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两会”制度,是这样炼成的

2017-04-12 11:36 来源:南方网 冀小兰

  又到阳春三月,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与来自各地的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在人民大会堂济济一堂,共商国是。

  每年1月到3月,我们听到最多的词就是“两会”。一年一度的“两会”,已经成为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那么,“两会”指的是哪“两会”,为何“两会”溯源,总离不开“河北印记”呢?

“两会”来历及其“河北印迹”

  我们通常将每年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和全国政协委员会会议统称为全国“两会”。其由来经过了一定的历史过程,最终才形成今天的惯例。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北平群众聚集在中南海新华门前,热烈庆祝会议的召开。

  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必须与这个国家的国情和性质相适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民主政治制度的独创性安排,前者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后者是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抗战胜利后,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两支政治力量围绕着中国的前途和未来,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展开了激烈较量。1945年至1946年间,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以及各民主党派为抗战后的和平建国大业在重庆召开会议,此次的“旧政协”无果而终。

  随着解放战争局势的发展,国民党反动统治即将崩溃,一个独立、民主、和平、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该是对外公布共产党人的政治主张、提出新中国政权蓝图的时候了。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在晋冀察军区所在地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召开,会议讨论并通过了经毛泽东修改后的《中共中央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得到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热烈响应。

  1948年8月7日,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华北人民政府委员会。这次大会是中国民主革命历史上划时代的一次大会,具有重要意义和深刻影响。大会共确立10种类型的代表,在代表的产生方式、党派构成等方面的许多做法,一直延续到了今天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之中。大会主席董必武在开幕词中对这次大会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做了高度的概括:这次大会将成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雏形。

1954年9月15日,中南海怀仁堂,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隆重召开,这次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

  1953 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空前规模的普选,在此基础上自下而上逐级召开了人民代表大会,为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奠定了基础。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这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实行民主集中制。

  到 1978 年改革开放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共召开 12 次,全国政协会议共召开 13 次。由于在国家工作指导上出现“左”的错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左”倾严重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度遭到严重破坏,人民政协也一度停止工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重新被摆在党和国家工作极端重要的位置,两会制度不断得到巩固和完善。

1954年9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用无记名方式投票选举。图为宋庆龄在投票。

  从 1978 年起,“两会”每年召开,开始被纳入制度化的轨道。从 1985 年起,“两会”更是在每年的初春时节召开,以便在当年更早更好地商讨国家大政方针、谋划建设发展大局。近几年,每年都有来自全国各行各业各界,来自四面八方,经过民主选举产生的人大代表和经过民主协商产生的政协委员聚首“两会”,就国家大政方针和建设发展大局以及与人民切身利益相关的各种问题发表意见,建言献策。在“两会”上,代表和委员们讨论的议题涉及当今中国社会的几乎所有热点问题,可谓无所不包,充分体现出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过程。

  1986年4月12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一项议案进行表決时,一位人民代表庄严地行使了他的民主权利,举手表示不同意见。

“两会”从一前一后到同步

  1949年成立一届全国政协,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大会议,而“两会”制度最早形成于1959年,在三届政协会议召开一天后,二届人大会议也同时召开,政协委员列席人代会听取政府工作报告。此后,四届政协会议对应三届人大会议,而全国政协会议比全国人大会议提前1至2天开幕。“文革”中,全国政协会议停止,全国人大会议则在1975年恢复一届(四届)。自1978年起,全国人大会议与全国政协会议届次完全同步。

“两会”形成3月召开的惯例

  全国“两会”在3月召开的惯例,始于1985年。此前,“两会”会议时间从年初到年中或年末,历年均有不同。以五届全国人大、政协会议为例,一次会议是在2月,二次会议在6月,三次会议在8月,四次和五次会议则安排在11月。

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开幕,这是当日的《人民日报》版面。

  “两会”固定召开日期。自1998年九届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会议召开至现在,每年全国政协会议均在3月3日、全国人大会议均在3月5日开幕。人大议事规则的写法则是“第一季度”。之所以选择在3月召开“两会”,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中心主任蔡定剑解释说,原因之一,是有元旦和春节两个假期,而春节一般不是1月便是2月。

  “两会”的会期也是自1998年起相对固定,除了涉及换届选举的一次会议一般为两个星期(14/15天)外,历年“两会”的时间一般控制在10至12天左右。

“两会”历史上的若干“第一”

  人民政协的第一件提案

  人民政协历史上的第一件提案产生于 1949 年 9 月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这份由郭沫若、李济深等 44人联名提出的《请以大会名义急电联合国否认国民党反动政府代表案》。

  第一次差额选举

  1979 年 7 月 1 日,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将候选人和应选人的等额选举改成差额选举,把直接选举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范围扩大到县一级。

  人大代表的第一次质询

  1980 年 9 月 4 日,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北京团的 170 多名代表就宝钢工程建设中的有关问题,向冶金工业部部长唐克等人提出质询,这是人大历史上首次质询。

  第一张弃权票

  1982 年,在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在通过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时,第一次出现了三位代表投弃权票的现象。新华社记者李尚志要求对此如实报道,他认为这能反映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同时也尊重新闻的真实性。与会的邓小平、胡耀邦、杨尚昆得知后,对记者的做法表示赞同。

  人大代表议案制度第一年

  1983 年首次实行代表议案制度。当年全国人大代表仅提出议案61件,而至2003年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共收到代表提出议案 1050 件。20 年时间,议案数量提高了近 18 倍。

  第一张反对票

  1988 年,在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人大代表黄顺兴这位“立法委员”在人民大会堂投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史以来的第一张反对票,当时他还提出了设立“秘密投票处”的建议。

  人大代表的第一个联系点

  2004 年初,浙江省义乌市的全国人大代表周晓光,第一个设立全国人大代表联系点,第一个通过电视广告向选民征集议案,从而引起关注。

  第一次立法听证会

  2005 年 9 月 27 日,全国人大就修改个人所得税法在北京举行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立法听证会。此次听证会是立法法规定听证制度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过程中的第一次立法听证会。

来源:河北档案微信公众号

编辑:陈冰青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