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侨批档案”申遗成功——潮汕侨批占大部分 为广东首项世遗

2017-02-17 16:48 来源:南方网 罗堃

2013年6月19日,在韩国光州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国际咨询委员会第11次评审会议上传来喜讯,由广东福建两省联袂申报的“侨批档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成为广东省第一个世界记忆遗产项目,而潮汕侨批占了这次广东省侨批的绝大部分。应当讲,“侨批档案”的申遗成功,是对汕头市长期以来开展侨批收集、保护工作的一大肯定。

据了解,这次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侨批档案由广东潮汕、江门五邑、梅州及福建厦漳泉和福州等地的约17万份侨批构成,主要来自广东三大侨乡的侨批达到16万件,其中潮汕侨批10万余件,还有五邑侨批4万余件、梅州侨批1万多件、福建侨批约1万件,这些一百多年历史的档案真实记录了19世纪中期以来中国国际移民向亚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区的迁移历程,是华侨华人记忆中不可磨灭的历史符号,早在2010年和2012年“侨批档案”就先后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和《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

侨批的历史

侨批,简称作“批”,俗称“番批”、“银信”是专指海外华侨通过海内外民间机构汇寄至国内的汇款暨家书,是一种信、汇合一的特殊邮传载体,广泛分布在福建、潮梅地区和海南等地。

而福建、广东与海南三省是我国的著名侨乡,三省分布在世界各地的侨胞有数千万之巨。早年,华侨先辈们为生活所逼或为逃避战乱谋求生存,冒险泛海南渡、前往东南亚及其它国家,他们刻苦耐劳、奋斗拼搏、朴实守信、克勤克俭,并将来之不易的血汗钱托寄回家乡,尽力赡养父母妻儿及家(族)人的义务;有的还捐资家乡各种公益事业,扶贫济困;更为普遍的是通过积蓄谋求发展,争取早日返回祖国故里与亲人相聚。由于在三地侨胞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各国,而我国迄至清末,金融邮政机构尚未建立或极不完善,因此海外侨胞捎回家乡的款项和信息,主要是经由“水客”、“客头”及海内外的侨批馆递送,这种海外侨胞通过民间渠道及后来的金融邮政机构寄回国内的赡家汇款暨平安家书,就叫做了“番批”或“银信”,清末有专门从事该行业的行郊,叫做“批郊”;民元以后,这类银信才改称为“侨批”。

到了19世纪中叶,随着海外华侨华人汇寄侨批需求的增多,催生了一个专门传递侨批的行业,而最早的经营者就是“水客”。“他们往来国内外,以收揽和解付批款为主要职业,故称为“水客”。对于当时而言,这些“水客”不仅得熟悉侨居地和家乡两地的环境,还得有良好的个人信用、人脉关系,他们多以寄宿的客店作为收集侨批的据点,将华侨信款带回国内亲手交给侨眷,或是先用所托批款采购货物回乡,待出售后再将原款及批信交给侨眷,而“水客”们还必须取得收款人的回信,并将它带给汇款人才算完成整个作业。后来,随着侨批递送量不断增长,就产生了完善的侨批经营机构——批局,而现代邮局、金融机构的出现也促进了侨批业的发展,到了20世纪70年代,侨批业就归入银行统一办理。

“侨批档案”七年申遗路

一直以来,汕头市高度重视侨批档案的收集、保护工作,汕头市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从2000年便着手收集、整理、展出和研究出版潮汕侨批,2004年4月建成国内首家以侨批为主题的文物馆——侨批文物馆,2009年2月,全国首家侨批档案馆——潮汕侨批档案馆成立,“侨批档案”正式被纳入国家档案资源体系。

其实,早在2007年1月在广东省人大十届五次代表会议上,广东省人大代表、汕头市社科联主席陈汉初就在会上提出关于“潮汕侨批申报世界记忆遗产”的议案,引起了广东省有关部门的重视,潮汕侨批“申遗”工作也由此开始提上日程。

2007年5月,研究中心正式向广东省档案局报送材料,申报将“潮汕侨批”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广东省有关部门初步同意将“潮汕侨批”列入“世界记忆遗产”上报国家档案局。

2007年7月,广东省档案局有关领导就带领江门市档案局、文化局及五邑大学有关负责人前来研究中心,商议侨批如何向国家档案局“申遗”问题。经过讨论商议,同意广东省档案局提出的方案,由汕头、江门、梅州三市联合以“广东侨批”(包括潮汕侨批、五邑银信、客家侨批)的名义,再由广东省档案局申报为“中国档案文献遗产”,申报成功后再向联合国申报为“世界记忆遗产”。

