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红军名将眼中的“雄关”奇袭

2016-10-31 10:15 来源:南方网 殷月兰

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手迹

  1935年2月,中央红军重返黔北以后,毛泽东决心打一场大仗,根据敌情变化,他果断地决定夺取桐梓、娄山关,重新占领遵义。中央军委指示红一、三军团于2月24日攻打桐梓,战斗不到两小时,守敌两个连即弃城而逃。红军占领桐梓后,夺取娄山关成为关系到红军能否歼灭敌中央军、扭转战局的一仗。

  最先进入娄山关战斗的红13团团长彭雪枫曾经写过一篇回忆文章《娄山关前后》,他用翔实的文字记述了战斗的情形。

  娄山关之所以是战略要冲,因为“从川南到黔北的遵义,桐梓县是大门,娄山关是二门,主要的还是娄山关。倘若占领了娄山关,无险可守的遵义县,就是囊中物。所以娄山关便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了”。它的险要令彭雪枫印象深刻,“周围山峰,峰峰如剑,万丈矗立,插入云霄,中间是十步一弯,八步一拐的汽车路”。

  战斗开始前,毛泽东亲自给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下达命令:红13团务必于2月25日天黑前攻下娄山关,占领点金山。彭德怀立即向彭雪枫转达了毛泽东的命令,要求他们按时完成任务。

  彭雪枫曾提及,娄山关一战,从地形上说对于红军是不利的,因为这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娄山关此时已被敌人1个团先抢到手,另外还有1个团与红军交火后逃到山上,利用有利地形负隅顽抗。红军战士只能采取“仰攻”,但他们没有退缩。彭雪枫亲自进行简短有力的动员,并为部队指挥员分析了娄山关的地形:其右翼山脉,一律是悬崖绝壁;中间是马路,被敌人火力封锁了;左翼的山,虽然无路,但还可以爬。于是一个连的战士由最左翼迂回到娄山关敌人的右侧背。主力部队则承担夺取可以俯瞰娄山关的点金山。点金山山势高、尖、陡,险要且极不易攀登,但这没有动摇战士们的信心。彭雪枫生动地记述了部队攻打点金山的战斗场景:“第一梯队进入冲锋出发地,第二梯队在不远的隐蔽地集结,火力队位置于指挥阵地中对着敌人猛烈射击。冲锋信号发出了,喊声如雷,向着敌人的阵地扑过去,一阵猛烈的手榴弹,在烟尘蔽天一片杀声中夺得了点金山。”

  点金山是娄山关的制高点,这里可以俯瞰群山,登顶的战士们看到娄山关的敌人正在加筑工事。而我军要夺取娄山关,还要翻越两个山头,占据山头的敌人用机枪不断地向四周射击着。奇怪的是,我军把敌人打退后不久,敌人很快又反攻回来,红军战士经过观察,发现敌军队伍后面有1名军官在督战,敌军士兵往后退时,他就用鞭子赶、马刀砍,敌军士兵只能又转身继续抵抗。红军见此情景,大声地向敌军士兵喊话:“弟兄们,打死压迫你们的官长啊!”“白军士兵们,你们的拼命,为的哪个呢?看你们官长,再看看你们自己!”与此同时,我军指挥员命令四五个射击能手瞄准那个军官,一阵枪响后军官被击毙。没有了这个督战的军官,“敌人好像竹竿之下的鸭子,呼哈、呼哈滚下去了”。

  娄山关口被红13团占领了,可这里没有房子,又下着雨,部队留下1个营兵力对通往遵义大道的板桥进行警戒,主力则在娄山关下的八九里处,靠着桐梓方向宿了营。

  第二天拂晓,睡梦中的战士们被一阵枪声惊醒,部队接到报告,“敌人以密集部队沿大马路向我反攻”,并已经逼近娄山关口。彭雪枫命令3营迅速增援。增援部队到达关口,与驻守在那里的1营战士并肩作战,他们将手榴弹奋力投入敌群中……在敌我双方战于娄山关口时,敌军主力3个团由板桥出发,兵分左右,“企图迂回侧击娄山关的左侧背,倘若奏效,娄山关必然不保”。

  就在红13团1营和敌人拼杀时,时任红11团政委张爱萍率部到达桐梓城外,部队准备宿营时,突然接到了彭德怀的命令:“娄山关战斗激烈,全团火速前进!”于是,红11团投入到了娄山关战斗中。

  对红11团参加娄山关战斗的情景,张爱萍在其《从遵义到大渡河》一文中有所记述:接到彭德怀的命令后,他和团里的几个负责同志,骑快马来到了距离娄山关不远的一片树林边,见到了在那里指挥作战的彭德怀,了解了娄山关的战斗情况。他们被告知红13团在“占领(娄山)关口后,遭受了敌人猛烈反击,现在正和敌人对峙在关口下”。彭德怀命令红12团接替红13团从正面进攻,红13团从敌人右侧包围娄山关之敌,红10团随红11团“从娄山关左翼远出迂回板桥敌人,并切断其退路”。

  红11团取道点金山下,“沿着一条蜿蜒小路,向板桥急进。由于迂回道路很远,又是山地夜行军,一分一秒的时间都是特别珍贵”。

  经过一路的急行军,红11团的战士们在拂晓赶到了板桥附近,“板桥外围的敌人如遇‘飞将军从天而降’,仓皇应战”。

  驻守娄山关口的敌军利用险要地形与红军反复争夺,但敌军注定要失败。因为他们是当地王家烈的部队,张爱萍一语道破其中缘由:“王家烈的部队是有名的‘双枪兵’,每人除了一支钢枪,还有一支大烟枪。他们过足了烟瘾,依伏着险要的地势,虽然能打一气,但等烟瘾一发,天险的娄山关也就不能挽救他们的命运了。”

  娄山关之战终以红军的胜利而结束。

  参加娄山关战斗的另一位红军将领黄克诚忆及娄山关战斗时,提到了在这次战斗中身负重伤的红12团政委钟赤兵,他的腿被打断,“当时部队中没有麻醉药品,钟赤兵硬是咬紧牙关锯掉了一条腿”。

  娄山关战斗胜利后,毛泽东亲自登上了娄山关,有几个伤员被抬过来,毛泽东上前询问其中一人的名字,此人回答叫钟赤兵。历史就是这样的巧合。而此时站在娄山关上的毛泽东,为取得长征以来第一次大的胜利而感到欣慰,之后便有了那首著名的《忆秦娥·娄山关》。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6年10月28日 总第2983期 第三版

来源:中国档案报

编辑:陈冰青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