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孙中山让位袁世凯真相

2016-11-22 08:56 来源:南方网 廖利明

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博爱的故事(2)

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通报清帝退位诏书致孙中山电(部分)。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然而,一个多月后,孙中山就向临时参议院辞职引退,并推荐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之后,袁世凯成为临时大总统、正式大总统,进而复辟帝制,最终身败名裂,使中国陷入了长期的军阀林立、国家分裂的泥潭。很多人将此历史局面的出现归咎于孙中山对袁世凯的妥协退让,认为由于孙中山的过分软弱和幼稚,才会将大权拱手相让,但历史真相是这样吗?

继任临时大总统时的袁世凯

  对于孙中山让位袁世凯的原因,众多历史学专家有过多方面的探讨,比如从袁世凯方面分析,认为袁世凯手握清政府大权,掌控着当时中国最精锐的部队——北洋六镇,得到了英国、日本等帝国主义国家和国内旧官僚、立宪派的支持,是当时中国最强有力的人物,又有强烈的政治野心和灵活的政治手腕;从孙中山方面研究,则多认为其让位是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是因为革命派军力财力不足、缺乏治国理政的经验和才能、受到袁世凯两面派花招的欺骗,等等。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保存有大量孙中山档案,翻阅这些档案,尤其是孙中山在让位前后与袁世凯的来往函电,我们可以对孙中山让位有不同的理解:孙中山让位不是迫于形势的权宜之计,而是为维护新生的共和制度的既定策略。

  为什么说孙中山让位是既定的策略呢?第一个原因是孙中山早有让位的承诺。他在临时大总统誓词里提道:“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也就是说,孙中山不贪恋权力,在就任时就已经承诺让位,条件是清政府专制统治被推翻、国内安定和平、民国得到世界各国承认。就任后的第二天,孙中山发电报给袁世凯,表示只要袁能够“不劳战争,达国民之志愿”,即让清朝皇帝退位并宣布共和,就愿意让位。在之后孙中山给袁世凯及北方将领的电报中,他一再强调自己只求达到共和的目的,不存在一己之私。1912年2月12日,清帝宣布退位,2月13日晚7时25分,南京总统府报房收到袁世凯发来的电报。孙中山当即履行诺言,向临时参议院提交了两份咨文,一份辞职引退,一份推荐袁世凯担任临时大总统,然后又发了两份电报给袁世凯,告知其引退和推荐之事。在辞职咨文中,孙中山说:“现在清帝退位,专制已除,南北一心,更无变乱,民国为各国承认,日夕可期。本总统当践誓言,辞职引退。”在此,孙中山表现出了一个伟大政治家的高贵品质,言而有信,以国事为重,不计较个人的权力地位,正如他所说:“我是为革命做大事,而不是为个人做大官,只要对国家有利,我决不计较个人得失。”

  第二个原因,孙中山是在正确判读时局的情况下做出让位决定的。1911年底,孙中山回国时,国内有些人盛传他携带有巨款,他却回答说:“带回者,革命之精神耳。”但是革命仅靠精神是不够的。政权运转、军费开支,方方面面都需要巨额资金,但当时各省各自为政,关税、盐税都掌握在列强手中,欧美各国又不肯借贷,新生的民国财政极度匮乏。在军队方面,起义各省军队互不统属,装备落后,战斗力逊于北洋新军。外国势力又虎视眈眈,随时可能找借口干涉中国革命。身为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认识到新生的共和制度面临着一个内外窘迫的危险局面。在这时候如果能利用袁世凯的力量,就能以较小的代价解除共和制度面临的困境,完成部分革命任务。对于袁世凯,孙中山抱有利用他的想法,孙中山说:“谓袁世凯不可信,诚然;但我因而利用之,使推翻二百六十余年贵族专制之满洲,则贤于用兵十万。”确实,在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下,袁世凯是稳定时局的最好人选,是唯一能得到国内外各种力量首肯的人物。

  第三个原因是孙中山并不担心袁世凯背叛共和制度,因而放心让位。对于袁世凯的面目,孙中山早有认识,在南北和议期间,他就收到多件反映袁世凯一面托名和谈,一面发动进攻的电文,深刻领教了袁世凯的两面派手段。但是,孙中山对限制袁世凯、维护共和充满了信心。他确信民主共和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如果袁世凯真诚赞成共和制度,统一全国,那么革命的目的达成,如果袁世凯背叛民国、恢复专制,那袁便失信于民,这时候再推倒他要比推翻顽固的清廷容易得多。孙中山在担任临时大总统的几个月间,迅速制定和公布了许多法令法规,建立起了资本主义共和国的各项制度,特别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被其视作防范袁世凯独裁专制的“紧箍咒”。而且孙中山的让位也是有条件的,包括临时政府设在南京不能更改、袁世凯必须到南京受任、《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必须遵守等。孙中山及革命派认为通过这些措施和今后的努力,可以约束袁世凯,让国家走上共和国的轨道。

临时大总统时期的孙中山

  当然,历史的车轮并没有依着孙中山的设想来走,袁世凯的政治野心和手段远远超出孙中山的预想,革命的道路远比他想象的复杂曲折。孙中山让位,袁世凯上台后,中国出现了长期的混乱局面。但是,我们不能以此来苛责孙中山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为了完成革命目标而采用了让位的策略。而且,他采用这样的策略绝非由于软弱。在共和制度遭到袁世凯及后继的北洋军阀破坏后,孙中山毅然重新投入战斗,不屈不挠地发起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及两次护法运动,直至实行国共合作,发起国民革命运动。

  文中所示档案为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6年11月18日 总第2992期 第三

编辑:陈冰青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