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迟来的满汉通婚圣旨

2016-07-12 11:06 来源:南方网 刘文华

清朝是以满族为主体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1644年清军入关之后,千方百计地维护满族的统治地位,强令汉人剃发易服、满汉隔离居住,制造满汉差别,赋予满人许多特权。在清朝200多年的历史中,满汉关系呈现出从清初尖锐对立到渐趋缓和,再到清末激烈冲突的发展态势。满汉关系始终是清朝维护国家稳定、保障政权存续的关键问题。

满汉有别 忌讳联姻

  清朝皇帝虽然经常强调“汉满官民,俱为一家”,“不分满汉,一体眷遇”,“满汉官民,皆朕赤子”,可与此同时,他们也不时把“满洲乃国家之根本”挂在嘴上,极力维护满族风习,重视“国语骑射”。清前期的几代皇帝都提倡满人应熟谙满语、擅长骑射,保持尚武精神。清朝的国策使满人在诸多领域享有种种特权,如清代官缺分满汉两种,满族官员可任汉缺,汉族官员却不能任满缺;在高级官员中满族官员占比远高于其人口占比;满人可以有多种途径入仕升官,而汉人只能以科举为正途,否则不能担任高级官职(在太平天国运动以后汉人才能以军功入仕且能升任高位);满人不事生产,全由国家供养等等。凡此种种,都造成了满汉民族间的隔阂。

  至于满汉通婚问题,有学者考证,除了皇族不许与汉人通婚外,从清代的官私文书中并未找到有关满汉通婚的正式禁令,相反却有准许满汉通婚的记载。如顺治五年(1648)八月二十日,皇帝谕令礼部:“方今天下一家,满汉官民,皆朕赤子,欲其各相亲睦,莫若使之缔结婚姻,自后满汉官民,有欲联姻好者,听之。”然而,由于满汉民族隔阂长期存在,双方对通婚都有顾忌,满汉通婚事实上成为忌讳。

内外交困 下旨通婚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2)十二月二十三日,光绪帝下旨准许满汉通婚。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

  顺治至道光年间,满人一直占据国家政治的主导地位。咸丰、同治年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八旗、绿营等经制兵都难堪大任,清廷依靠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首的汉人团练武装才得以把这场农民起义镇压下去。此后,曾国藩、李鸿章等湘淮汉人军功集团掌握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并逐渐担任了直隶、两江等重要地区的督抚职位,掌握了地方大权,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实施。清朝满汉权力关系发生了质变,统治者不得不正视满汉民族间的差别待遇问题。

  光绪二十四年(1898),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出面训政,几乎将维新变法的措施全部废止。清廷中的守旧顽固派乘此机会倒行逆施,极端排外。两年后,庚子事变爆发,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不得不携光绪帝西逃,一路饱尝颠沛流离之苦,直到西安才安定下来。此时,京城被占,帝、后流亡,如再延续之前的统治措施,恐怕国将不国。于是,慈禧改变了保守逆时的倾向,“极意维新”。

  光绪二十六年(1901)十二月初十日,还在西逃途中的慈禧以光绪帝的名义颁布了一道上谕:“大抵法积则敝,法敝则更,要归于强国利民而已。自播迁以来,皇太后宵旰焦劳,朕尤痛自刻责,深念近数十年积习相仍,因循粉饰,以致成此大衅。现正议和,一切政事,尤须切实整顿,以期渐图富强。……总之,法令不更,锢习不破,欲求振作,当议更张。”这标志着晚清最后10年改革的开始,史称“清末新政”。

  上谕下达之后,各省督抚积极建言献策,尤其是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所上的《江楚会奏变法三折》,成为“新政”举办的蓝图。“新政”推行的措施很多,如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裁撤冗余机构;改革教育体制,逐渐推行新式教育等。除此之外,准许满汉通婚也被提上日程。

  光绪二十七年(1902)十二月二十三日,光绪帝下谕准许满汉通婚:“我朝深仁厚泽,沦浃寰区,满汉臣民,朝廷从无歧视。惟旧例不通婚姻,原因入关之初风俗语言或多未喻,是以著为禁令。今则风同道一已历二百余年,自应俯顺人情开除此禁。所有满汉官民人等著准其彼此结婚,毋庸拘泥。至汉人妇女率多缠足,由来已久,有伤造物之和,嗣后搢绅之家务当婉切劝导,使之家喻户晓,以期渐除积习,断不准官吏胥役藉词禁令扰累民间。如遇选秀女年分,仍由八旗挑取,不得采及汉人,免蹈前明弊政,以示限制而恤下情。”

拉拢不成 矛盾再起

  然而,谕令下达之后并没有即时产生效应。光绪三十一年(1905),上海《东方杂志》评论称,虽然朝廷颁布了谕令,但在各旗兵驻防地,满汉通婚的现象并没有大量出现,文中感叹:“种界严筑壁垒,抑何毅力之坚强耶。”光绪三十三年(1907)上半年,内阁大学士那桐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李鸿章的孙子李国杰,《北京女报》称之为满汉高官间的首次联姻。这一时期,报纸还报道了两桩满汉官僚家族的联姻:一宗与两江总督端方有关,另一宗则是与练兵处大臣铁良和直隶总督袁世凯有关。报纸之所以报道这些联姻的消息,除了涉及身处高位之人外,还因为这样的事情较少发生,有一定的新闻价值。

  与此同时,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高举反清大旗,全国上下尤其是青年知识分子中弥漫着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满汉矛盾再度凸显出来,成为影响朝野政局变动乃至清王朝命运的关键。为了消弭革命,力图自救,清廷已不能仅仅采取鼓励满汉通婚等政策,而是试图全面消除满汉之间的待遇差别。

  光绪三十三年(1907)七月初二日,慈禧太后下懿旨:“我朝以仁厚开基,迄今二百余年,满汉臣民,从无歧视。近来任用大小臣工,即将军、都统亦不分满汉,均已量材器使,朝廷一秉大公,当为天下所共信。际兹时事多艰,凡我臣民,方宜各切忧危,同心挽救。岂可犹存成见,自相纷扰,不思联为一气,共保安全。”谕旨颁发后,清廷也相应地采取了一些措施。

  不过,光绪三十四年(1908),光绪帝、慈禧太后先后去世,摄政王载沣当权,实行排斥汉人的政策,进一步激化了满汉矛盾。宣统三年(1911年),皇族内阁的成立终成满汉矛盾爆发的焦点,清廷再也难以取信于天下。不久,武昌起义的星星之火,迅速而成燎原之势,清朝也因之灭亡。

来源:中国档案报

编辑:陈冰青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