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广东省档案保护技术培训班在广州开班。本次培训班由省档案局与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广东省古籍保护中心、中山大学档案科学技术研究院共同举办。来自全省各地档案部门的20名档案保护业务骨干以及15个地级市档案局分管重点档案保护抢救工作的负责人参加了培训。开班仪式由中山图书馆馆长刘洪辉主持,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广东省档案局局长莫震,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任助理王红蕾出席仪式并讲话。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杜伟生,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教授、档案科学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陈永生,省档案局副局长孟凡华、黄菊艳,纪检组长张进思,副巡视员宗婉毅一同出席开班仪式。
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张志清在讲话中指出,本次培训是首次针对全国档案系统举办的古籍档案文献修复保护的培训班,是国家古籍保护系统与档案系统进一步深化全国古籍保护工作,拓宽古籍修复保护领域的崭新尝试,对推动全国古籍保护工作,特别是档案系统古籍档案文献保护工作科学、规范和持续开展,具有积极意义。
省档案局局长莫震在讲话中指出,重点档案是具有高度历史凭证价值和信息参考价值的不可再生的宝贵文化资源,做好重点档案的保护是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意义十分重大。省人大代表在今年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提出了“关于加强我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建议”,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决定对该项建议进行重点督办,由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少华同志牵头办理,省档案局会同省政府办公厅、省财政厅等单位具体办理。省档案局为此专门成立了省人大代表重点建议办理工作专责小组,突出重点抓落实,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取得成效。针对我省当前的实际情况,发达地区的重点档案抢救任务争取在2年内完成;欠发达地区待抢救重点档案总量约为11万卷,计划争取在“十三五”期间完成抢救;省档案馆待抢救重点档案约为5.3万卷,初步规划用15年时间完成抢救。但目前我省档案保护抢救人才严重短缺,成为了制约保护抢救工作全面开展的重要瓶颈,为此,我省档案行业要以本次培训为开端,尽快培养起一支能当此重任的档案抢救保护人才队伍,力争如期完成保护抢救任务。从明年开始,省档案局将每年组织举办1-2期以实操为主的档案修复培训班,各地级市在参加省局组织的培训的同时,也要组织好本地这类特殊人才的培养与培训,为档案保护抢救工作提供人才支撑。
此次培训时间为20天,重点传授档案修复实际操作技能,为此,培训班特别邀请了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张志清、国家图书馆古籍馆研究馆员杜伟生、中山大学图书馆副馆长林明、南京大学图书馆邱晓刚等专家讲授纸质档案的修复原则、修复技法等课程,并设置了技能实践课程,使参训学员能在实操中迅速掌握纸质档案修复技能。
(省档案局科研教育处 卢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