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中国内地的首家超级商场——广州友谊商店超级商场创建纪实

2017-03-27 15:23 来源:南方网

  文:梁维圻

  1979年,国务院以国发“98号”文把国家计委的《关于进一步办好友谊商店的若干意见》转发到各省、市、自治区执行。广州海关货管处同意了友谊商店享有直接进口的报关资格。从此,广州友谊商店成为全国商业首家享有此待遇的非外贸企业,可不必委托外贸公司,而是直接从香港进口商品,省略了许多繁琐的环节,节省了时间和经营成本。友谊商店把握有利时机,成功开办了新中国的第一家超级商场,一场前所未有的商业改革如火如荼地在广东展开了。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明确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的大潮。广州友谊商店大胆利用开放政策,直接从香港供货商那里进口广州市场紧缺的商品,按照市场规律进货,尽最大的努力做好社会主义商业的“发展经济,保障供给”。1981年4月12日,中国内地的第一个超级商场在广州友谊商店里诞生了。1981年4月11日,《广州日报》在头版显眼位置刊登了中国首家超级商场在广州友谊商店开业的新闻——“我国第一个超级商场见闻”。这是传媒界的首个报道,4月12日的《羊城晚报》报道是:“广州第一家超级商场友谊商店超级商场今天开业”;《南方日报》:“今天开幕的我国第一家超级商场——广州市友谊公司超级商场参观记”,各传媒也同时报道了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紧接着广州电视台来了,中央电视台也来了,对这个无柜台、无售货员、顾客根据自己需要挑选商品、最后在电脑收款台结账的新鲜购物形式作了详细的报道。新闻播出后,引起了轰动效应,广州的市民来了,佛山的市民来了,珠三角的市民来了,从香港回穗探亲的同胞来了,从海外归来的华侨也来了。人们从四面八方潮水般涌进广州友谊商店,大家都想亲眼见识内地的首间超级商场是什么样子,一时间商场被挤得水泄不通。由于人流过大,商店不得不采取潮水式的放行办法来控制人流。友谊商店多位领导在一楼现场指挥,各部门员工都来支援维持秩序。市民从没有见过超级商场的芳容,觉得一切都很新鲜。尽管商品凭外汇券供应,而当时外汇券的价格大约是十元、八元,非常昂贵,但市民仍蜂拥而至,为的是要感受一下新鲜事物。那时友谊商店无法估计超市的销售量,货架上的商品很快就卖空了,补货也来不及。于是,友谊商店一方面赶紧向广东省内的出口公司求援:珠江桥牌生抽王、金穗牌丝苗米等成了市民主要的选购商品;另一方面向香港供货商紧急入货:蓝罐曲奇饼、雀巢咖啡、瑞士糖、安可牛油、李锦记蚝油、美力黄金啤酒等就是在那时开始引进来的新商品。一些香港同胞看到广州也开始有超级商场,就惊奇地说以后再不用为带食品回来烦恼了,只要带够钱到友谊商店超市就不用愁买不到商品了。

  国内,随着新消费模式的出现,老百姓消费的观念更新,商品的流通被大大促进了。消费品的品种丰富多彩了,可供的数量也大大充足了,按“计划”供货的现象也慢慢消失了,这都为超级商场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那时,友谊商店的超级商场不算大,最初时的面积仅有270平方米左右,寥寥的十来排货架上,商品品种也只有简单的一些进口食品和日用消费品,也有部分是国产的商品(当时内地可供的出口商品不多)。但这一变革对百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标志着中国千百年来售货方式的改变。从封闭式售货逐步走向敞开式、自选式;从古老的算盘计算方式发展到电脑计价结算方式;从售货员与顾客之间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传统模式,到由顾客自由自在地从货架上挑选,用手推车或购物篮集中商品到出口处,由收款员按商品类别在“收银机”上按动按键计算出价格再收款。这些都让广州的老百姓第一次开了眼界,让国人知道广州的商业已经进入了一个“与国际接轨”的时代,也标志着商业改革的伟大时代的到来,成为影响最深广的大事件。广州友谊商店超级商场的开业被载入了“建国以来流通领域大事记”和“零售百年史”的光辉史册(见1999年9月23日《中国商报》和2000年第9期《零售》杂志)。这一成功之路,惊动了国内外,提高了广州友谊商店的知名度,促进了国内商业现代化的大发展。

