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0月下旬,中央红军长征突破国民党军第一道封锁线(位于赣州以东、沿桃江向南,经大埠、王母渡,转向东南,经韩坊、新田等地)进入广东,随后,又在位于赣、粤、湘三省交界的仁化县境内作战10余天,摧毁了国民党设在广东城口镇五里山上的20余座碉堡,突破了国民党设在城口镇至湖南汝城、桂东间的第二道封锁线。
奇袭城口镇
1934年11月1日,中央红军红一军团2师6团1营营长曾保堂接到任务,命其在敌人主力到达之前夺取仁化县境内的城口镇。城口镇位于湘粤边境,在军事上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既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是湘粤边境古道交通的咽喉。
当天黄昏,曾保堂率1营出发,为了争取宝贵的时间,部队一路跑步前进。经过一天一夜的急行军,曾保堂率1营于2日黄昏,到达城口镇外。这是一个被几条河渠环抱着的小镇,进入小镇的唯一途径就是镇前的木桥。曾保堂率领1营的指战员,趁着夜色潜伏到离桥头百米处的草丛中,先部署两个连来牵制镇口碉堡内的敌人,又选择十几名水性好的战士由镇子上游泅水而过,自己则率领侦察排强行过桥。当守城的国民党官兵发现桥上有人后,便问曾保堂是哪部分的。曾保堂一边率队继续过桥一边响亮地回答:“自己人!”等国民党官兵发现不对劲时,已被侦察排控制。红军迅速入城包围了国民党军队连部,敌军纷纷投降。红军很快占领了城口镇。
在城口镇城口学校北面的五里山上有许多碉堡,这是蒋介石为“围剿”红军苦心经营的第二道封锁线据点。碉堡用石砖建造而成,形状有方形、六角形等,十分坚固,易守难攻。扼守在五里山碉堡及战壕内的国民党官兵发现有红军部队后,不断用机枪扫射。红军战士迅速兵分多路包围敌军。敌军见红军势不可挡,便纷纷弃堡逃窜。
在广东省仁化县档案馆保存的民国档案中,记录了当时红军进攻城口镇的情形:“十一月二日,匪方侦查城口空虚……乘夜掩袭,是晚九时三十分,城口之五里山,羊牯凹,东水岭等处,猝遭匪军四面包围。警队苦战二小时,卒因众寡悬殊,一时匪军簇拥攻进,枪声密集,向公安分局门首扫射……”
奇袭城口镇,红军俘获100多名敌人,缴获枪械数百支、子弹一万多发及粮食、煤油几千箱,这些补给品给红军在城口镇的短暂休整创造了有利条件。
红军占领城口镇,就意味着彻底地粉碎了国民党的第二道封锁线。
11月3日,当蒋介石得悉城口镇失守的消息后,急令衡阳航空队派轰炸机前往城口镇。4日,两架轰炸机飞抵城口镇。因当地群众很少见到飞机,当听见有嗡嗡声时,出于好奇纷纷跑到空地、街头观看。敌机飞到五里山上空后用机枪向把守在碉堡、战壕里的红军战士射击,战士们立刻开枪还击。随后,敌机又飞到城口镇的繁华地区进行轰炸。一颗炸弹落在正隆街的保安堂和生泰店之间,发出震天巨响,房屋崩塌,人们的哭声喊声混成一片。在城口镇休整的红军战士见状迅速抢救受伤群众,使群众深受感动。
红军在进入仁化境内之前,国民党当局就开始进行反动宣传,污蔑红军是“共匪”,借机制造恐怖氛围。当时城口镇的大地主、资本家纷纷携带家眷逃往韶关甚至广州;有的群众受蒙蔽拖儿带女投奔外省亲戚或躲藏到附近的山地,以观情势;来不及离开的,则是提心吊胆度日。一向热闹的城口镇变得冷冷清清。
红军进入城口镇后,便对群众进行红军政策的宣传,演讲、画漫画、写标语,留存至今的标语有“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打倒帝国主义”“农民起来打土豪分田地”“士兵不打士兵,穷人不打穷人”等。
红军战士在镇内纪律严明、爱护人民群众、保护群众利益,让当地群众印象深刻。起初因怕“共匪”而逃避上山的群众,很快就回到家中,像对待亲人一样帮助红军。
血战铜鼓岭
当红军在城口镇休整时,得到了国民党独立警卫旅第三团团长彭智芳率部前来增援“围剿”的消息。原来,正当红军由赣境挺进粤、湘境内时,彭智芳就接到命令前往仁化地区阻击红军。11月1日,彭智芳率部乘粤汉路专列火车到达韶关,又转乘军用汽车至仁化县城,接着火速进军,抢占城口镇。红一军团2师6团为确保红军主力在城口镇的短暂休整,顺利西进,奉命从东光村、恩村迂回到铜鼓岭北边的山地,阻击前来增援的敌人。铜鼓岭位于城口镇南面20公里处,岭高坡陡,林密草深,岭下沟深陡峭,地势复杂,是城口镇通往仁化的要冲隘口。
11月4日中午,红一军团2师6团在铜鼓岭与彭智芳部遭遇。敌人依仗有利地势,用机枪进行疯狂扫射,给红军造成了很大伤亡。红军指战员面对突如其来的险恶形势,随机应战,抢占有利地势,痛击敌人。敌人虽有伤亡,但也没有罢休,自以为兵多弹足,重新聚集部署,分多路向红军阵地猛扑。红军战士沉着应战,待敌人冲至阵前,一跃而起,挥舞着大刀与敌人展开白刃格斗。战士们愈战愈勇,一次次击退敌人的进攻。直至第二天中午,敌人的进攻才有所减弱。红一军团2师6团完成阻击敌人的任务后,分批向北转移。红军离开铜鼓岭地域,彭智芳部不敢追击,只是继续扼守铜鼓岭。
红军经过铜鼓岭一战虽然损失较大,但遏制了敌人的阻击,保护了红军主力在城口镇的休整。
当红九军团进入城口镇时,天气已经转凉,他们驻守在城口镇东端的镇公所内。据红九军团部文书林伟日记记载:“我们在街上买到两双胶底鞋子,还买了一些办公文具,黄参谋买了许多糯米和红糖,正在做江西元宵,科里的人都围绕火盆烤火吃东西,郭辉勉同志会按琴,他奏起了《梅花三弄》的曲子……”
红军战士经过长时间的行军虽然已十分疲惫了,但他们依旧纪律严明,对群众秋毫无犯。红军战士吃了群众的粮菜、烧了群众的柴草、用了群众的物品,都会以高于当时的价钱付钱。有时主人不在,他们就把钱放在主人的菜地上、稻草堆旁或屋里。红军在城口镇休整期间,群众也积极帮助他们烧水做饭,护理伤病员,军民关系十分融洽。
红军长征过境仁化10余天,播下了革命的火种,留下了长征精神。
1934年12月26日,国民党仁化县县长戴旭升向广东西北区绥靖委员公署汇报红军进攻城口镇情况的呈文(部分)。
来源:中国档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