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王羲之翰墨留地名

2021-03-18 10:42 来源:南方网 特邀撰稿人 屠剑虹

王羲之是晋代著名的书法家。303年,他出生于琅琊(今山东临沂)望族之家,从小爱好书法,不慕荣利。其书法笔势含蓄,遒美健秀,被后人奉为“书圣”。

王羲之23岁时始入仕途,任秘书郎,后为护军将军。351年,朝廷下诏王羲之代王述任会稽内史,领右军将军衔,王羲之携全家人来到了会稽(今浙江绍兴)古越都城。他晚年对会稽剡县金庭山水眷恋不已,居此颐享天年。

王羲之在任会稽内史的5年中,不仅倾力治理政务,使百姓安居乐业,更以其尽善尽美的书法,在越地留下佳话。千百年来,人们对王羲之书法的敬慕演绎成一个又一个优美的地名故事,代代相传。

戒珠寺的由来

《戒珠寺》 王巨贤 绘

  王羲之到会稽上任后,合家居住于蕺山南麓。王羲之在政务之暇,常结交文人雅士名流,互为游乐唱和;又结交高僧,研究佛学。其情性清真超逸,又率性而行。

  王羲之舍宅为寺,初名昌安寺,后改名戒珠寺。“戒珠”为佛教语,比喻戒律精法。《法华经·序品》中有“精进持净戒,犹如获明珠”。“戒珠”二字由此而得。

  绍兴民间对戒珠寺的由来,则另有一说,且流传颇广。

  相传,王羲之有两样爱好:一是喜鹅,二是癖珠。有一天,王羲之正在家中赏玩一颗宝珠,一位平素与王羲之来往甚密的高僧前来拜访,王羲之热情地将其邀至书房。家中的一只大白鹅也扑扇着翅膀“吭吭”直叫。高僧知羲之爱鹅,便笑着赞了白鹅几句。主客落座后,王羲之随手将宝珠放于茶几上,与僧友叙谈。叙旧送客回书房后,王羲之又想起了那颗宝珠,却发现放在茶几上的宝珠不见了,找遍整个书房都不见踪影,心中顿生疑窦。后来,王羲之丢失宝珠的事传到了高僧的耳中,高僧心想,“那天走的时候明明见到那颗宝珠放在茶几上,书房中只有主客两人,莫非他是怀疑我偷了宝珠?”高僧越想越郁闷,一时想不开,竟然悬梁自尽了。几天后,王羲之家中养着的鹅群中,有一只鹅忽然死去。家人在剖鹅时,在鹅肚子里发现了那颗丢失的宝珠。王羲之一见这颗宝珠,心中十分沉痛,僧人的冤死,使其悔疚无比。于是,他舍宅为寺,亲笔题写了一块匾额,上书“戒珠寺”,用来悼念那位高僧,并以这次失珠之事警诫自己,以赎前愆。此后,王羲之戒除了玩珠之癖。而这座戒珠寺也成了越中的名刹。

笔飞弄、笔架桥的传说

《笔飞弄和笔架桥》 王巨贤 绘

  王羲之在会稽内史上任的第三年,也就是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初三日,邀好友41人来到兰亭修禊。所谓修禊,是古人在每年三月上巳日,为求消灾除凶,到水边嬉游的一种习俗。大家兴致勃勃,列座曲水两侧,临流泛觞,赋诗抒怀,兰亭修禊得诗37首,编成诗集。王羲之凭借酒兴,欣然写了《兰亭修禊叙》,世称《兰亭集序》。其文旷达洒脱、逸趣无穷;其字飘若游龙、矫若惊鸿,是王羲之书法艺术巅峰之作。自此,王羲之书法受时人崇拜、追捧,令无数书家心驰神往。

  王羲之虽善书,却从不轻易予人,因此,若能得到王羲之的手迹,那是何等的荣耀。

  当地有一个富商,仗自己有钱,平时待人十分傲慢。一日,富商又在向几个客人炫耀自己家中的财富,其中一人听后反诘:“可有王右军的题字?”富商顿时语塞。在东晋,社会各阶层都十分注重文学艺术,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能得到王羲之墨宝是个人修养和社会地位的象征。第二天,富商携着厚礼来到王羲之家求其墨宝,王羲之平素最讨厌这种胸无点墨、颇慕虚荣之人,便谢绝了富商的请求。富商从王家愤愤而出,声言一定要想法弄到王羲之墨宝。

