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军歌伴着战旗飞

2017-08-02 16:22 来源:南方网 中国档案资讯网 秦海庆

有人说他属于“高、大、上”的人,因为他曾先后担任过中央电视台青歌赛的评委、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文艺晚会《胜利与和平》等国家重大演出的策划、撰稿人;也有人说他是最接地气的人,因为他的足迹遍及北疆八千里边防线和陆海空军营,喜欢和战士们摸爬滚打在一起,写出的军歌都贴兵心、有兵味、壮军威。他的作品更是包揽了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奖和解放军文艺奖等各类重要奖项。他就是我国著名军旅词作家、一级编剧王晓岭。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前夕,记者在北京西城区王晓岭家里对他进行了专访,听他倾情讲述了创作《当兵的人》《当那一天来临》和《强军战歌》三首经典作品背后的故事。他对记者说:“我感到很荣幸和自豪,因为这三首军歌分别于1999年、2009年和2015年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三次大阅兵上演奏过。我们的强国梦蕴含强军梦,强军梦支撑强国梦,因此,我们要创作出更多的精品,为强军梦的新征程鼓劲呐喊,让军歌永远伴着战旗飞翔。”

王晓岭近照 秦海庆 摄

咱当兵的人,有啥不一样?只因为我们都穿着朴实的军装。咱当兵的人,有啥不一样?自从离开家乡就难见到爹娘。说不一样其实也一样,都是青春年华,都是热血儿郎。说不一样其实也一样,一样的足迹留给山高水长……

★《当兵的人》:937座烈士坟茔前的思索

1993年春日,云南省边境麻栗坡烈士陵园里,苍松挺立,凉风习习。王晓岭缓步走过一座座坟茔,偶尔会在某一处短暂停留一下,好像在记忆中努力搜寻着墓碑上那个名字。他越走,脚步似乎愈加沉重,眼睛也开始湿润。王晓岭拿出准备好的香烟和白酒一一放在墓碑前,面对眼前900多名战友们的坟茔,他有些激动:“转眼快十年了,你们为了祖国利益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今天,我来看你们了!”王晓岭想到:随着硝烟飘散,人们对军人的尊敬程度似乎在慢慢的“淡化”,当兵的人和普通人有什么不一样,难道他们当年在前线就不想家、不想爹娘吗?只不过他们为了身上的这身军装,为了祖国的安宁,必须手握钢枪走上战场。周围一片寂静,他缄默无言,只是深深地鞠躬……

谈起《当兵的人》这个作品,王晓岭记忆犹新:“到烈士陵园‘看战友’是我1993年去云南采风时的一个临时决定,因为他们都是在老山前线战斗过的英雄,也许我们还在一起聊过天呢。我曾于1979年和1986年两次到云南前线去慰问,在相处中,我和战士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记得有一次,我们住在一个指挥所,说是指挥所,其实就是个装有铁门的山洞,大门晚上要上锁。天快亮时,我打算去解手,一个战友看见我要去开门,立刻喊住了我,然后他用准备好的一根长棍去捅大门,看看有没有被潜伏过来的敌人挂了手雷。他们虽然年龄都不大,但战斗经验很丰富,这让我十分敬佩。这些经历无形当中都为我创作《当兵的人》打下很深的感情基础,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些经历,就没有这件作品。”

王晓岭说,1979年第一次去云南前线他没有留下太多记忆,那时他是作为一名歌词创作员去体验生活、收集素材的。第二次去是在1986年,他和战友们一起随原北京军区某集团军乘军列从石家庄出发,经过7天7夜到达昆明,然后又坐了3天3夜的卡车才到老山前线。这一次他在前线参战半年,不但和战友一起为官兵们进行慰问演出,还帮助部队做宣传工作。在此期间,他根据一个发生在前线的真实故事创作了一首诗《寄给妈妈的日记》:“当巡逻的脚步送走除夕,妈妈,我寄给你这本日记……当前线的炮声震撼大地,妈妈,请别为我担心忧虑,不付出鲜血,怎赢得胜利。战士的决心早写进日记……”这首作品也收录在后来出版的《王晓岭歌词选集》里。

王晓岭对记者说:“在老山前线为即将投入战斗的战友送行的场面非常悲壮,每当我亲手为英勇的战友斟满酒时,心里都充满着不舍之情,虽然我们并不熟悉,但仍像送亲人上战场一样。所以在后来创作《当兵的人》时,通过‘不一样’写出了一样的情怀,‘咱当兵的人,就是不一样,头枕着边关的明月,身披着雨雪风霜。咱当兵的人,就是不一样,为了国家安宁,我们紧握手中枪……’这首歌词创作完后,我心里轻松了很多,好像欠了多年的‘债’总算还上点儿,这也算是我对战友们的一种特殊纪念吧!”

1987年,王晓岭(左一)在云南前线猫耳洞与战士座谈。

据王晓岭透露,此歌开始的名字为《一样不一样》,后来,他把歌词给作曲家臧云飞谱曲,臧云飞建议把歌曲的名字改为《当兵的人》,说这样更加明白、响亮。此歌在1994年全军庆八一的文艺晚会“七彩沙盘”上一炮打响,继而登上了1995年的央视春晚,从此,这首歌被全国人民所熟知。

这是一个晴朗的早晨,鸽哨声伴着起床号音,但是这世界并不安宁,和平年代也有激荡的风云。看那军旗飞舞的方向,前进着战车舰队和机群,上面也飘扬着我们的名字,年轻士兵渴望建立功勋。准备好了吗?士兵兄弟们,当那一天真的来临。放心吧祖国,放心吧亲人,为了胜利我要勇敢前进……

