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孙中山早年就读的南华医学堂

2016-12-05 15:41 来源:南方网

  联新

  在广州长堤的中山医科大学附属孙逸仙纪念医院的前身,是1835年美国传教士巴驾在广州十三行新豆栏街创办的“眼科医院”,又称“新豆栏医局”。1844年巴驾辞职任外交官,继任者把医院迁至联兴街,1854年由美国人嘉约翰(1824-1901)任院长。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炮轰广州,医院遭到焚毁而停闭。1859年1月,嘉约翰把医院迁至南关增沙街。由于求医日众,于是,1865年嘉约翰便托人在仁济大街海傍购买空地建新医院,改名博济医院。这就是现在孙逸仙纪念医院。嘉约翰除了当医生之外,还注意培养中国西医技术人才。1866年,他在博济医院中办了一所南华医学堂,学制3年,课程有解剖学、生理学、外科、内科、药学、化学、临床实习等。嘉约翰自任校长,教师有黄宽等。这就是南华医学堂的由来。

  该学堂教师黄宽(1828-1879),名绰卿,广东香山(今中山市)人,道光二十年(1840)入澳门马礼逊学堂读书,三年后随校迁至香港。1847年赴美国留学,入马萨诸塞州孟松学校,1857年毕业获医学硕士学位。同年回香港开西医诊所,次年迁广州行医。1862年为新任江苏巡抚李鸿章聘为医学顾问,半年后辞职回广州行医。1866年任南华医学堂教师。教授解剖学、生理学、外科学。

  南华医学堂最初只收男生,1879年兼收女生。它不仅是我国最早一所西医学校,而且是第一所男女同校的新式学校。中国第一批西医生,就是从这所学堂培养出来的。1886年,孙中山也来到这里学医。孙中山为什么要学医呢?原来1884年秋天,孙中山在香港读书时,有一个星期天到九龙旅行,碰见一个卖假药的江湖医生,敲打着锣鼓,旁边围着许多人。说什么他炼出灵丹妙药,包医百病。一位工人有足疾,信以为真,请他治疗。孙中山当场揭穿江湖医生的欺骗,劝这位工人不要上当,否则服了他的假药,花了钱不仅不能治病,反而把身体搞坏了。江湖骗子大怒说:“你不相信我药的灵验,现在我用飞砣打断你的腿,也能替你当面医好。”孙中山当时穿着蓝布长衫,反背双手,左手正拿着半截甘蔗,急中生智,将甘蔗藏在袖中说:“这有什么怪物,现在我用枪击破你的头颅,也能使你死里复生。”江湖骗子以为孙中山真的带有枪,收起假药就夹着尾巴走了。孙中山眼见江湖骗子卖假药,竟能骗了许多群众,心情十分沉重,遂立志学医,将来做一位“行医救人”的医生。

  孙中山学医,还受到他的老师杜南山的影响。孙中山在檀香山读书时,有一次拜访杜南山老师,见他书柜里摆着许多医学书籍,孙中山好奇的问道:“您是老师,为什么藏了这么多医学书籍?”杜南山微笑说:“宋朝宰相范仲淹说过:‘不为良相,当为良医’。我取这个意思罢了”。过了几天,孙中山又去拜访杜南山,说:“杜先生所举范仲淹的话,我认为未必适当。中国的读书人,是不能很快从政的,即使从政,也不能马上掌权,不能当‘良相’,然后再去做‘良医’,恐怕已经太迟了。我主张一方面致力于政治,一方面致力于医术,两方面同时努力,才会有所收获。”杜南山十分欣赏孙中山的见解。说明孙中山在少年时代,已决心学医了。孙中山自己说:“以学堂为鼓吹之地,借医术为入世之媒”,就是“救国”与“习医”并举。因为要进行革命活动,必须有一个公开职业作掩护,而当医生是最好的职业掩护,因为当医生可以接触很多人,有利于革命联络。

  孙中山入南华医学堂读书时年20岁,入学时一年学费20元,他住在哥利支堂10号宿舍。全班男生12人,女生4人。孙中山生活十分朴素,“竹床瓦枕,随遇而安”。孙中山在这里结识了同学郑士良,他是三合会员,后来发动会党响应孙中山领导的起义。孙中山又通过校友尤裕堂,结识了后来成为“四大寇”之一的尤列。

  在课余,孙中山常与同学和朋友议论国事,发表救国图存之策,探索救国道路。他常对人说,以“中国现状之危,我人当起而自救。”同学和朋友听了,无不倾心折服,从此孙逸仙声誉鹊起。1887年暑假后,孙中山便转入香港西医书院深造。他在南华医学堂一年多时间的学习和结交,与他后来走上革命道路,是有密切的关系的。

  南华医学堂于1904年扩建为华南医学院。辛亥革命后一度停办,只开办不定期护士班,以培养护理人员。1930年初,根据美教会要求,移交岭南大学办理。1934年,岭南大学校董会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筹办孙逸仙博士医学院。1936年7月,博济医院与夏葛医学院等院校合并,组成孙逸仙博士纪念学院,同时作为岭南大学的医学院。建国后属华南医学院。1954年,光华医学院并入,1956年9月,曾更名为广州医学院。1957年,改为中山医学院,而博济医院成为中山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1985年改为中山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同年11月21日,经国务院卫生部批准,更名为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来源:广州文史网




编辑:陈冰青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