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怀赤诚护古建瑰宝
——梁思成与战区文物保护
提起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人们自然会想到他和民国才女林徽因的旷世之恋,也会想到他主持中国营造学社和撰写《中国建筑史》的伟大成就。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在抗战胜利前后,梁思成还曾担任过国民政府教育部战区文物保存委员会副主任一职,他呕心沥血地参与战区文物保护,同样是功绩显著。
1945年3月19日,梁思成为询商“战区文物保存委员会”事务和工作事宜致
国民政府教育部常务次长杭立武的函。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提供档案
成立“文保会” 力保古建筑
1945年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出现了空前有利的形势,德、日法西斯已经日暮途穷。在欧洲战场,德国法西斯的灭亡指日可待;在亚洲、太平洋战场,盟军步步紧逼日本本土;中国战场的局部攻势也在华北、华中、华南普遍展开。为了彻底打败日本法西斯,太平洋战场上的美军派出远程轰炸机群,对日本本土进行大规模轰炸,援华的美国第十四航空队也在持续不断地轰炸日本在中国的占领区。出于配合美军轰炸和保护日本占领区内中国文物、古建筑免遭战火破坏的现实考虑,国民政府决定借鉴美国在欧洲战场成立的“保存战区美术及历史上古迹委员会”的经验,成立中国“战区文物保存委员会”。原来,美军在意大利和法国登陆时,随军配备了许多文物保存人员,成功地在战火中保护了难以计数的珍贵文物。根据美国派到中国参与战区文物保存工作的翟尼介绍,美军“自西西里(岛)登陆起,由于保存工作之有组织,意大利之建筑与其他文物损失甚微。名画损失者,仅不过十二张。法国除在诺曼第(底)稍有损失外,其余各地损害亦少。……欧洲文物之保存,应归功于随军工作人员的努力。”
4月1日,国民政府在教育部正式成立了“战区文物保存委员会(简称‘文保会’)”,职责是“调查战区重要文化建筑、美术、古迹、古物实况并设法保护”。为了在战争中尽量减少战区文物的损失,“文保会”成立后的中心工作有两个:一是“与国军、盟军切取联系,编制战区内古迹文物之目录、地图及照片,以防止轰炸时不必要之损失”;二是“委托训练机关训练战地工作人员,搜集欧洲战场保存文物之实际资料,以备登陆反攻时可以随军工作”。但实际上,第二项工作仅仅推进到一半,日本就宣布投降了,战地工作人员的训练工作即告停止。因而,“文保会”成立后最重要的成果就是“编制中英文对照之十省市重要建筑目录,计九八页三九九项,照片一七六张,地图一〇六幅”。这一成果的取得,离不开梁思成殚精竭虑的谋划与付出。
受聘副主任 主编“文保图”
1945年3月17日,国民政府教育部召开“文保会”筹备会议,梁思成以古建筑权威的身份受聘为副主任委员。由于当时主任委员和另一位副主任委员暂未确定,所以,“文保会”的初期工作多有梁思成筹划推进。19日,梁思成致函国民政府教育部常务次长杭立武,与其商询“文保会”的事务及工作之事,其中提及,“甲、事务方面:(一)办公地点拟请转恳骝先先生(即中央研究院院长兼教育部部长朱家骅)在中央研究院总办事处借用房间一间;(二)拟请调用能英文属稿并打字之秘书一人。此项人材(才)研究院恐不易借用;(三)本会需用中文及洋文信纸信封及其他必须用具,请由部拨发备用。部见以为能自印更好;(四)请发本会印章。(是否需中英文各一?)乙、工作方面:(一)需用全国战区详细地图为底本,以便加绘古建梁(筑)所在地点标识。此项地图比例尺较大并有等高线者为佳。乞即与有关方面索取。(二)关于本会工作进行方针及方法尚拟请详为指示,乞指定时间,以便去谒”。30日,杭立武复函梁思成予以答复:“一、办公地点已洽定在中研院,即由教(育)部社会司函借;二、调用人员一节,不须签到,请酌雇用临时职员;三、中英文信纸、信封可专印备用;四、会章即可刊发;五、详细地图亦交社会司函军令部索取。如何之交还,祈裁酌奉。”至此,“文保会”紧锣密鼓的筹备工作基本就绪。