★《当那一天来临》:写在战旗上的铮铮誓言

2002年,“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字眼经常出现在各大媒体的显著位置。对长期处于和平时代的军队,未来可能打什么样的仗、怎样打仗等问题是摆在每名军人面前的一道严峻考题。王晓岭也在心里反复问自己:我们该以怎样的状态投入战备?战争真的离我们很远吗?如果当那一天真的来临……他想创作一首能对长期处在和平环境下的军队起到警醒作用的军歌,而且能让歌曲真正走进战士的心里,让战士爱听爱唱。长年的军歌创作经验告诉他,没那么容易。当时已身为原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团长的他决定先把这个想法放一放,于是,他带上几位文艺创作骨干,打起背包深入部队采风。

2002年夏天,王晓岭和作曲家王路明等7名创作员一头扎进了某集团军机步旅,连队出操他们就跟着一起出操,部队训练到哪儿他们就跟到哪儿。该部当时正在渤海湾进行渡海训练,虽然海边的天气潮热难耐,战士们脊背上的皮脱了一层又一层,但没人叫苦喊累,每个人的精神状态都是那么饱满。

王晓岭对记者说:“有一天,我听说‘猛虎连”要召开誓师大会,我们就跑去参加,一到场就被眼前的一幕感染了,只见战旗飘扬,群情振奋,出征的誓言响彻云天。其中一个环节更是让人热血沸腾,那就是在连旗上签下每名战士的姓名。这神圣的仪式也点燃了我们的激情,于是,我就向部队领导请示,问我们能否也在上面签下自己的名字?得到领导同意后,我们无比自豪地把名字签了上去。回去后,心里仍激动不已,歌词一下子从心里奔涌而出,我一口气写完,几乎没有什么改动,其中,‘看那军旗飞舞的方向,前进着战车舰队和机群,上面也飘扬着我们的名字,年轻士兵渴望建立功勋’,就是把名字签在连旗上的真实感受,那种光荣与自豪是没当过兵的人很难体会到的。最后我写到‘准备好了吗?士兵兄弟们,当那一天真的来临。放心吧祖国,放心吧亲人,为了胜利我要勇敢前进……’这也达到了我最初的创作目的,那就是如果战争一触即发,而我们准备好了吗?这种警钟式的反问清晰而直接。歌词谱好曲后在连队试唱时,战士们纷纷给这首歌打了高分。”

2004年10月,《当那一天来临》获第八届全军文艺会演声乐创作一等奖;2006年7月,此歌又夺得“全军战斗精神队列歌曲”最佳作品奖。

《当那一天来临》于2006年荣获“全军战斗精神队列歌曲” 最佳作品奖

听吧,新征程号角吹响,强军目标召唤在前方。国要强,我们就要担当,战旗上写满铁血荣光。将士们,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不惧强敌敢较量,为祖国决胜疆场。

★《强军战歌》:和平年代里吹响的冲锋号角

2013年3月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而奋斗。而在同年7月9日《解放军报》“军旅文化”的头条位置就刊登了由王晓岭作词、印青作曲的《强军战歌》,该歌曲上方还配发了编者按:“为了教育引导广大官兵牢记强军目标、坚定强军信念、献身强军实践,营造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在新形势下强军目标的深厚文化氛围,宣传部组织创作了歌曲《强军战歌》,推荐全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学唱。”

2013年7月9日,《解放军报》上刊登的《强军战歌》。

王晓岭指着这份报纸说:“你一看组织创作了歌曲《强军战歌》这句话就知道,这首歌与前两首歌的不同就是,前两首的创作是‘自觉’,这首歌的创作则是一项‘政治任务’,而且当时时间很紧张,从接到通知到歌曲创作出来只有一个星期左右,一边创作,一边修改,但我们的创作目标很清晰,那就是简练、有力而又充满气势,要符合大国军威的时代特色。经过反复思考,我觉得习主席的讲话就是改革强军的‘冲锋号角’,于是,‘听吧新征程号角吹响,强军目标召唤在前方。国要强,我们就要担当,战旗上写满铁血荣光……’的歌词就逐步清晰起来。这首歌的歌词只有八句,虽看上去简单,但包含了目标、方向、行动和时代精神等多重元素,意义深刻。”

2013年9月29日,全军“强军战歌演唱会”拉开帷幕。当这首歌第一次呈现在驻京部队官兵面前时,掌声给了创作者最大的褒奖。王晓岭高兴地说:“两年后,也就是2015年,歌唱家阎维文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演绎了《强军战歌》,那铿锵顿挫的词句,那排山倒海的旋律和气势震撼了全国人民的心。2015年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正式开始前,解放军联合军乐团、解放军合唱团共同向世界奏唱了这首歌曲。在习近平主席乘车检阅部队返回时,解放军联合军乐团再次演奏了《强军战歌》。徒步方队的将士们也在此次的阅兵式上高喊着‘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强军目标阔步通过天安门。”

对于一个词作者来讲,最大的成功就是自己写的歌被人们喜爱和传唱。正如王晓岭最后对记者讲的一样:“我们的军队走过了光辉的90年,从1927年8月1日南昌城头的第一声枪响发展到现在,每个历史时期都会出现紧随时代的军歌作品,我很高兴能用自己手中的笔记录下我们军队前进的‘足迹’。你看这是我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文艺晚会创作的新歌词,还正在修改打磨中没有最终定稿呢……”

记者接过王晓岭刚创作的《向世界一流军队迈进》的歌词,看着满头银发的他笑容满面、信心十足,忽然感觉他很年轻,因为他身上有一种对军歌创作永远用之不竭的饱满激情和动力。

本文所示档案资料及老照片由王晓岭提供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7年7月28日 总第3098期 第一版

 

编辑:陈冰青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