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民间艺人李光华和七夕公仔

2017-02-07 17:03 来源:南方网 姚瑞英 潘剑明

  文:姚瑞英 潘剑明

  天河区车陂村民间艺人李光华是乡村裁缝之子。解放初李光华还是小孩子。他看见姑娘们做七夕公仔做得那么高兴,心想:女的可以做这么精致的工艺品,我男的也一样可以做。于是便悄悄找来布料、珠片等材料自学起来。他父亲是裁缝,李光华自小耳濡目染,对公仔的尺寸比例、裁剪缝制都十分得心应手,做出的第一批公仔就受到好多村民的称赞。村民的称赞更坚定了他做七夕公仔的决心,从此他迷上了做七夕公仔。他利用一切机会研究七夕公仔:看古书上的描写;看粤剧时留意各种角色的扮相。为了把公仔做得漂亮传神,李师傅还到处参观学习。经过辛勤努力,李光华终于做成了最难做的公仔头。20世纪60年代初,珠三角黄埔文冲有个做七夕公仔最出名的师傅,外号“女人章”,他的七夕公仔全身都做得不错,但是头盔总觉逊色,他看了李光华的七夕公仔后,觉得,如果用李光华的公仔头、头盔,加上自己做的公仔身。那真是天作之合,于是相约合做七夕公仔,李光华十分高兴,也从合作中进一步学到技艺。

  1964年,由李光华做头,女人章做身、做衣服的一台七夕公仔做好了,准备在黄埔区塘口摆。他们在前一天下午6点几开始布置,直到第二天早上7点多,终于摆好了一台七夕公仔。岂知群众还未看上一眼,8点多工作队就来了,说是封建迷信、才子佳人,一台辛辛苦苦做出来的七夕公仔全部被扫进了垃圾箩。虽然人没事,但李光华却不敢再做了,一搁就是37年。改革开放后,政治环境宽松,一些在“极左”思潮下曾被禁止的传统民间习俗又恢复了。

  2001年天河区珠村、车陂一带恢复了七夕乞巧风俗。《羊城晚报》、《广州日报》、省市电视台也大张旗鼓宣传,李光华才又重操旧业,而且他做的七夕公仔也越来越漂亮了。车陂街街道办事处为扶持民间艺人,支持复活摆七夕这个良风美俗,2003年还特地为李师傅辟了一个“李光华民间艺术工作室”。80多平方米的工作室中,四周的展柜摆满了几十款形象各异、栩栩如生的“牛郎织女”、“杨门女将”、“七仙女下凡”、“郭子仪祝寿”等古装戏剧人物。这些公仔,一无文字记载,二无图片借鉴,全凭李师傅心灵手巧琢磨出来的。最令人惊奇的,里面还有广州已无人会做、绝迹了50年的一个纸通花木兰和一条纸通龙。纸通公仔没有任何支撑物,全部用纸通粒一粒粒粘成,中间是空的,浑身通透。这种纸通工艺品,解放前有些技艺高超的民间艺人会做,花草人物乌兽都有,拜牛郎的香烛酒杯,也是纸通粒粘成的。可是,由于关键工艺难掌握,加上适合做纸通的纸已没人生产了,于是,这种民间工艺解放后就失传了。李师傅也是在1951年文化公园的展览上看过一次。摆七夕正名后,为使这民间绝活不至失传,李师傅凭着一股灵气与毅力,殚精竭虑才把它复活起来的。

省档案馆编研出版部 摘编)

来源:《广州文史》第七十三辑




 

编辑:陈冰青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