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余载人生风雨路
我们的相识、相知与相守
我们每个家庭、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一本或若干本相册,它记录着每个家庭、每个人生活中精彩而难忘的瞬间……每张照片背后都有一个温暖感人的故事,从本期起,在本版《老照片》栏目开辟《我家的相册》专栏,我们希望藉此为大家提供一个彼此回味与分享过往美好记忆的平台。
组照分别为:订婚照(左上)结婚照(右上)中年合影(左下)
“沈阳百对老人金婚、银婚纪念”活动合影(右下)
我是一名普通的电报员,在我家墙上挂着4张照片,它们是我与丈夫王一廉携手走过人生之路的见证,每一张都在讲述着美好的过去。
1957年,我从学校毕业,被分配到沈阳市电报局电报科实习并留下工作。在这里,我与王一廉相识、相知、相恋。回想起这些事情,我仍记忆犹新。在电报局正式上岗前,单位专门组织了培训班对我们进行统一的培训。在培训班上我与他有了一面之缘。那天,培训班课间休息,只见一个身材高大的男子走进了教室。培训班的毛老师与他进行简单的交谈后,便听到毛老师说:“同学们静一下,我来为大家介绍,王一廉毕业于长春邮电学院,业务十分熟练,如有什么问题大家可以向他请教。”同学们听后便把他围住,虚心讨教业务问题。由于我比较内向,所以没离开座位,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听他解答问题。也许正是我的这一举动,反而引起了他的注意。
正式上岗后,我恰巧在王一廉对面的机台工作。工作中我们二人熟悉起来,每当我遇到问题时,他都会耐心解答。有次我们一起下班回家,在路上他对我说:“你有些英文和电码还不是很熟练,可以把英文的缩语写在右掌心,常用的电码写在左掌心,这样就能随时记忆,还不耽误工作。”我按照这个方法进行记忆,很快在业务上就有所提高。
从那以后,我们在一起讨论业务的时间越来越多。有次在食堂排队打饭,他送了张电影票给我。我接过后,以为是班组活动,就没过多询问。我提前来到影院门口,见没有其他同事,便明白了王一廉的想法。征得双方父母同意后,我们确定了恋爱关系。1958年,我们订婚了。拍照那天,我是既紧张又害羞,出门前特意打扮了一番。两条麻花辫我整理了好几次,生怕拍照时出现问题。在照相馆里,我与王一廉并肩而坐,拍下了这张略带“严肃”的订婚照。
1959年9月19日,我与他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在领完结婚证书后,我们一直有个未了的心愿,那就是穿上礼服和婚纱拍一张结婚照。我的姐姐知道后,便主动帮我们联系照相馆,并借来衣服。10月3日,我们来到照相馆,换好衣服后,我却犹豫了。因为当时的结婚照很少有以礼服和婚纱为主的,所以感觉有些前卫。但最终,我们还是坚持照了这张结婚照,我们用青春朝气许下牵手一生的承诺。
时光流逝,我们从工厂回到了阔别10年的电报局,开始重新学习技术、努力工作。由于我对业务精通,被单位安排为国际友人发电报,我感到非常荣幸。也就是在这期间,一名外国友人为我和王一廉留下了那张定格我们中年美好回忆的照片。
2002年11月,我们夫妻虽然还没有到金婚纪念日,但也应邀参加了“沈阳百对老人金婚、银婚纪念”活动。在活动上,摄影师按下快门,为我们留下了二人相依相拥、手握玫瑰的夕阳风采。
来源:《中国档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