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金峰
岭东指今之潮州市、汕头市、揭阳市三地,泛称大潮汕。百年来,此间画人众多:士宦画家、有职业画家、文人画家,还有闺秀画家,人数不下三四百人。
岭东书画繁荣壮大的原因多方面,除岭东本身地理环境,经济、文化等内因外,外部因素影响也十分重要。外部影响来自四方八面,主要来自有闽南、上海、京津、岭南,西洋绘画也影响着岭东画派,如中小学的西画教学,专业画家的水彩、油画都产生影响。但其中起决定作用的,使岭东书画艺术走上高峰的是上海画派。这种影响的渠道有多条:
最早是海派画家进入潮州。20世纪初之潮州城,是岭东经济、文化、政治中心,商业繁荣,吸引不少艺术家到这里落户图发展,例如南京杨国崧(1859--1919)便于清末举家来潮州城落户,他与任颐(字伯年1840--1896)亦友亦师,收藏任画甚多,其子杨栻(1886--1966),字寿枬,又字寿扬,绘画承家传,直入任颐之室。又次子杨棫(1897--1934)作品也大气,1931年兄弟俩作品入编《岭东名画集》。杨氏父子三人均系潮州专业画家,存世作品颇多,一看便知是任颐真传,三人的艺术活动对岭东地区影响颇深,至今人们仍争藏他们的字画。国际汉学大师饶宗颐(1917---)是杨栻入室弟子,至今仍念念不忘他作画功夫起源于杨师画室。2004年为杨栻画集作的序中说:“余年十二,亲炙先生之门”,“家藏名作,任画尤多,供余泛览。故余自少为擘窠书、能站立抵壁作山水大画,实植根于是。”
上世纪初岭东有多名画家游学沪上,如孙裴谷便于1929年闯入上海画界,“在上海,孙氏拜访了前辈画人王一亭等,又与王个簃、商笙伯、吴东迈、诸闻韵、谢公展诸平辈进行了相互交流,建立了良好友谊。此年秋间,王个簃、商笙伯、吴东迈结伴来汕头回访‘裴谷学兄’,诗酒欢洽,一直延续到他们返沪后仍有诗画寄赠”。其他画家如王逊、林天鈞等都曾到上海与海派名家交流。(见云雪梅《岭东中国画纪略》)。上海那时是全国美术活动中心,全国美术展览会第一二届都在这里举办,岭东画家参展的来这里,未参展的也来看画访友。
上世纪初岭东有一批热爱国画的青年人就读于上海艺术学校,是岭东画派形成的骨干力量。开此先河者是潮州城王显诏(1901--1973),1922年进上海大学美术专科班,1924年毕业回潮州执教。1929年有五幅国画入选第一次全国美术展览会,大受名家赞扬。1930年又有国画入选第二次全国美术展览会,在全国很有名气。他的墨竹画誉播全国,在一次笔会上画竹,上海画竹名家请王显诏先开笔。
其次为揭阳林受益(1901--1990)1923年进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师从刘海粟、潘天寿、诸闻韵、俞寄凡、谢公展,三年毕业,刘海粟校长题其画“高秀苍浑”。
第三位是汕头刘昌潮(1905—1997)1930年毕业于上海美专,长期住汕头从事国画工作。曾为北京人民大会堂绘制巨幅墨竹。其笔墨浑厚酣畅。
潮州城黄家泽(1911--1985)1927年进上海新华艺术大学,翌年转入上海美术专科大学,师从刘海粟、王个簃、诸乐三等名家,毕业后在潮州从事美术教育工作,曾创办美术学校。
上世纪三十年代到上海读美术的还有:陈文希(1908--1990)中学毕业后考进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后转新华大学美术系师从潘天寿等人,毕业后长期在潮汕任教,1948年到新加坡。王兰若(1911--)1935年毕业于上海美专,毕业后回汕头从事国画工作。李开麟(1908--1995)1936年进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师从王个簃等名师,毕业后留校任教,日寇侵华后回潮汕从事教育工作。许良琨(1914--1978)上世纪30年代进上海美专师从谢公展等名师,毕业后回潮州教书。杨思园(1915-1985)上世纪30年代进上美专师从吴昌硕等名师,毕业后回潮汕执教美术。郑奕辉(1961--1985)上世纪30年代进上海美专学习中国画,毕业后回潮汕教美术。
这批上海学子沟通了上海与岭东的画学关系及人际关系。刘海粟于上世纪80年代曾两度到汕头市小住,召集他的学生谈艺论道,十分融洽。岭东国画因与海派“联婚”而上了一层楼,发生了质的变化。百年来岭东这批学海派的画家、画作,呼之为“岭东画派”也未赏不可。他们同一地域(岭东);同一时代(20世纪);有共同思想(追求传统笔墨);有共同的师资(上海画派),这些条件足以构成一个画派。有人问:谁是领军人?笔者未有研究,请识者发表意见。其实,画派,画之流派,不一定有领军人。海上画派便如此,“代表画家有赵之谦、虚谷、任颐……”(见《中国美术大辞典》第38页),并无提及领军人。至于岭东画派的水平,那是国家级的。2002年深圳李照东等人,热心研究岭东绘画,弘扬岭东画艺,在深圳何香疑美术馆举办《艺海潮声—潮人百年中国画展》,展出名画家作品一百余件,出版画集,举办学术研讨会,盛况空前,内地来了不少名家,孙克先生在现场对记者说:过去只知岭南不知有岭东,岭东应与岭南并存,岭东作品更有传统笔墨。再如,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全国征稿拟出版民国时期书画家一书,组稿行将结束,因偶然看到《潮汕历代书画录.潮州市卷》,发现了岭东大量画家,而延长组稿时间,补进这批画家。
很多人不知有岭东画派,即便岭东人对岭东国画也知道得不多。岭东地处边陲,信息闭塞,本身也缺少宣传,更没有史论家说他们是“岭东画派”,因而一直没有画派的称谓。以致一提到“岭东画派”,有人便反问:“岭东有画派吗”?
画派是自然形成的客观存在,过去没人说她是画派,画派依然存在。历史上的画派都不是画家自封的,不像今天不少人在“打造某某画派”,也许这种“打造”的风气影响一些人的认识,故曰:“他们要建立岭东画派”。倘若指过去的画家画作,那不叫“建立”,而是“确立”或“确认”;倘若指未来的,也是错误的提法,画派之形成并非“建立”。当年“两高一陈”并无意建立“岭南画派”。“岭南画派”是事后别人叫出来的。“岭东画派”画家们当年也只顾将画画好,并没有建立“岭东画派”的旨意。我们现在以“岭东画派”呼之,是今人、后人称呼他们更方便,也是对他们集体成就之确认。他们感觉如何?大多数画家已不可知,知之者也不一定高兴。尤如某些岭南画派的画家不承认自己属于岭南画派一样。属于哪一画派是客观存在,不以主观为转移。
来源:《岭南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