“文保会”正式成立后,梁思成即专心主编《战区文物保存委员会文物目录》。据参与此项工作的王世襄回忆说:“梁先生是从编中文目录入手的,随即译成英文。当时因学社(即中国营造学社)中懂英文的人不多,部分校对交我担任。”梁思成的弟子罗哲文后来也曾回忆说,在那段时间里,梁思成每天都会拿来一些图纸让他根据事先标出的古迹和古建筑的位置,用绘图仪器绘成正规地图,再用中、英两种文字标出。罗哲文虽然没有详问,但大体可以看出,地图上的标识大多属于日本在中国占领区的范围。经过两个多月的辛勤努力,一套带有中、英文对照的十省市重要建筑目录和地图终于编制完成。6月19日,“文保会”将此事函知国民政府教育部:“查本会为便利国军盟军保存战地文物,经编制战地文物目录及说明,兹先赍呈建筑部份目录及说明一册计九八页三九九项,连同照片一卷计一七六张,地图一卷计一〇六幅,拟请钧部函送外交部转送美军驻华总部请予注意协助,俾在作战许可之情况下,竭力避免炮火与轰炸之损害。是否有当,敬乞核示!”7月10日,国民政府教育部函告外交部。13日,外交部复函教育部,战区文物建筑部分目录及说明、照片和地图已经函送军事委员会外事局转送驻华美军总部。之后,这些由梁思成主编付印的战地文物建筑目录及说明、照片和地图,很快发给了中国各战区司令官和执行轰炸任务的美军飞行员,以便美军飞行员向沦陷区投掷炸弹时,避开标识在军用地图上的文物古迹和建筑,以达到保存战区文物的目的。在8月15日日本投降之前的轰炸中,这套中、英文对照的“文保图”对保护我国的文物和古建筑等瑰宝发挥了重要作用。
1985年3月29日,日本《朝日新闻》刊文称赞梁思成是古都的“恩人”。
一言救两都 奈良树铜像
1945年春夏之际,日本本土遭到了美军远程轰炸机群空前规模的“地毯式”轰炸。短短数月,包括东京、大阪等在内的近200座大、中城市被轰炸得面目全非,许多城市仅仅剩下断壁残垣和遍地瓦砾。然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日本的古都奈良和京都,却幸运地躲过了大轰炸的炮火,这一奇迹的发生,在当时并没有多少人知道真正的原因。可能是军事机密的缘故,创造奇迹的人直到两年后才在一次讲课中,无意间透露出奇迹发生的秘密。虽然目前没有直接的档案显示,创造奇迹的人就是梁思成,但根据梁思成的弟子宿白和梁的第二任妻子林洙的回忆,却可以间接得到证实。据宿白回忆,1947年,梁思成在北京大学讲课时,提及文化古迹和古建筑是全人类共同文化遗产时,即兴讲述了他在两年前带领罗哲文,将日本奈良与京都的古建筑位置标识在军用地图上,以避免美军轰炸的秘密。后来,梁思成也曾对林洙讲过此事。原来,梁思成在当年编完中国战区文物建筑目录及说明、照片和地图的时候,想起了幼年在日本生活时曾经游览过的奈良和京都,他担忧在美军的大轰炸中,这两个城市的精美古建筑难以保存。所以,在提交目录和地图的同时,他也提交了标识有奈良和京都古建筑位置的军用地图,并特地提请中方代表转达他的心意,如果美军对日本实施毁灭性轰炸,请避开京都和奈良。因为在梁思成看来,尽管日本侵略中国罪孽深重,但是从保护古建筑的角度来审视,京都的御所、奈良的唐诏提寺等古建筑不仅是日本的,更是全人类文化遗产的瑰宝之一。
数十年后,得知奈良和京都免遭美军轰炸事实真相的日本人,感激地称赞梁思成是日本古都的“恩人”。1985年,日本的《朝日新闻》还专门刊登文章介绍了梁思成“一言救两都”的秘密。200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亲善大使、日中友好协会名誉会长平山郁夫提议,为梁思成在奈良树立一尊铜像,以纪念他的高尚情怀。2010年10月,“平城建都1300周年主庆典活动”在奈良举办期间,梁思成铜像正式落成。
来源:《中国档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