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列车广播”到“001号”诞生
1978年12月23日,港商伍淑清受邀第一次到四川访问。她回忆说:“那个时候,没有从香港到四川的直达航线,我们要先从香港坐火车到罗湖,然后,从深圳坐火车到广州,再坐飞机到成都,用了一整天的时间。我们是上午9点出发,辗转几个地方,晚上9点才到成都。从那一天奔波辛劳的切身经历中,我体会到了内地的交通条件和服务真是到了非彻底改善不可的地步。”不过,伍淑清内心还是十分激动的,这次内地之行让久居香港的她从心底里不断升腾起一种无比亲切、踏实的感觉,仿佛回到了自己的娘家。
1980年5月,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正式签约成立(前排右二为伍沾德,后排左四为伍淑清)。
在回程的火车上,伍淑清从广播里听到了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声音。“我清楚地记得他说: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欢迎外商到中国投资。当时,我是世界贸易中心协会的16位理事之一,希望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点事情。”当时,正值而立之年的伍淑清是香港美心集团伍氏家族的第二代,这个家族在香港以制作西式餐点而闻名。听到广播后,她忽然有了一个念头:可以合资成立一家航空食品公司。她想,中国打开国门之后,一定会吸引世界各地的企业家前来投资,而内地的飞机上,空姐送来的食品都是冰凉的,如果想改变这个现状,这也许是一个绝好的机会,可以考虑把自己家族做食品的经验和中国航空服务业的发展结合起来。
1979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出台。这一年,伍淑清带队到内地进行具体考察后,开始和中国民航总局谈做航空食品的合作意向。这年6月,双方一共谈了3次,到了9月,又接着谈。伍淑清回忆说:“那时,中国刚刚要开放,合资企业还没有先例,前途未知,外商心里不是十分有底,觉得风险很大,当时这种心理很普遍。”但她认为,要改革开放,中国民航就要飞国际航班,国际航班上就要有合格的食品,让中国飞机上的餐饮率先走向世界,使它成为打开国门的第一个“窗口”,这食品虽小,但意义重大,父亲伍沾德知道她的想法后也十分重视和支持。
当时,中国民航总局的官员和伍沾德父女进行了长达1年多的协商、谈判。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民航总局把此事汇报给了邓小平。国家领导人的直接关心,给予了伍氏父女极大的信心。
1980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批准了京港合资经营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这是我国审议批准的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其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注册编号为“001号”。5月3日,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它的成立填补了中国民航航空食品生产的空白,并开启了中国引进外资和兴办三资企业的序幕。人们风趣地称伍淑清为“天字第一号”的主人。
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成立后,通过引进国际先进的配餐设备、技术和管理,制作出了达到国际水平又具有中国特色的航空食品,改变了中国内地飞机餐“面包夹香肠”的落后面貌。伍淑清在事业上是一位女强人,她对企业管理有着独到的见解,她说:“001号企业,不仅是生意上的突破,更是人们思维方式的突破。”如今,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以其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使得经济效益与规模居同行业前列。
近些年,伍淑清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社会活动上,她说:“我希望自己在青年工作和教育事业方面做些事,为内地的招商引资尽些心力。”
从全A学生到爱国商人
伍淑清在商界的成功,与她成长的环境和不服输的性格是分不开的。1948年,她出生于香港一个爱国华侨世家,祖籍是广东台山。20世纪50年代,伍淑清的父亲和伯父从一家小餐馆开始艰苦创业,历尽艰辛,终于在80年代将企业发展成为拥有300多家餐厅、饼屋的香港美心集团公司。
伍淑清的中学时代是在香港嘉诺撒圣心书院度过的。1967年,在受过正规严格的教会学校教育后,伍淑清前往英国伦敦进修秘书课程。在英国读书期间,每当学校有校会要排队的时候,总是英国本土的学生站一排,欧美的学生站一排,亚洲的学生站一排,而在亚洲同学的这一排里,中国学生的地位是很低的,每次排队都让伍淑清感到一种不能容忍的屈辱。
在英国,伍淑清只学习了8个月就转学去了美国岩士唐大学读工商管理课程。在国外,每每有人这样问她:“你是日本人吗?”“不,我是中国人!”伍淑清总是毫不犹豫地告诉对方。一次次这样的问话,深深地刺痛了她。为什么外国人总把自己当成日本人,还不就因为自己的祖国不强大、贫穷落后吗?于是,她为了给中国人争口气,通过自己的刻苦学习和坚持不懈,不仅达到了所有功课成绩都是A,还因积极参加学校里的各项社会活动,成功当选为亚洲同学会副主席。在美国,伍淑清边打工边学习,并注重观察美国餐饮业和超级市场的经营管理,她只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就完成了4年的学业。当时,美国岩士唐大学将每学年一名“杰出学生”的荣誉破天荒地授予了这位中国的女学生。
伍淑清学成后,立即进入父亲在日本万国博览会开设的餐厅工作,她从服务员做起,每天拉门、擦桌、收盘碗、洗刷、下单、点账,一干就是半年。回到香港后,她又协助父亲经营星光、翠园两家餐厅,从中学到了很多经营管理经验。
