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中山纪念堂的图纸是如何保存下来的

2016-12-05 15:41 来源:羊城晚报 卢洁峰

  黄檀甫出生于1898年3月27日。祖籍广东省台山市小江墟土滘村。1911年,黄檀甫13 岁时,跟随本家人黄郁秀到英国利物浦市当学徒。后进入利兹学校接受正规的教育,因成绩优异而直接升入大学部就读。1920年大学毕业。

  1921年初,黄檀甫在巴黎与吕彦直邂逅并结下深厚友谊。1922年3月,吕彦直与黄檀甫共同创办了“真裕公司”。真裕公司很小,吕彦直主内搞设计,黄檀甫跑外承接业务。

  1925年9月20日,中山陵墓图案评奖结果揭晓,获得中山陵墓图案设计第一名的吕彦直,立刻名声大振,遂对外宣布设立彦记建筑事务所。

  吕彦直的全权代表

  自创办真裕公司开始,黄檀甫与吕彦直就互为臂膀了。与吕彦直的沉静缄默相反,年轻时的黄檀甫活泼外向,善与人交往和演讲,每次代表吕彦直对外交涉和协商,都令吕彦直满意。

  1926年3月12日,黄檀甫代表吕彦直出席南京中山陵奠基典礼、并在典礼上代表吕彦直讲话。

  1927年9月初,吕彦直再次病倒,病情比1926年春的那次要严重得多。同月,吕彦直虽接到孙中山先生广州纪念堂筹备委员会邀请函,但已无法应邀南下了。为履行1926年11 月3日与孙中山先生广州纪念堂筹备委员会签订的建筑师合同,他决定委托黄檀甫为自己的全权代表。

  在此后的几十年当中,所有涉及吕彦直及中山陵、中山纪念堂纪念碑建筑等事务,黄檀甫都没有辜负吕彦直的期望和重托。

  拍摄中山纪念堂建筑过程

  作为吕彦直的全权代表,黄檀甫为吕彦直做了大量事情,其中一件是跟踪拍摄中山陵和中山纪念堂的建筑过程。

  吕彦直与黄檀甫都是经过欧美大学严格训练的专业人才,有着十分强烈的记录意识和文档意识。从中山陵开工之日起,他们就希望能把每一道大工序的主要施工过程,用现代照相技术记录下来。然而,直至1929年3月18日吕彦直逝世,吕彦直和黄檀甫都没有条件去实现这个计划。

  1929年5月,当黄檀甫正式接掌南京中山陵第二部工程的竣工验收工作后,终于下决心请上海著名的王开照相馆的摄影师,把中山陵第三部工程和广州中山纪念堂、纪念碑的建筑过程,全部拍照记录,以便长期保存。

  黄檀甫专门安排了一个工程师,陪同王开照相馆的摄影师根据工程进度,往返于南京和广州之间,实地拍摄下南京中山陵第三部工程和广州中山纪念堂、纪念碑工程主要工序的施工和完工现场,为中山陵和中山纪念堂、纪念碑建立了一套珍贵的建筑档案资料。

  现存在世的两张吕彦直成年单人照片、南京中山陵和广州中山纪念堂、纪念碑的建筑施工及竣工验收的近200幅照片,均出自王开照相馆摄影师之手,全都是由黄檀甫出资安排摄影的。

  正是凭据这套实地拍摄的照片,八九十年之后的今天,我们才得以看见南京中山陵和广州中山纪念堂、纪念碑的建筑过程的真相,给保护这两大国家级文物,提供了最关键的文献式的实拍照片。

  建宅藏图

  1930年至1940年的十年间,是黄檀甫事业的巅峰阶段,身为真裕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的他,先后兼任南京中山陵施工建筑师和广州中山纪念堂建筑计划工程师等职务。

