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何香凝

2016-02-24 16:08 来源:南方网

  何香凝(1878~1972),原名谏,又名瑞谏,自号双清楼主。广东南海棉村(今广州市芳村区)人。出生于香港一个大地产商的家庭。光绪二十三年(1897)十月在广州与廖仲恺结婚。她为了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1902年变卖妆奁,筹足经费,与廖仲恺同去日本留学。先在目白女子大学,后转入女子师范预科读书。1906年秋再次考进目白女子大学,攻读博物学,两年后入本乡女子美术学校,在高等科学习绘画。宣统二年(1910)秋在美术学校毕业。

  1903年秋,何香凝夫妇在东京结识了孙中山,1905年8月参加同盟会。此后,他们的家便成了同盟会的联络点。辛亥革命后,何香凝随同廖仲恺到广州。民国2年(1913)二次革命失败后逃亡日本。1914年在东京加入中华革命党,积极投身讨伐袁世凯和“护法”运动。为了发动留日学生反袁,她进行了广泛的宣传、联络活动;为了促使北洋海军参加“护法”,她于1917年到上海开展对海军家属的鼓动工作。1921年,孙中山回广东就任非常大总统,发兵讨伐桂系军阀。何香凝同宋庆龄在广州发动妇女组织“出征军人慰劳会”,任总干事,并亲率慰劳队到广西梧州前线慰问出征将士。1922年6月,陈炯明叛变,囚廖仲恺于广州石井兵工厂。何香凝四处奔走,多方营救,大义凛然,面斥陈逆。8月日廖仲恺脱险,两人即离穗赴沪,与孙中山会合,投入新的战斗。他们积极支持和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制定和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1924年1月,她和廖仲恺以代表身分出席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国民党改组后,何香凝任国民党中央妇女部长,兼管广东省妇女工作。主持出版《妇女之声旬刊》,举办妇女运动讲习所,开设妇女学校,领导妇女运动。

  1925年8月20日,何香凝和廖仲恺从东山寓所到越秀南惠州会馆参加国民党中央常委会议,当他们走上台阶时,廖仲恺被刺身亡。何香凝非常悲愤,立志要和国民党右派斗争到底,表示:“苟利于国,则吾毕家以殉,亦所不惜。”将自己生死置之度外,只身为中国革命奔走。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叛变,7月15日汪精卫叛变,使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遭到失败。在白色恐怖中,何香凝在上海不惧个人安危,只身闯入蒋介石宅邸,痛骂蒋介石的叛变罪行。为表示羞与为伍,断然拒绝担任蒋介石和宋美龄结婚的“证婚人”,拒不出席他们的婚礼。为表示与蒋、汪彻底决裂,她回到广州,专心办理仲恺农工学校(即今广东省仲恺农业技术学院)。1928年赴菲律宾、新加坡、马来亚、锡兰等地卖画募款10万元,扩建校舍,改善学校设施。在她担任校长的1927年到1942年间,国家外忧内患,战火纷飞,仲恺农校被迫多次搬迁,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坚持办学,培养了高级蚕桑、农艺科毕业生440人,还培育出仲良1006号等抗病高产优良蚕种,推广到珠江、长江三角洲蚕区,并被列为当家种,流传到日本、东南亚;同时,还积极研究推广优质丝制作技术,使我国30年代出口的蚕丝,在国际市场享有很高声誉。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何香凝于12月从国外回到上海,积极从事抗日救亡爱国活动,发表了《对时局之意见》,谴责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还举办了“救济国难书画展览会”,将原来为创办仲恺农工学校而积存的书画,全部出售,将所得之款作为抗日救亡工作费用。她和宋庆龄一起筹划救济工作,在十九路军奋起抗战时,她们积极向海外呼吁,多方筹捐军饷,曾创办一间拥有300张病床的“国民伤兵医院”。1934年,她与宋庆龄等1700多人签名发表了《中华人民对日作战基本纲领》。1936年,她和宋庆龄发起了“爱国入狱运动”,抗议蒋介石,营救“七君子”。1937年,她在上海发起组织中国妇女抗敌后援会。同年冬,为了避开日本帝国主义的迫害,迁居香港。1938年,在香港与宋庆龄等发起组织保卫中国大同盟,痛斥卖国投降的汪精卫。日军占领香港后,1942年7月她迁居桂林,带着儿媳和孙子,以卖画度日。当时,蒋介石假惺惺地送给她一张100万元的支票,她当即退回,并在背面写上:“闲来写画营生活,不用人间造孽钱。”表现了她高尚的革命气节。1944年夏,她转移到平乐县的八步。不论流亡到何处,她总是从事抗战宣传,并为抗日战士筹募医药、衣物及款项,积极支援抗战。

  1948年何香凝与李济深等在香港组成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同年5月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发表声明,响应中共中央关于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的“五·一”号召,声明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年月,何香凝到达北京,出席中国人民政治1949 4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新中国成立后,她任中央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与庄希泉、廖承志、陈嘉庚等共同主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侨务工作,制定了一系列侨务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她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任,中央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副主席、主席等职。她关心妇女、儿童,关心海外爱国侨胞,关心海峡两岸和平统一问题。她还擅长绘画写诗,所作山水、花卉,笔调圆浑质朴,尤工狮、虎、鹿、鸟等动物画,意态生动,形神逼真。

  1972年9月1日,何香凝在北京病逝,依照她的遗嘱,遗体安葬于南京孙中山陵侧,与廖仲恺合墓,实现她和廖仲恺“生则同衾,死则同穴”的宿愿。她著有《回忆孙中山和廖仲恺》,出版有《何香凝画辑》、《何香凝中国画选集》及《何香凝诗画集》等。

来源:广州地情网



编辑:陈冰青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