2010年2月22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国家咨询委员会召开会议,按照“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入选标准进行认真审定,包括潮汕侨批在内的“侨批档案”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2012年,“侨批档案”又入选了《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

2013年6月19日,由广东福建两省联袂申报的“侨批档案”,在韩国光州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国际咨询委员会第11次评审会议上,经专家投票推荐,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成为广东省首个世界记忆遗产项目。至此,历时7年的“侨批档案”申遗工作画上圆满句号,这是对汕头市侨批研究者和档案工作者七年来努力的最好回报。据了解,为做好此次申遗工作,汕头市政府还专门成立“侨批档案”申报世界记忆工程领导小组,在广东省档案馆的指导下,汕头市档案局、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潮汕侨批档案馆承担了大量的申报工作。应当讲,这次“侨批档案”申遗获得成功,对于提升潮汕侨批文化地位、打造汕头侨乡文化品牌,意义特别重大。

“侨批档案”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意义重大

侨批,作为承载着海外华侨华人真挚的爱国、爱乡情愫的特殊文书,自始至终都充满了厚重的乡土气息,同时也散发着浓郁的异国风情,它不同于普通的国内外往来书牍、鸿札,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人情赠答、片鸿只羽,同时也决非寻常钱庄银号的票帖往来,侨批最显著且独具一格的特质,就在于它完全融会了邮传和汇兑功能于一体,是信、汇合一的综合载体,所以闽、粤侨眷昵称其为“银信”,应该说是最贴切的形容或指代。同时,它作为“草根”档案也是独一无二的,世界记忆项目亚太地区委员会主席埃德蒙森就指出,侨批的收发双方和运送中介,是一个涉及成千上万人的广泛人群,尤其是催生这一特殊现象的中国早期国际移民,还承载了东西方多层面的交流,甚至持续了数个世纪。埃德蒙森认为他们留下的丰富档案,并不仅属于移民群体和他们的家族,更属于一个时代、属于世界。

其实,早在十几年前,国学大师饶宗颐就指出,作为民间原生态“草根”档案文献,在时间上,侨批和敦煌文书、徽州文书可以形成自然链接,系统反映社会演进;在空间上,又覆盖了华侨海外活动区域及侨乡各县,影响面广。

侨批发源、流传于民间,收藏于民间,以家庭或家族为单位,记载翔实,内容丰富,因为横跨几大洲,侨批档案涉及到世界交通史;大量的国际移民,涉及国际关系乃至军事领域;创造性地设立侨批局,又涉及国际金融业;侨批的往返更涉及跨国邮政。所以,侨批档案是研究近代华侨史、家族史、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金融史、邮政史、中外交通史、国际关系史等的珍贵档案文献,而内容更是包罗万象,大到“世情”、“国情”,小到“乡情”、“亲情”,这些都成为最好的社会“切片”和标本。

应当讲,侨批之所以能够吸引收藏界、学术界的眼光,固然是它本身所蕴涵的丰富史料特性,同时亦有其所独具的文化审美属性。批封之上的精美图案,信局刻制的各式印戳,私人所用的珍异图章,龙飞凤舞的书法风韵,异国他乡的精美邮票,都在片纸方寸之间有机地融合于一体,那些精致的书笺、行云流水而又浸润深情的笔触,或敬尊仰从,或娓娓相叙,都深深打动了每一位视及到它的人,令人不禁油然而产生出诸多感同和认知。而这种认同感,不仅是所见文书汉字和情感的熟稔,更是一种文化归属感的认同。因此,侨批所具有的文化属质,就是侨批所独有的一种文化价值。

侨批的保护与研究期待民间力量的积极参与

侨批的保护,不仅需要政府对“侨批档案”遗产的持续投入,更需要提高全社会对记忆遗产的认识和对侨批保护的意识,由于与人们的经济生活相距较远,国内大部分人对世界记忆遗产的认识仍较薄弱,当务之急应是政府需加大对侨批档案遗产的持续投入,同时提高全民对记忆遗产的认识和对侨批保护的意识,希望民间有更多力量投入进来,共同参与保护。

应当讲,此次“侨批档案”申遗成功并不意味着我们从此可以高枕无忧,因为还有大量后续工作要做,现在还有很多散落在民间的侨批等待我们去收集、保护,把它抢救出来,丰富我们的文化遗产。

编辑:陈冰青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