  1934年12月,黄檀甫成婚,开始考虑南京中山陵和广州中山纪念堂、纪念碑的图纸、照片以及吕彦直的大量图书资料的长期收藏和保管问题了。行内人都知道这批图纸资料的价值和意义,觊觎这批珍藏的大有人在。为确保这批图纸资料的安全,黄檀甫决定以成家建宅的名义,在上海郊区购地建宅,给图纸资料建筑一个永久的收藏处所。

  黄檀甫在吕彦直曾经长期居住过的虹桥疗养院附近,买下一块面积为26亩的土地,并在其中兴建住宅。

  建成后,孙科就是虹桥黄宅的常客。何香凝也曾多次携女儿廖梦醒到虹桥黄宅来作画写生。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美国领事馆官员看上了黄檀甫的这座中西合璧的住宅,想用作领事公馆,多次和黄檀甫商谈转让,价钱从15万美金起,并节节攀升。上世纪40年代,15万美金简直就是个天价,但黄檀甫不为所动,他对妻子黄振球说:“房子的外形是自己专为怀念吕彦直老友而设计的,是无价的,无论如何都不能卖。”

  在这所大宅院里,黄檀甫专门辟出大房间,存放中山陵、纪念堂、纪念碑的建筑设计图纸、照片和吕彦直的图书资料。据黄檀甫后人介绍,图纸都是用大洋松木箱封装保存的,这些大洋松木箱子,4只拼起来就相当于一张双人大床。大木箱从地面一直垒高至房间顶部,可见图纸及图书资料的数量之多!

  1945年夏,为了确保图纸的安全,黄檀甫专门雇人在虹桥大宅的假山旁边挖防空洞,把图纸资料藏进坚固的防空洞里隐蔽保存。

  1950年某日,黄家突然接到“上海市军管会”的通知:征用虹桥路1590号黄宅,让给援华苏联军官居住,限黄家在72小时之内搬出(军管会写有借条)。当时,黄檀甫在香港。接妻子黄振球电报后,黄檀甫即回电,嘱其“必须首先将中山陵、纪念堂、纪念碑等建筑图纸、照片,以及吕彦直的图书资料等全部搬出,其他东西尽力而为之”。

  图纸意外获救

  1950年夏,虹桥路住宅被无偿征用后,装载有中山陵、纪念堂、纪念碑等建筑图纸、照片,以及吕彦直的图书资料的大木箱,几经搬迁,最后搬到了永福路72弄1号。没有地方存放的图书箱子,只能拼成长方块,铺上被褥当床使用。

  1951年2月,黄檀甫以“隐匿敌产”的莫须有罪名,被关进了上海市提篮桥监狱。原先被军管会“征用”的虹桥路那座占地26亩的自建房产,也一并被“没收”掉了。

  1953年底,黄檀甫出狱。1956年,黄檀甫把南京中山陵的设计图纸、设计文件;南京中山陵奠基典礼上展出的中山陵木模型等一批国宝级资料,无偿捐献给了政府。

  1959年,黄檀甫在饮早茶闲谈时,谈到了“中苏有矛盾”的问题。因此而获判4年徒刑。为了生活,黄妻开始变卖家里的书籍、物品。黄檀甫收藏的部分图纸,被分次拿到上海五原路废品收购站去变卖。广州中山纪念堂、纪念碑的图纸就在其中。

  一日,上海档案馆的一位老馆员路过废品站,发现了这批珍贵的图纸,立即报告馆领导。后来,上海档案馆受广州档案馆的委托,以200元的价钱(当时是笔很大的数目)买下了这批图纸,并寄运到广州。现在,这批近400张的广州中山纪念堂、纪念碑建筑设计图纸,为广州档案馆所收藏,几近“镇馆之宝”。

  1969年1月20日,黄檀甫在家中辞世。

  (本文图片由黄檀甫后人提供)


点击查看原始图片

广州中山纪念堂二楼观众席由钢筋混凝土整体浇筑

点击查看原始图片

黄檀甫在广州中山纪念堂建筑工地

点击查看原始图片

建筑中的广州中山纪念堂东南角

编辑:陈冰青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