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湾区潮涌千帆竞 兰台奋楫正当时

——广东各地档案部门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侧记

2021-08-31 09:46 来源:南方网

  11座城市、总面积约5.6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000多万人……这里,正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2017年7月1日,国家发改委会同粤港澳三地政府在香港签署《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式开始。2018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抓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重大机遇,携手港澳加快推进相关工作,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标志着这项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热潮澎湃,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显著成效。为真实记录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变化,广东各地档案部门积极作为,主动收集好、留存好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形成的档案资料,在扎实推进重大建设项目档案工作、服务基层社会治理、推进档案资源共享、参与人文湾区共建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

  指导重大建设项目档案工作 为湾区繁荣发展奠定基础

  近年来,广东各地档案部门积极为重大建设项目提供档案服务,在粤港澳大湾区的重点建设项目现场,常常可以看到广东兰台人忙碌的身影。广东省档案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省档案局主动融入和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坚持创新驱动,精心谋划,先后在多项支撑粤港澳大湾区长远发展的重大交通建设项目中开展档案工作指导与服务,多次指导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广深港城际铁路、深圳抽水蓄能电站等建设项目档案工作。其中,深中通道被国家档案局确定为建设项目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试点单位,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和深圳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档案工作荣获“广东省重大建设项目档案金册奖”。

  众所周知,港珠澳大桥是在“一国两制”框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通道,全长55公里,集桥、岛、隧于一体,是公路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施工难度最大、建设规模最宏大的桥梁。大桥的建成,档案功不可没。据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党委副书记、行政总监韦东庆介绍,港珠澳大桥项目档案工作严格按照“同步形成、同步收集、同步整理”管理要求执行,确保归档的文件材料完整、准确、系统、规范和安全,做到客观、真实、全面记录港珠澳大桥建设全过程。他指出,大桥所处区域地理条件复杂、敏感度高,涉及面广,留存了珠江口水域地质勘探、水文气象等多方面的档案资料。同时,港珠澳大桥制定了120年的设计标准,开展了大量科研、设计及工程深化、优化工作,在新技术、新装备等方面成果丰硕,仅“港珠澳大桥跨海集群工程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这一项课题,便形成科研档案304卷。这些档案数据,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港珠澳大桥智能化运维技术集成应用”研究、粤港澳大湾区标准化等工作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撑,成为大桥智能化运维智联平台的数据底座。

  1964年动工,后经过多期扩建改造的东深供水工程,是党中央为解决香港同胞饮水困难而兴建的跨流域大型调水工程。截至2020年底,建成于1965年3月1日的东深供水工程已有效供水55年,累计向香港供水267亿立方米。前不久,中宣部授予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群体“时代楷模”称号。档案部门保存的自1964年东深供水工程开工以来的项目档案,记录了东深供水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这些档案为工程的运行维护、扩建改造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为香港的繁荣稳定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提供了坚强保障。

  服务基层社会治理 打造宜居宜游生活圈

  档案工作服务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维护农民利益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广东省档案局重点指导位于粤港澳大湾区范围内的珠海、佛山、东莞三市的15个村(社区),开展档案工作服务农村基层社会治理试点工作,通过在镇域、县域、市域范围内全面整体推进农业农村和城市社区档案工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乡村振兴和基层社会治理提供高质量服务,助力湾区基层基础更牢、支撑更稳。

  2019年11月,珠海市斗门区井岸镇新堂村、斗门镇南门村以及金湾区红旗镇三板村、三灶镇中心村被确定为全国档案工作服务农村基层社会治理试点。试点工作开展以来,珠海市以推进农村档案工作提档升级为目标,补短板、强弱项、破难题、提质量,因地制宜研究制定了符合全市乡村治理需求的村务管理档案基本目录清单,建立了档案工作长效管理体制和考核机制,夯实了村级档案基础,多措并举开创了档案服务基层治理新模式。截至目前,各试点村级档案室均已高标准完成创建,建立了较为规范的档案管理制度,配有专兼职档案员,设施设备齐全,档案保管保护条件全面改善。

  针对村级档案工作力量弱、基础薄、利用服务总体水平不高等问题,珠海市档案部门以夯实档案基础和提升档案管理效能为重点,强化专业培训并开展工作指导,探索总结有效的工作机制和成功经验。市档案局积极与相关部门联系,统筹将档案工作融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村创建等工作中,丰富和拓展乡村档案资源,强化档案服务农村项目建设功能,深入挖掘档案潜在的服务功能,为推动城镇档案公共服务现代化、均等化提供智力支持和动能依靠。

  广东各地档案工作服务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成效突显,为助力打造宜居又宜游的生活圈作出了贡献。如今,在“绿水青山皆是景,水乡宜居美如画”的珠海斗门区,在同时拥有山、城、海丰富旅游资源的深圳盐田区,在“城市发展换新貌、风土人情皆美景”的珠海金湾区,一处处花香满径、碧水蓝天的怡人美景,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

  推进档案资源共享 民生服务提质增效

  近年来,广东各地档案部门积极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努力实现各级档案馆档案信息资源馆际、馆室共建互通,推进档案信息资源跨层级、跨部门共享利用。省档案馆为多个部门和单位提供东深供水工程相关资料,为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多家大型企业提供档案利用服务。2020年,深圳、东莞、惠州三地市档案馆共同签署了档案馆合作框架协议,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发展目标,按照“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先行先试,不断深化三地市档案馆的互利合作,从资源共享、异地查档、合作编研、人员培训等多个方面进行对接与合作,全面提高三地市档案馆服务中心工作、服务民生的水平。此外,鹤山市档案馆与佛山市高明区档案馆建立馆藏档案资源共享利用合作机制,为两地群众查档提供便利。

