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广东用力用情用心用智做好侨批档案工作纪实

2021-03-23 09:30 来源:南方网

  10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汕头市小公园开埠区,走进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侨批文物馆,听取侨批历史和潮汕华侨文化介绍后强调,“侨批”记载了老一辈海外侨胞艰难的创业史和浓厚的家国情怀,也是中华民族讲信誉、守承诺的重要体现。要保护好这些“侨批”文物,加强研究,教育引导人们不忘近代我国经历的屈辱史和老一辈侨胞艰难的创业史,并推动全社会加强诚信建设。

  侨批是中国海外华侨华人寄给国内侨眷的书信与汇款的合称(“批”是广东、福建沿海方言对书信的称呼),又称银信,盛行于19世纪中期,直至20世纪70年代。广东地处沿海,先民素有出洋谋生的传统,海外华侨通过源源不断地汇寄钱物与亲属家人保持密切的经济、情感和信息联系,形成了“侨批”这种独特形式的家书。2013年,侨批档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在国家档案局精心指导下,广东省档案局组织各级档案部门用力用情用心用智做好侨批档案工作,同时统筹省内有关文博机构、高等院校、社会组织及民间收藏人士等社会各方力量,共同追寻历史的记忆,呵护心中的思念,传播侨批文化,传递拳拳爱国心、殷殷桑梓情。

  01

  建机构,推申遗,

  重立法,用力护侨批

  鉴于侨批档案的珍贵历史和文化价值,为侨批档案找一个安全温馨的“家”,成为档案部门和文博单位思考的问题。2003年5月,饶宗颐先生首倡建立侨批文物馆,以收藏侨批原件和有关文物。在各界潮籍侨领的捐资支持下,2004年4月,国内首家以侨批为主题的侨批文物馆在汕头建成。2009年2月,潮汕侨批档案馆成立,侨批档案开始纳入国家档案资源体系。为进一步改善侨批档案的保管条件,2013年7月,新落成的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侨批文物馆新馆开馆。目前,该馆收藏侨批11万多件。各地国家综合档案馆也纷纷行动起来,广开渠道征集侨批,为侨批档案建“家”设“库”,广东省档案馆现藏有侨批1.5万多件,是收藏侨批种类最齐全、覆盖面最广的国家综合档案馆。在此过程中,民间收藏家建立侨批档案机构的意愿也越来越强,2009年6月,在梅州市档案局支持下,民间收藏家魏金华成立梅州市侨批档案馆,收藏侨批1.5万多件,这是广东首家由个人管理的侨批档案馆。2017年3月,在广东省档案局的支持下,民间收藏家李楷瀚建立岭海档案馆,侨批档案也是该馆的重点收藏内容。

  2007年,在广东省人大代表的呼吁下,广东启动侨批档案申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工作。2010年,侨批档案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2012年,侨批档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此后,在广东省政府领导下,省档案局汇集全省档案部门的力量,统筹协调有关文博单位,沟通联系福建省有关部门,积极推动侨批档案申遗。2013年,在国家档案局大力支持下,广东和福建两省以16万多件侨批(其中广东15万多件)共同申报世界记忆遗产,侨批档案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

  侨批档案申遗成功后,如何从法治层面固化申遗成果,保护好侨批档案成为当务之急。广东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在2015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强对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忆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在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强调要加强侨批档案的保护和利用。广东省档案局积极推动侨批档案管理和保护的立法工作,在省司法厅的大力支持下,组织力量起草《广东省侨批档案保护管理办法》。2018年1月24日,广东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广东省侨批档案保护管理办法》,以广东省人民政府令的形式正式颁布,这是国内首个颁布的对列入《世界记忆名录》的档案遗产进行保护管理的政府规章,为常态化科学保护和有效利用侨批档案资源提供了法治保障。

  02

  创新形式,集群征集,

  建立机制,用情收侨批

  严格意义上讲,侨批档案属于“家书”,多数散落在民间,或存于个人手中,或存于收藏爱好者手中,再加上群众对侨批的重要价值认识不到位,这就导致档案部门征集侨批档案时面临诸多困难。按照广东省委办、省政府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我省档案工作的意见》提出的加大对散存于民间和境外的珍贵档案、特色档案征集力度的要求,省档案部门认真思考总结,加大侨批档案宣传力度,借助每年开展国际档案日宣传活动等契机,举办珍贵档案捐赠仪式,借助媒体宣传侨批档案的价值,宣传档案部门的保管条件,为征集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不少市民在看到相关报道后,主动将“压箱底儿”的侨批档案无偿捐赠给档案馆。2017年国际档案日期间,汕头市档案局、市档案馆联合潮汕侨批档案馆举办档案开放日活动,谢昭璧先生向潮汕侨批档案馆捐赠家中珍藏的360多件侨批档案。

  以前,档案部门在征集档案时,以精神鼓励为主,一般都会向档案捐赠者颁发捐赠证书或荣誉证书。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侨批档案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后,人们对侨批档案价值的认同不断增强,不再把这些曾经所谓的“破烂儿”随便扔、随便丢,而更加愿意卖给民间收藏者,以换取经济上的回报。因此,档案馆无偿征集档案的方式有时很难奏效。为避免侨批档案在民间散失,使之更加及时有效地得到保护,很多档案馆创新侨批档案征集方式,用征购或奖励的方法开展征集工作。2014年,魏金华先生将收藏的1600多件侨批档案捐赠给广东省档案馆后,省档案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有关规定,以省政府的名义奖励其30万元,这在全国档案系统开创了省级政府奖励捐赠珍贵档案民间收藏人士之先河,引起较大社会反响,许多收藏者主动上门与档案馆洽谈捐赠事宜。

