪洞县东南地区,寻找机会歼灭胡宗南!”
临阵巧布防
陈赓命令通信科加紧对国民党电台的监听,确保对敌情的准确掌握。通信科很快掌握了一些重要的线索。9月20日,报话机里出现了胡宗南部整编第一军军长董昭和第一师师长的对话:“下一步行动要注意南边那个高地方。”由于对附近一带的地形十分熟悉,陈赓马上意识到:“第一旅要出动了,任务是策应攻占浮山县城,所谓南边那个‘高地方’,指的是塔儿山,是怕我们在那里设伏。”根据对敌情的掌握和了解,陈赓又作出进一步判断:“敌人可能是出动三个旅攻占浮山县城,并且要把从翼城到浮山的公路补给线改到临浮公路上来。”果不其然,9月21日,胡宗南的第二十七旅和第一六七旅东进,攻占了浮山县城。同时,第一旅沿临浮公路跟着前进,准备在公路中段驻防,策应占领浮山县城的部队。
当时陈赓只有三个旅,面对全副美械装备的国民党三个旅,硬碰硬肯定不是好办法,经过研究,陈赓和纵队其他领导一致决定,先打胡宗南的“天下第一旅”,一方面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另一方面啃下这块硬骨头就可以极大地打击敌军的士气。
因此,陈赓下令所辖三个旅沿公路中段一字摆开,等待第一旅的到来,捕捉战机。9月22日,当胡宗南部第一旅二团进入临浮公路的官雀村时,陈赓立即命令第十一旅对进入官雀村的敌人实施包围分割。同时,命十三旅在西佐岭一带布防,迅速构筑工事,防范、阻击占领浮山县城的国军第二十七旅和第一六七旅对官雀村的增援。命第十旅进到官雀以西,阻击可能从临汾赶来的敌人,保证十一旅的安全。
战斗很快打响了,一切都在陈赓的意料之中。浮山方面的国民党军闻讯赶来增援,提前等候在西佐岭的十三旅奋起阻击,虽然损失不小,但始终未让敌人越雷池一步。听说官雀村的二团陷入我军的攻击,第一旅旅长黄正诚马上率领第一团紧急增援,早已布设在官雀村以西陈村、王村一线的我十旅和敌人展开了激战,很快将黄正诚及其第一团逼至陈堰村,黄正诚无奈只有率部队从陈堰村西进,打算进村固守。此时,由于苦守官雀村的胡宗南部第一旅二团团长王亚武见援军迟迟未到,乱了阵脚,很快二团成为我军囊中之物。
活捉黄正诚
陈赓听说黄正诚及其部队被打至陈堰村,高兴地说:“一定要把黄正诚包围好,尽力争取明日拂晓前解决战斗,活捉黄正诚!”9月24日拂晓,第十旅的三个团发动了对黄正诚在陈堰村旅指挥部的总攻。十旅调来了配属的山炮,对准国民党旅部大院展开了射击,“轰隆”一炮就把指挥部炸塌,战士们趁机利用残垣爬上屋顶。顿时,步枪、机枪、手榴弹、炸药包响成一片。二十九团的战士从房上投下一排手榴弹,接着跳下院子,用刺刀对着国民党兵喊道:“缴枪不杀!”躲在屋里的一百多名敌人举着双手出来了。随后,战士们对俘虏进行了逐个盘查。这时,上身穿着士兵服,下身穿着黄呢子马裤,脚上踩着大皮靴的黄正诚见掩饰不住,不得不承认自己就是黄正诚,这个“天下第一旅”旅长就这样被活捉了。
听说生擒了黄正诚,陈赓高兴极了,他对指挥所的人员说:“这个部队的指挥官并不是草包饭桶,他们自称‘天下第一旅’,对国民党军队来说,也不是瞎吹。但遇到我们,他就不行了。”
临浮战役,陈赓率部毙伤蒋军2000余人,俘获蒋军2500人,收复浮山。1946年9月25日,中央军委向全军各部队首长发出《关于陈赓纵队作战胜利通报》,高度评价了这次胜利的重要意义和陈赓卓越的军事指挥艺术。1946年9月26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了《向太岳纵队致敬》的社论,祝贺歼灭“天下第一旅”的胜利,指出了这次作战胜利的三大原因:一是部队与人民的血肉不可分的亲密关系;二是指战员沉着坚定,英勇善战;三是陈赓等指挥有方,不斤斤计较于一城一地的得失,专心致志于消灭敌人有生力量。
(省档案馆编研部 摘编)
(来源:中国档案资讯网)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4年2月27日 总第2575期 第四版)
1946年9月26日,《解放日报》发表的《向太岳纵队致敬》的社论(此档案资料现存于解放军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