  王羲之家的隔壁住着一个老婆婆,家中养了一大群白鹅,王羲之生性爱鹅,空闲时总要踱到鹅群前观赏,看到白鹅头顶红冠子,曲颈向天,慢吞吞地踱着方步,悠然自得的绅士样子,王羲之也会背着手,跟着白鹅踱步;当看到白鹅欢腾地展开雪白的翅膀,跳进水池骄傲地昂起头游动的时候,王羲之总会开怀大笑。那个富商得知王羲之喜好白鹅时,眼珠一转,脸上露出了一丝狡黠的笑容。

  几天后,邻居老婆婆抱了一只大白鹅送到王羲之家,王羲之十分喜欢,但又不愿无功受禄,老婆婆便请求王羲之为她题写几个字,王羲之十分爽快地答应了。次日,当那个富商拿着王羲之题字得意扬扬地从老婆婆家出来时,恰巧被王羲之看见,王羲之方知上当了,心中十分懊恼,就将书桌上的飞狐笔狠狠地掷向窗外。不料,这支笔破窗穿户,飞过整条弄堂,在前面一座桥上停了下来。此后,这条弄堂就被称为“笔飞弄”,这座桥称为“笔架桥”。再后来,因填河拆桥,筑成了一条路,遂将这条巷弄称为“笔架桥弄”。

题扇桥、躲婆弄的故事

《题扇桥》 李继渊 绘

《躲婆弄》 李继渊 绘

  王羲之每天从家里到郡衙,都要路过一座桥头。

  有一年初秋的早上,王羲之走到桥头时,看到有一位年纪五十开外的老婆婆,手里挎着一只大竹篮,里面放着几十把六角竹扇,正在向行人兜售。竹扇的形制很简单,根本引不起路人的兴趣。快近晌午时,王羲之在回家的路上又经过小桥,见老婆婆仍守着扇摊,不断招呼过往行人。扇子的价格虽然只有3文钱一把,却仍无人问津。王羲之看着满脸愁容的老婆婆,顿生恻隐之心,走到桥头一爿茶店里,向店主借了笔墨,对老婆婆说:“我帮你一个忙吧。”说着就在老婆婆的每把竹扇上各题了5个字。老婆婆见这几十把清清爽爽的扇面上都被涂满了黑压压的字,便面露愠色,埋怨王羲之道:“哎呀,这可如何是好,你把我的扇子涂成这样,我还怎么把扇子卖出去呢?”王羲之笑着对老婆婆说:“你只要对人说这是王右军题的字,每把扇必能卖出百钱的好价。”老婆婆将信将疑,就试着去叫卖,不一会儿,由王羲之题过字的扇子便被抢购一空,有的甚至还多给了一些扇钱,老婆婆高兴得合不拢嘴。此后,该桥便得名为题扇桥。

  老婆婆见王羲之题了字的扇子不仅抢手,而且还能卖出好价钱,喜不自禁。想不到,今天自己竟然发了一笔意外之财,真是越想越开心。她回家后便又编织了更多的扇子,心想:“这王右军若能天天给自己的扇子题几个字,那我以后不仅衣食无忧,而且还能成为有钱人呢!”想到此,老婆婆激动得一夜未曾合眼。第二天一早,老婆婆拿着满满两大篮子的竹扇站在桥头等候王羲之,请他题字。王羲之笑而不答。待王羲之离开后,桥头那爿茶店的店主,上前对老婆婆说:“王右军岂是一个能随便题字之人!昨天给你题扇,那是多大的眷顾呀,你该知足才是,怎么能再提非分要求呢?”此后,这位老婆婆仍每天站在桥头缠着王羲之。为了躲避老婆婆,王羲之只得绕过这座石桥,从旁边的一条小弄堂出入。后来,人们便将这条小弄堂称为“躲婆弄”。

来源:中国档案报

编辑:陈冰青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