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挽救革命的儒将徐绍桢

2017-02-21 11:28 来源:信息时报 陈晓平

  武昌起义后,清廷派出冯国璋率领精锐部队反攻武汉。11月27日汉阳失守,革命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气氛令人窒息,据说黎元洪一天五个电报向各省乞援。12月2日,传来了南京光复的消息,刹时之间,局面完全改观。带领江浙沪联军攻下南京的,是原清军第九镇总兵徐绍桢。据家谱记载,徐绍桢是朱元璋大将徐达的14世孙,555年前,正是徐达率兵攻下集庆(南京),奠定明朝的根基。

徐绍桢集封面。

孙中山为徐绍桢题字。

  徐氏一族钱塘名门,博通经史,以游幕为业,俗称“师爷”。幕客是地方官必不可少的助手,有其流弊,但也分层次。徐家一门幕学,以小学经史为根底,兼擅辞章,旁及算学、乐律,著述繁富,律己甚严,非一般孜孜图利的“师爷”可比。徐绍桢的父亲徐灏(1810-1979),不仅精通军、民、财、刑各政,历佐劳崇光、刘长佑、毛鸿宾、瑞麟幕府,而且学问渊深,诗词皆有可观,与同时儒林文苑人士陈澧、谭莹、曾钊、张维屏、黄培芳等多有交往。

  读书种子竟从戎

  徐绍桢诞生于这样一个家庭之中,从小即受到严格的训练,不仅博涉经史致用之学,还养成了勤于动笔的良好习惯。20岁上下,就已著书不辍,有《四书质疑》、《孝经质疑》、《三国志质疑》、《六书考辨》、《说文部首述义》以及多种算学著作行世。他自1890年起开始写日记,二十年中从未中断,行文迅捷,积久而成巨帙。辛亥攻打南京一役,其藏书楼被张勋焚毁,日记也随之灰飞烟灭。

  徐氏自19岁起即操祖业,入两粤地方官幕府,颇著能名,却临财不苟,“未尝妄取一钱”,与普通师爷相比,有天渊之别。曾在广西平南县当幕客,一日县司帐送银百两,说是某当铺开张赠“老夫子”(对师爷的尊称,其时徐还很年轻)的,徐绍桢不收,过一会县太爷自己拿着钱过来,坦承自己已经收了人家“赠款”,要他也随缘收下。徐绍桢答曰:老爷为民办事,收也无妨,我只为老爷办事,不当受赠。1908年署江北提督,交卸的时候,有二三十万“规费”可入私囊,徐氏不纳,留给后人作公用。

  徐绍桢旧学根底很深,却并无排斥西学的狭隘,不仅很早就精通近代数学,也极为留心时务,“凡涉洋务书,皆百计致之”。他很早就提出了开设银行、发行纸币、到欧美开设商务局推广出口等超前建议,对西洋武器技术发展了如指掌。1898年,徐绍桢写成《论变法与严杏林登问答》,历述泰西近代以来变局,提出:“电线不变,则消息迟滞;轮舟不变,则道路梗绝;矿务不变,则生财无路;银行不变,则财货不能流通;商务不变,则招商局数千万之利权外溢;制艺不变,则士之精神尽堕;学堂不变,则师法无人;学会不变,则讲习无道;制造不变,则民智不开;赏创新艺之典不变,则鼓舞无术。凡此种种,悉数难终,而必以变为归。”最后更提出“行尧舜之道”的主张,隐含着“尧舜禅让”、让贤者掌权的革命思想。(《徐绍桢集》)

  八千子弟皆书生

  1900年,徐氏跟随原广西巡抚李兴锐移任江西,值义和团乱后,痛感当务之急在建设新军,在李兴锐支持下,开设讲武堂,出任营务处总办,从此投笔从戎,讲求兵备,先后在广东统领常备中军、总办全省营务处,在福建总办军政局、武备学堂,在江苏总办参谋处、教练处兼统常备军。南方各省新军编制典章多出其手。

  1902年,李兴锐向朝廷上奏“徐绍桢学术宏深,知识高卓,究心中西兵略,请予擢用。”奉旨送部引见。1905年8月,任江南苏松镇总兵。1908年暂署江北提督,奏请进行全国人口普查,并提出治理江北水利、实行征兵制度的建议。(《德宗实录》)

  在筹建新军第九镇的时候,徐绍桢定下一个原则,尽量招收有文化、头脑新的青年入伍,采用征兵制,兵员来自淮、徐、海、宁、镇、常府属各地。徐绍桢制订了入伍优待办法,士兵入伍后与秀才享有同等待遇,报名者颇为踊跃,甚至有不少秀才应征。徐氏朋友洪克丞后来有诗咏其事,称“八千子弟皆书生”,迨非虚语。第九镇的协统、标统皆为新式武备学堂出身,革命党赵声任第三十四标标统,林述庆任第三十六标标统。第九镇中藏龙卧虎,革命党骨干赵声、柏文蔚、倪映典、林述庆、冷遹、熊成基皆出自该军。

  将军血战雨花台

  武昌起事主力为新军第八镇,清廷因而怀疑第九镇也不可靠。两江总督张人骏、江宁将军铁良采取紧急措施,调动张勋的江防营到南京城内,对第九镇进行监视,并将原驻守扬州的王有宏所部缉私营十个营调到南京,以加强戒备。为了防止第九镇异动,张人骏借鉴广东、湖南的办法,突然收缴第九镇弹药,使各标营每个士兵平均不足五发子弹。接着,宣布南京戒严,新军官兵没有弹药,人心浮动。徐绍桢怕影响士气,请求发还。张人骏借口请示军谘处,极力拖延。当时南京饷械处存有各式枪弹五百多万发,毫不匮乏。张人骏将江防、巡防各营大量补充,每人发给子弹五百发,新军大哗。10月28日,徐绍桢亲自到督署向张人骏求情,张仍然无动于衷。徐绍桢十分激愤。

