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937年12月13日一场惨绝人寰的杀戮突降南京。之后的6周,南京沦为人间炼狱,30万鲜活的生命化作无辜亡灵。南京之殇不忍睹,南京之耻是国耻。这段历史,成为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族最惨痛的受难记忆。
时间之河流淌了80年,那生离之伤、死别之痛,中国人民从未淡忘。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以立法形式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此后,每年的12月13日,在清寒萧瑟的冬日南京,在这个体现国家意志的最高规格的公祭仪式上,国旗半降,白菊环簇,庄严肃穆。
凄厉的警报,默哀的人群,“灾难墙”前的花圈,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拭去的泪水,以及夜间的荧荧烛光,将南京定格为一座哀恸的城。
祭,是对侵略暴行的严厉谴责;
祭,是对苦难历史的痛心回顾;
祭,是对遇难同胞的深深怀念;
祭,更是为了唤醒人们内心深处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
以国之名义,牢记历史,作为亲历了那场浩劫的民族,我们可以宽恕,但不能忘记。愿屠戮的悲剧不再重演,愿人类永享和平之境。
2014年12月13日,16名礼兵抬起8个巨大的花圈,缓步走上公祭台,将花圈安放在“灾难墙”前。
2016年12月13日,礼兵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敬献花圈。
2015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向远松(左)前往国家公祭仪式现场。
2015年12月13日,学生代表参加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
2014年12月13日,在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区朱姑桥梅村,一队小学生在东京审判大法官梅汝璈故居前签名。
2015年12月13日,在国家公祭仪式上,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不时擦拭眼角的泪水。
2016年12月13日,各界群众冒雨参加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
2014年12月13日晚,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南京市各界群众及美国、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友好人士共同举行烛光祭,为南京大屠杀30万死难者守灵。图为南京中医药大学学生手捧红烛,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致哀。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7年12月8日总第3153期第四版
来源:中国档案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