  早在1977年,广州友谊商店还在筹建环市路新大楼期间,业务科的一些职员就到处去了解和探索新商店的办店新模式。在海珠广场的广交会展馆里参观广州市外贸局举办的“国际包装展览”时,广州友谊商店就对国外的超级商场售货形式感到很新鲜,详细向展览馆人员提出许多问题,并认真听取了解了一些情况。但那时市面的商品可供品种和数量还相当紧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尚需凭票凭证限量供应;而且我国的出口商品许多尚未实现条码化,罐头的外形设计也不适应在超市摆放,出口商品的包装设计既单调又无吸引力,未能适应超级商场的陈列和出售,商品的花色品种不多,缺乏与国外的同类商品竞争的能力。广州友谊商店如果要办超市,首先要解决国内货源的供给问题,其次是一系列的设备问题,因此广州友谊商店在国内办超市的路还很遥远。那次是友谊商店第一次从展览图片中知道国外有“超级商场”这样的概念,也在友谊人心中埋下了办个中国式的超级商场的愿望。

  1978年,广州市环市路友谊商店的新大楼落成。当年就迎来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性转变,友谊商店有幸在这个新时代中得到了实践的锻炼。改革开放政策给了友谊商店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友谊商店也非常珍惜,为搞好社会主义商业的“发展经济,保障供给”而努力。由于有中央的政策,友谊商店瞄准了电视机、录音机需求量大的特点,利用“香港买单,广州提货”作为突破点,以收取外汇“手续费”赢得了第一笔留成外汇。紧接着就自营进口电视机,按当时的物价政策定价,进口电视机的利润额有着与其他商品无法相比的高额利润空间:一千多元港币进货的电视机,而零售价是一千多元外汇券(一百元港币兑三十元外汇券,即三千多元港币),那时电视机的货物进口关税和工商统一税才115%,卖一台电视机可获得多一台的丰厚利润。那时市面上售卖进口电视机的除了友谊商店外,别无第二家,每月可售数千台。加上友谊商店有可以自营进口的优越性,商品的品种、规格、进货数量、到货时间都可根据企业的具体实际情况自主确定。广州友谊员工的思维能力和干劲跑赢了市场,加上有巨大的资金支持,为日后商场向现代化改造和扩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内地的首家超级商场筹建,香港裕华国货公司功不可没1980年中期,正是五届人大十五次会议决定批准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的时候,广州友谊商店的5位领导去香港进行市场考察,着重了解香港商业的发展,发现两地的商业水平差别太大了。但认为广州的地理环境特殊,搞改革开放比其他城市更有利,广州友谊商店有能力为改革开放多作贡献,能为新中国的商业闯出一条新路来。因此,在裕华国货公司边参观边取经,并得到裕华国货公司余国春总经理的热情接待。除了商场管理部经理余锡龄先生详细介绍了裕华国货公司的运作和商场装修改造的经验,裕华国货公司还赠送了五台淘汰的二手电脑收银机、十台商品打价机和一批消耗品作为支持内地开办超市的礼物。当时开办超市所有设备以及消耗品都只能在香港使用外汇订货,国内无法购买,也不能生产。几位友谊商店领导经商量决定利用已经开展的“香港买单,广州提货”赚取的外汇,尝试引进一批商场设备。那时广州友谊商店超市的进口设备引进包括电子收银机、价格打码机、日本乐声牌的超市货架、不锈钢门闸、手推车、购物篮、全套的闭路电视监控设备等。相关的设备安装和技术培训由香港的各个供应商专业技术人员来广州进行。经过了一段短时间的筹备,一个全新购物概念的超级商场终于在1981年4月12日开张了。由于友谊商店的这个超级商场是国内第一家,开业的轰动效应,也成为各进口商品供应商和设备供应商的一个很有价值的宣传广告。其效果是他们意想不到的,他们的产品在国内的改革开放中找到了一个很大的市场,遇到了大商机。

  开业的消息经传媒报道传开后,广州的市民们都来体验没有售货员的新购物形式,或许他们手头仅有买一包香烟的外汇券,也许没有外汇券买不到东西,他们或许只是来看一下、感受一下什么是超级商场。