中国改革开放之初,伍淑清就和父亲伍沾德在北京投入数千万元,创办了中国“001号”合资企业——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后来,她又将所获利润追加投资,相继成立了富华食品有限公司、北京航空地毯厂等近20家合资企业。她说:“办企业当然是要赚钱的,然而,我的初衷之一就是要通过合资这种方式把国内企业带动上去,达到国际水准。”因此,她所办的合资企业,无论是在生产技术、产品质量上,还是在服务方面,都要求达到国际高水平。
20世纪80年代初,北京建起了第一家合资饭店——建国饭店。饭店建成后一时没找到合适的管理人员,无奈只得请了一名外国人来管理。当时,伍淑清初回祖国,对内地这种现代管理人才缺乏的情况深感忧虑。为此,1982年,她在香港加入了由李兆基等13位著名实业家成立的香港培华教育基金会,因其“育己树人”的宗旨,可以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培养人才。伍淑清作为基金会常务委员会副主席,不仅出资出力负责项目,而且事必躬亲。一时间,全国各地的饭店经理分期分批来到培华学习,通过学习,学员们逐渐交上了朋友,一双双手越过千山万水握在了一起。
为了事业,伍淑清牺牲了自己的婚姻,然而,她是那么爱孩子。“北京培华”与北京朝阳区教育局联合开办了培华幼儿园,专门研究“独生子女幼儿阶段全面发展教育”问题。为了办好这个幼儿园,伍淑清百忙之中在香港为孩子们募集了价值300万港币的大型体育游乐器械、钢琴和各类玩具,设立了培华图书馆。她多次强调:社会和家长不应过多地注重孩子们的物质享受,而忽视他们的品德、责任心的培养。她要求幼儿园竖旗杆,升国旗,向孩子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此外,伍淑清还曾六上井冈山,带领3000多名大、中、小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作为世界贸易中心协会理事,伍淑清无数次奔波于中国和世贸协会总部所在地美国纽约之间,为中国经济与世界接轨架起了一座桥梁。1997年香港回归,这是举世瞩目的世纪盛事。但是,不少外国投资者担心香港实行的“一国两制”会使很多方面有变化,都抱着怀疑和观望的态度。这年10月,世贸协会第28届年会在香港顺利举行,这次年会不仅让世界各国商界人士看到了香港回归祖国后的繁荣,而且以铁的事实告诉大家,香港仍然是推动世界贸易健康发展的好地方。而此次香港在全球20多个城市激烈的竞争中争取到年会举办权,其中浸透着伍淑清多年的努力和宣传。
“空中飞人”的赤子情怀
在中央确定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伟大战略后,伍淑清就一直在思考如何为祖国的西部做些事情。对伍淑清来说,她太喜欢西藏“这片隆起在中国西部的土地,每次从青藏高原上空飞过感受都不平静,心里总想着要记录下这人间少见的气势与美景”。早在1999年初,伍淑清就动议在西藏举行一场以“爱我中华”为主题的音乐会,她想通过文化交流让更多的外国朋友了解西藏,认识西藏,“让外国人亲眼目睹西藏,就能亲身感受到西藏今天的发展和变化,也就可以找到合作的商机”。同时,她也想让香港的青少年通过这样的文化交流认识西藏。为了保证音乐会演出达到最好的效果,伍淑清对首次走上雪域高原的演员们给予了细致入微的关怀和照顾,以保证每名演员以最好的状况投入演出。最终,活动圆满落幕。
伍淑清向宁夏小学生赠送图书
2000年,在全国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上,伍淑清做了题为《港澳同胞要为西部开发贡献力量》的发言,她就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提出了3个计划——协助西部地区招商引资;协助西部地区引进和培养人才;协助西部地区扩大对外宣传,弘扬西部的优秀文化和传统。为具体落实每一项计划,为开发西部贡献力量找准自己的定位,经多方考察论证,她选定了“塞上江南”宁夏这片待开发的热土。宁夏是中国西部一块古老而美丽的土地,这里有充足的光热资源和良好的生产条件,而且回族群众笃信伊斯兰教,造就了宁夏生产绿色清真食品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次全国政协会议之后,伍淑清即组织有关人员对宁夏进行了多次实地考察。
无论走到哪里,宣传中国西部已成为伍淑清的一种“习惯”。为了吸引外国人到宁夏观光、旅游和创业,她出资组织实力强大的摄制队伍,拍摄了宁夏的宣传片。另外,她也曾自费请香港的媒体朋友和中央电视台的编导到西藏拍摄、访问,用笔和镜头记录西藏人民的真实生活,并制成光盘,拿到联合国机构和国外播放。
在2005年的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伍淑清在发言中深情地呼吁:深入研究和充分发挥港澳地区,特别是香港作为自由港,在融资、信息、港口和研发方面的优势,更好地推进“走出去”战略。出席大会的全国政协委员与现场记者被她炽烈的报国之志所打动,一次次以掌声回报这位爱国人士的兴国之举。
伍淑清说,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把改革开放推向新阶段的重大举措。在这方面,港澳地区一定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她说:“香港拥有全球最好的经济环境,有足够的空间和能量成为内地企业‘走出去’的通道和桥头堡。充分发挥香港这个通晓中西方文化的大都市的作用,符合国家的利益,也符合香港的利益,更是内地与香港间互补双赢的体现。”
马不停蹄是伍淑清的生活常态。她经常往返于香港、内地及世界各地,成为名副其实的“空中飞人”。她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从早晨8点开始,一直工作到午夜;白天做国内的事,晚上处理国外的工作,虽然那么忙,可她却能够将各方面的事处理得有条不紊,无论从事公益事业还是商贸工作,她都能应付自如。有人曾不解地问,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在她那略显瘦小的身躯中燃烧呢?答案正如她自己所说:“我是生在香港的中国人,为了香港的繁荣稳定、为了中国的富强,我愿意倾力而为!”这就是伍淑清朴素的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