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上午,《广东华侨史文库》首批出版物发布仪式在“南国书香节”琶洲展馆举行。由广东省档案馆编辑的《广东华侨档案目录(1907-1952)》一书,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
广东是中国第一侨乡。为向全世界粤籍侨胞和华侨历史致敬、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和平崛起的历史元素,2012年,省委、省政府决定编修《广东华侨史》,使之成为“资料翔实、观点全面、定性准确、结论权威”的世界侨史学界标志性成果,全面系统地总结梳理广东人走向世界、融入世界、贡献世界的历史过程和规律,更好地以史为鉴,形成强大的现实合力,为广东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型升级、奋力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提供宝贵的历史经验。《广东华侨史文库》是《广东华侨史》编修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朱小丹省长担任《广东华侨史》编修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并亲自为该文库撰写了总序。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定,广东省档案馆积极配合省侨办、《广东华侨史》编修工作领导小组,依托和挖掘档案资源,对全省143家综合性国家档案馆馆藏涉及华侨的档案内容以及全宗目录和资料目录进行了梳理和筛选,在17家馆藏华侨档案数量较多的国家档案馆中选编了清末至建国初期(1907-1952年)广东侨务主管部门和涉侨单位的档案案卷目录,作为《广东华侨史文库》的首批出版图书。《广东华侨档案目录》的出版,为了解广东清末至建国初期的华侨档案及其分布情况提供了检索信息,成为广东华侨档案的首本专题性目录。
发布仪式上,省侨办副主任林琳、《广东华侨史》编修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张国雄等,对省档案馆挖掘和发挥档案资源特色和优势、积极配合和大力支持《广东华侨史》编修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们表示,档案馆保存的历史档案,数量浩瀚、形成原始、种类繁博、内容翔实、价值珍贵,是不可替代的记忆遗产,是研究和编修《广东华侨史》不可或缺的史料支撑,将在重新构建和研究华侨历史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省档案馆编研出版部 黄瑞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