  由于侨批档案大多散落于民间,如果按照传统的档案征集思路和方法,走家串巷、挨门挨户地摸查显然行不通,浪费人力、财力不说,往往还收效甚微。广东省档案馆转换工作思路,建立民间协作组机制,将省内知名民间档案收藏者组织起来,一方面为他们提供相互沟通、提升自我的平台,另一方面取得他们对征集民间档案文献的支持和帮助。通过该机制,省档案馆征集到潮汕、五邑地区侨批档案3000多件,建成了能够较为完整反映梅州、潮汕、五邑三大侨乡的侨批档案库。

  03

  规范整理,安全保管,

  扫描著录,用心管侨批

  侨批历经清朝末期、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由于时代、地区、批局等的不同,侨批种类众多,品相不一、规格多样。潮汕侨批档案馆根据有关档案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要求,结合实际制定了专门的侨批档案整理制度,实现了对侨批档案的科学、规范管理。

  侨批档案需要良好的保管环境。为此,大部分档案馆和民间机构都尽力为侨批档案提供“舒适”的保管环境,对残损比较严重的侨批进行及时抢救保护。广东省档案馆设置了标准库房用于保管所藏侨批。潮汕侨批档案馆制定了档案库房管理规定,并专门定制了樟木箱进行存放保管。库房配备温湿度检测调控系统、消防报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设备,切实做到防火、防盗、防紫外线、防有害生物、防水、防潮、防尘、防高温、防污染等,以满足侨批档案保管要求。2019年年底,汕头市档案馆搬迁新馆,为馆藏侨批档案保管提供了更好的环境保障。

  为最大程度保护侨批原件,广东省档案局按照省政府令有关要求,积极争取省财政支持,启动全省侨批档案管理系统数据采集工作,现已采集两批共8万条数据。侨批文物馆(潮汕侨批档案馆)按照《保护文献遗产的总方针》的要求,开展侨批档案数字化存储,通过对平面与立体、图像与符号信息、文字与语义信息等进行全文数字扫描,加快推进侨批档案数字化管理,认真开展侨批档案数据著录,现已建立侨批档案全文数据库,目录及图像数据已纳入省档案局的“侨批档案管理系统”。汕头市档案馆积极争取国家重点档案保护资金支持,完成了馆藏包括侨批业公会在内的1000多卷民国汕头市商会档案抢救修复和数字化工作。江门市档案馆累计投入340余万元,支持开展侨批档案整理、数字化加工和开发利用等工作。

  04

  展示记忆,弘扬文化,

  服务大局,用智传侨批

  侨批是时代的缩影,是珍贵的人类记忆,真实、客观反映了中华民族曾经遭受的屈辱和苦难,华侨华人背井离乡、漂洋过海谋生的艰辛经历,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新中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光辉历程。广东省档案部门依托馆(室)藏资源,面向社会举办侨批档案展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坚定“四个自信”。省档案局、省档案馆先后举办了“海邦剩馥·广东侨批”“侨批档案——海外华侨银信从‘海邦剩馥’到世界记忆遗产”“侨批大观——民间档案文献展”“梅州侨批 世界记忆——魏金华收藏侨批档案展”“潮汕记忆——李楷瀚民间档案文献收藏展”“见字如面——张美生收藏侨批书法荟萃展”等展览,潮州市档案馆举办了“侨批大观——民间档案文献展”。

  一封侨批,一份思念,字词虽短,却见字如面。侨批展现了华侨华人热爱故土、守诚笃信、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广东省档案部门通过征集故事、口述历史等形式讲述侨批背后的故事和蕴含的精神,激活了侨胞对家乡的永久记忆,更好地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广东省档案局在全省开展了侨批故事征集活动,省档案馆编印的《侨批故事》被列入“广东记忆丛书”公开发行。省档案馆还与中国档案报社、南方传媒集团、广州日报社合作,在《中国档案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南方》杂志等媒体上刊登侨批档案的系列报道,讲述粤侨出洋谋生的艰辛历史、寄批回乡的爱国情怀,以及水客重诺守信的契约精神,还以口述历史的形式录制了《侨批·水客·侨乡》《李喜洋讲述侨批往事》《李焕兴讲述水客故事》等微视频。

  回顾过去是为了更好把握现在、展望未来。侨批是研究近代华侨史、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金融史、国际关系史等的珍贵档案文献。国学大师饶宗颐称侨批档案为“海邦剩馥”,可“媲美徽学”。广东省档案部门通过研究宣传侨批档案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教育引导人们学史用史,抢抓机遇,凝聚侨力,以“侨”搭“桥”,做好“侨”字文章,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和经济特区建设。广东省档案馆先后资助民间收藏家出版了《中国抗战期间的侨批邮史》《侨批档案图鉴》,在多个学校举办了“侨批档案与海上丝绸之路”“海邦剩馥 潮汕侨批”等讲座。在汕头市档案馆和广大侨批爱好者的支持下,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不断加强侨批档案的开发研究,出版了《潮汕侨批业档案选编》等14部研究专著,举办了系列侨批文化研讨会等。

  下一步,广东省档案部门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新修订的档案法、《广东省侨批档案保护管理办法》的规定及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以更大力度、更高质量、更高层次开展侨批档案的收集、保管、保护、开发、利用工作,追寻历史记忆,传播侨批文化,传递家国情怀,为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贡献档案力量。

  来源:中国档案报

  作者:焦林涛 郑泽隆

编辑:周存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