  张勋的江防军平时跟第九镇就有摩擦,相互看不起,此时弹药充足,经常无故对第九镇进行挑衅,火上加油。张人骏搞了一个骗局,允诺发还弹药,前提是将第九镇调到离城60余里外的秣陵关。徐绍桢不得已接受,11月30日全军撤出。谁知抵达秣陵关之后,张人骏食言,第九镇全军缺乏弹药,处于极为尴尬的境地。

  某日,竟有满族军官带领多人手执武器,直扑徐绍桢卧室意图行凶。徐绍桢本来对发动起义犹疑不决,此时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上海、苏州等地已经光复,有了财政支持;同盟会控制了制造局,弹药供应有了来源。有研究者指出,徐绍桢此时发动,也有抢先攻下南京以取得江宁都督职位的动机。清代江苏有江苏、江宁两个布政使辖区,俨然两个省份;程德全已在苏州就任江苏都督,若徐绍桢打下南京,江宁都督非他莫属。11月7日,上海弹药尚未运到,城内革命党已经举事,徐绍桢在弹药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下令攻城。9日凌晨,第九镇进攻雨花台,因估计不足,内外配合失误,伤亡惨重,决定撤出,全军大部溃散,司令部向镇江撤退。(吴讱:《辛亥革命论文集》)

  征战归来还读书

  同盟会中部领导陈其美频频接到武汉黎元洪的告急电报,与江苏都督程德全、浙江都督汤寿潜协商,决定组织江浙沪镇联军,推举徐绍桢为联军总司令,攻下南京,减轻武汉方面的压力。徐绍桢得以出任总司令一职,主要是资历、威望的因素。徐氏“历在各省通兵,手创新军第九镇”,“江南诸将,多其门生故吏”。11月20日,徐绍桢率领镇军林述庆部3000人,苏军刘之洁部3000人,浙军朱瑞部3000人,淞沪各军等合计一万多人,会攻南京。11月28日发起总攻,但攻击雨花台、朝阳门均未得手。徐绍桢决定集中力量强攻制高点——紫金山天堡城。31日凌晨,在付出惨重代价之后,联军拿下天堡城,用重炮轰击太平门、富贵山等处。张勋被迫求和,徐绍桢不肯答应其带械撤退要求,张勋带兵狼狈逃窜。12月2日联军各部队相继入城。南京光复是仅次于武汉保卫战的一场重要战役,此中陈其美的决策、联络、后勤供应贡献甚大。徐绍桢因人成事,趋时而动,卒成大功。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在孙中山的就职典礼上,徐绍桢受各省代表委托致词,寄语新总统“毋违宪法,毋拂舆情,毋任威福,毋崇专断,毋昵非德,毋任非才。”孙中山任命徐绍桢为南京卫戌总督,寄予重任,或许也有同乡因素在起作用。临时政府北迁,袁世凯先后让徐绍桢出任参谋总长、仓场总督,皆不就。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徐绍桢曾出任卫戌司令等职。孙中山逝世后,隐居上海养疴,不问政事。1936年在上海病逝。

  民初当其闲居京、津时期,每日赴图书馆看书,或留连厂肆,购书自娱,“所购书逾数百簏”。徐氏一生雅好藏书,治军之暇,读书、写作不辍,洵为罕见之儒将。辛亥南京一役,张勋将徐绍桢在玄武湖湖神庙侧的藏书楼“湖楼”付诸一炬,二十万册珍贵图书连同多年日记、著作灰飞烟灭。1922年,徐氏由乘火车经过南京太平门,家人手指钟山方向说“那边是我们家原来的藏书楼,现在见不到了”。徐氏感慨万端,当即吟诗一首:“车行忽过太平门,遥指钟山认旧园;八代兴衰已如此,百城灰烬岂堪言。”“百城”指的是万卷藏书。徐氏一门多读书种子,其族弟徐绍棨,又名徐信符,为民国广东第一藏书家,其“南州书楼”旧藏,据称有600多万卷之多。

  清中期以来,浙江一带来粤游幕文人,有不少落籍广东,其后代吸收两地文化的精粹,度越恒流,涌现大批杰出人才,徐灏、徐绍桢父子,叶恭绰、汪精卫、胡汉民、朱执信等等,都出身于同样的家庭。此一特异现象,有心人若加以潜心研讨,或许对揭示出人才成长机理有所帮助。

  人物档案

  徐绍桢(1861-1936),字固卿,广东番禺人。光绪甲午(1894)举人,历任福建武备学堂总办、广东全省营务处总办等职。1902年赴日考察军事。1904年任两江总督衙门兵备处总办,1905年任新军第九镇统制、苏松镇总兵,1908年暂署江北提督。辛亥革命武昌爆发后率新军第九镇响应,1911年11月11日任江浙沪联军总司令,率各军攻下南京。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南京卫戌总督。1917年任孙中山护法军政府卫戌总司令,1923年任孙中山大本营内政部长,1936年在沪病逝。徐氏也是著名藏书家,著作等身,堪称“儒将”。

编辑:陈冰青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