  友谊模式的超级商场推广到全市,国内同行纷纷效仿

  为了推动商业的改革,广州市的各大商店也希望自己能拥有一个超级市场,以显示跟上潮流,于是友谊商店出钱出力在南方大厦办起了广州的第二家超级商场,接着又在中山五路百货商店(新大新公司的前身)里办起了第三家。除了为他们提供了进口商品货源,还专门进口了两台运货汽车和免费代培技术人才。再过了不久,友谊商店又分别在番禺和增城两地办的友谊联营店里,把超市作为了必要的商场项目。随后,广东和其他城市的华侨商店、友谊商店纷纷办起超市。在那几年里,全国各地不少同行来参观并要求在友谊商店的超市实习。由于超级市场这个新鲜事物有着它的许多优越性,同时也得到了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视,遍布城乡的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超级商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友谊商店这所“黄埔军校”无偿为他们培训了一批又一批的管理人才,无保留地传授经验和提供各种服务。超级商场这个新鲜的模式很快就从广州向全国推广,在各地不断复制,如今已经遍地开花了。没想到,友谊商店这个第一家的小小超级商场,已经成为今天遍布全国城乡的无数超级商场摇篮,她孕育了众多的超级广场、便利店,彻底改变了新中国落后的商业零售业的业态。

  最初筹办开业的超级商场,遇到最大的问题是货源的品种和供货数量的不够充足。当时内地的商品生产仍处于大量供不应求状态,幸好友谊商店可以向香港直接进口,于是超市的绝大部分商品就依靠进口来解决问题,另外还以外汇结算的方法积极向各省市的外贸公司争取出口商品货源,尤其是广东省内的公司。由于友谊商店用外汇作结算货币,出口公司又可以有外汇收入,一些原本仅供出口的商品,友谊商店也可以争取到。如广东产的5公斤装的“金稻牌”丝苗米,外汇券售价是550元。大连的清汤鲍鱼罐头,外汇券售价是20多元一罐,价格是相当贵的,以当时的生活水平来说,只能是少数有外汇收入的高消费人士才能消费得起。

  首间“超市”开业,引来了许多不同行业的兴趣,推动了多个行业的改革和发展佛山商业机械厂知道友谊商店的超级商场货架是从日本进口的,而国内的超级商场又大批开业,超市货架的需求量大增,其设备国产化是必然之路。因此,就向友谊商店“借”了正使用的“乐声”牌超市货架,开始仿制和改良产品的生产,很快就在国内大量供应。北京有家生产军工产品的公司,也来到友谊商店对电脑收款机做了详细了解,认为有能力可以生产出适合于国内超级商场需要的电脑收款机,向广州友谊商店“借”走了几份正在使用中的电脑收银机的使用说明书。没多久,国内就有生产商生产出了超市适用的收款机和打价机的消耗品。超市的生意兴旺,购物的塑料袋消耗量也大,佛山粤中印刷厂引进了超市用的塑料“背心袋”的生产线和原材料,还承包了包括友谊超级商场在内的塑料袋的供应。广州市内的酒家如北园、陶陶居、大同、泮溪、荔湾酒家、大公西餐厅等;宾馆如东方、爱群、流花、广州宾馆等为了提高硬件的档次,适应众多宾客的需要,他们利用营业中获取的外汇券,到友谊超级商场采购在市面上难以买到的商品,如进口人头马洋酒、555和万宝路等洋烟、罐头鲍鱼、罐头沙井蚝、地扪牌西餐料、雀巢咖啡、丝苗米等餐料食品,以及其他接待工作所需的大规格电冰箱、不锈钢餐具等。这些在市面上买不到的进口商品和出口产品都可以在友谊商店超级市场购买,还没有计划分配和“控购指标”的烦恼。广州友谊商店超级市场的最大特点是:不必凭票供应,也不必限量购买,商品的花色品种丰富多彩,数量充足,而商品价格可以按质论价,优质优价,随行就市,克服了“计划经济”时期的那种凭票证定量供应,物价不分供求矛盾都“稳定”等弊端。国内商品供应不能满足的,就采购进口商品,在“市场经济”的道路上走先了一步。友谊商店一次的大胆尝试,带动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广州友谊与广东人民一样感受到了改革开放政策带来最实实在在的实惠。广州友谊商店是国内在商业改革中第一个尝到了“螃蟹”先(鲜)味的企业,同时也把那螃蟹的先(鲜)味与广大市民共同分享。现在的超级市场已经不是昔日的小店了,上万平方米的超级广场比比皆是,品种数万种,可以满足不同消费层次需求。超市的硬件设备也升级换代,较原来的先进而且使用了“条码”扫描的计价结算方式。市民到超市购物再也不必使用外汇兑换券,国产的商品也可满足了。

来源:《广州文史第七十一辑》


编辑:陈冰青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