  珠海市档案馆、中山市档案馆、深圳市档案馆先后被国家档案局评为“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深圳市盐田区档案馆也顺利通过国家级数字档案馆测评;深圳、东莞、中山等市率先在全省建设综合档案馆,部分粤港澳大湾区所属地市也加紧综合档案馆建设,为未来发展留出充足空间。

  珠海市金湾区积极推动镇村档案提“智”增效,实现百姓查档不出村。该区依托智慧数字档案馆平台,为试点村提供政务网集中式档案管理系统和民生档案共享平台,推动文件在线归档、数据录入、移交利用和数字化等全流程管理,通过查阅权限设置,致力将区档案馆、镇(街)、行政村(社区)连成“一张网”,实现“馆藏档案”“镇室藏档案”“村级档案”的共建共享,改变传统的进馆查档、本地查档方式,打造“政务网+档案公共服务”模式,实现区域档案公共服务“在线咨询、网上查档、跨级协查”。

  为实现档案利用服务现代化,惠州市档案馆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抓手,加快推进数字档案馆建设,投入使用电子阅览室,实现查阅利用人员自助阅览开放档案目录、现行文件、资料目录、惠州年鉴等档案资料。

  加强交流合作 参与共建人文湾区

  “通过参观珠海市档案馆,使我们了解了珠海的悠久历史,领略了珠海的发展变化,感受到了珠海的人文风情。”“此次参观,让我们对珠海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定位有了深入了解”……近年来,珠海市档案馆加强与港澳各界的交流合作,充分发挥档案资源的独特作用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平台作用,组织接待香港新界北区工商业联合会、香港杰出学生大湾区学习交流团、澳门南光(集团)有限公司等人员走进珠海市档案馆参观学习交流,让他们深度了解珠海的历史文化、特区发展历程和改革开放的成就,增强对祖国的归属感、荣誉感。

  珠海与澳门陆路相连、与香港一桥相通,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与区位优势。为推动珠澳档案工作发展,珠海市档案局、市档案馆依托档案网络教育平台,面向澳门企业和档案工作者免费提供档案业务网络培训,加强珠澳两地档案业务合作。此举为提升澳门档案管理工作、组建档案管理人员队伍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粤港澳三地文化同源、人缘相亲、民俗相近、优势互补。其中,中山、江门两地港澳乡亲众多,与港澳历史渊源深厚,这是粤港澳大湾区融合的人文基础,也是民相亲、心相通的历史文化基础。多年来,中山与江门两地档案部门精诚合作,为珠三角区域文化融合作出了贡献,完成了多项合作项目。中山市档案馆围绕共建人文湾区,积极联合湾区各城市,开展各类文化活动,通过交流与合作,不断增强湾区文化软实力,共同推动湾区文化繁荣发展。据中山市档案馆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市档案馆积极做好档案工作,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湾区其他城市合作编撰《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年鉴》。2020年,中山市档案馆联合珠海市档案馆、江门市档案馆围绕“红色档案资源开发利用”主题开展编研合作,深入挖掘三市档案地情资源,充分利用档案文献出版书籍《红色珠中江》。该书生动展现了中共地方组织领导珠中江人民浴血奋战,打败侵华日军、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过程,为系统研究珠江西岸中共党组织史提供了便利,也为党史、国史教育提供了宝贵素材。同时,中山市档案部门与江门市档案部门联合编撰出版《珠江西岸历史中的粤港澳大湾区——中山、江门开发图像简史》,通过百余件馆藏档案,彰显了珠江西岸历史中粤港澳大湾区各区域之间的历史人文底蕴;联合举办“粤港澳大湾区中山与江门开发历史展”,展览从不同层面展示包括了中山和江门五邑地区在内的珠江西岸的历史人文,向公众展示粤港澳大湾区这片热土的独特魅力。

  华侨之乡江门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城市。市档案馆除积极与湾区其他城市合作外,还深度挖掘江门五邑档案地情资源,助力侨乡文化发展,做好“侨”字文章,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2020年,市档案馆启动“侨都根源”族谱家谱信息化工程,通过开发族谱中的族训家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全球华人华侨寻根归宗提供服务,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华人华侨文化交流平台。市档案馆开发系列档案地情主题编研项目,编辑出版《五邑华侨义冢与跨洋迁葬》《五邑民俗民间艺术摄影作品集》《海上丝绸之路与文化》等系列图书,为共建人文湾区和构筑休闲湾区提供档案支持。此外,市档案馆积极探索侨批档案挖掘、整理、研究、利用新路径,让侨批档案成为讲好江门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展现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华侨华人重大文化交流平台建设。

  潮涌大湾,千帆竞渡;奋楫笃行,兰台正担当。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是我国“十三五”期间绘就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蓝图。而今,壮丽蓝图已成为美好现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见证者和记录者,广东各地档案部门为之付出了心血和汗水,在大湾区进一步发展中,广东各地档案部门必将抓住重大机遇,乘势而上,不断探索发展新机制新路径,充分发挥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的作用,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人民群众,在新征程中奋力谱写新篇章。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1年8月30日 总第3724期 第一版

编辑:周存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