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学者、诗人,为清初诗坛“岭南三大家”*之首。字翁山,号菜圃。广东番禺(今属广州市番禺区)人。师从顺德陈邦彦。明崇祯十七年(1644),与同里文士结“西园诗社”,以诗言志,砥砺名节。
顺治三年(1646)广州陷,随邦彦抗清,后以父病返里。七年(1650),清军再陷广州,在番禺雷峰海云寺从天然和尚削发为僧,法号今种。辗转各地结交遗民,参与反清斗争。康熙元年(1662)归粤,蓄发还俗。五年(1666),北游关中、山西,与顾炎武等交往。十三年(1674),参加吴三桂反清。以吴奸伪,托病辞去。后见复明无望,乃潜心著述。
工于诗文,能画善书。清人语“诗有俚语,经顾亭林笔辄典;诗有庸语,入屈今种手便超。”擅画山水兰竹,书法各体俱佳。
平生著述甚丰,最著者《广东新语》,系岭南生活百科全书,所记天文、地理、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仕宦、学术、诗文、食货、民族、民俗各事,极具史料价值,补《广东通志》之不足。另有《皇明四朝成仁录》《翁山易外》《翁山诗外》《翁山文外》《道援堂诗文集》等。
去世后,雍正、乾隆两朝曾下诏禁毁其著作。今人编有《屈大均全集》。墓地在番禺故里。
注释:
*“岭南三大家”分别为屈大均、梁佩兰、陈恭尹。
(省档案馆编研部 摘编)
来源:广东省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