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油彩淡了 伊人旧了

2016-05-18 10:58 来源:南方网 刘 鹏

油彩淡了 伊人旧了——老招贴画再现民国女子昔日风采

  民国时期,中国社会内忧外患,政权更迭频繁,战乱不断。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夹缝中艰难求生存,这一时期中国的民族企业和广告画家合作,创作了大量优秀广告画,尤其在对女性形象的描绘方面,从传统美人到时尚女郎,把中国侍女画提高到一个全新的阶段。最早的“月份牌”是1896年鸿福来票行随彩票奉送的一种“沪景开彩图,中西月份牌”画片,“月份牌”这个名词就从此沿用下来了。

  上海作为当时中国最大、最开放的城市,欧美资本大量输入。外国资本家很快借鉴和运用了中国传统的民间年画中配有月历节气的“历画”样式,将其融入商品广告。

  当时中外厂商投巨资采用“月份牌”做商品宣传。可以说,上海的“月份牌”画是整个民国时期一个时代生活侧面的记录。“月份牌”起先是在年终岁末赠送给经销商或顾客的月历,既当礼品,又是广告。我们现在见到的早期“月份牌”招贴广告,有香烟广告、化妆品广告、药品广告、银行广告、保险公司广告等,都是随商品赠送给顾客的。

  每个时代的招贴画都有自己特有的风格,在民国时期的招贴画里,美女无疑是一个重要元素。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彩色招贴画中多是气质优雅的女性,或温婉典雅,或沉郁忧伤,或风情万种。

  20世纪20年代,“月份牌”中画的美女多带有清代的柔弱感,从其体态上而言,往往背部弯曲、头颈低垂。但到了30年代,伴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开展,在“月份牌”中,女主角都变成了“时髦女郎”,有着婀娜的体态和妩媚的容颜。

  民国时期的招贴画,无论在创意、技巧乃至细微的版式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变化。其在技法和形式上的创新,开拓了人们的视野和想象空间,也终为人们所喜爱。

来源:《中国档案报》

 

 

编辑:陈冰青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