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中国文物流失百年 多方探寻国宝回归之路

2017-03-23 09:09 来源:广州日报 孙珺

  在过去的两个世纪中,西方人来到中国,从洞窟、宫殿和画商的密室里搜刮艺术珍品,盗走了雕塑、瓷器、书画等大量国宝。敦煌壁画、龙门石窟、昭陵六骏……这些稀世珍宝现存何处?在盗宝者中,除了臭名昭著的斯坦因、卢芹斋,还有哪些鲜为人知的“幕后黑手”?《华盛顿邮报》年度最佳非虚构作品《谁在收藏中国》由美国两位顶尖学者所著、中国国家文物局副司长倾力翻译,记述了中国文物流失百年的真相,并探寻国宝回归的曲折之路。这是西方人希望了解的,也是中国人理应要了解的。

《谁在收藏中国》的两位作者

龙门石窟的一些雕塑遭到严重破坏,令人痛心。  (图:@视觉中国)

《谁在收藏中国》  [美]卡尔·梅耶谢林·布里萨克著张建新张紫微译中信出版社

  中国文物流失百年纪实

  这是一本读来让人扼腕、触目惊心的书。本书的种子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一个偶然。

  任教于耶鲁和普林斯顿大学的历史学家卡尔·梅耶与艺术史学者、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获奖纪录片制作人谢林·布里萨克二人在为撰写《阴影下的竞赛》一书开展研究。当他们仔细翻查档案时,谢林发现了很多信件。写信者叫劳伦斯·史克曼,收信人是他的导师、福格艺术博物馆的兰登·华尔纳,其中讲到了中国北方的龙门石窟。龙门有上千个无人看守的石窟,宛如迷宫,到处都是盗贼。当地农民根据买主的订单偷盗,龙门石窟的艺术珍品现身于北平的古董店。

  本书由此展开,各方势力粉墨登场。两位作者表示,他们通过查阅私人文件、历史档案以及主要人物的回忆录,详细叙述了从鸦片战争到1949年这段时期,以美国人为首的西方收藏家是如何想方设法获得中国艺术品的历史,这些文物最终催生了中国古董市场在欧美的蓬勃发展,当然,也激发了中国人促使国宝回归的努力。

  西方开始反思掠夺他国文物史

  对待流失中国文物,目前有两种观点颇为流行:一种是义愤填膺,随时强烈要求西方归还所掠夺的中国文物,认为回来就好,哪怕是巨资回购;另一种观点是,流失文物在西方受到了良好保护,对弘扬中华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继续留在国外挺好。

  本书的译者、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副司长张建新认为,人们对文物返还问题争论不休的原因很多,其中关键,是难以定性当时文物离开原属国的方式,即它们属于非法掠夺、流失,还是正常交易、合法离境?由于历史等多方面原因模糊不清,而各国会继续为自身利益各抒己见,很难达成共识。“不久前,法国因馆藏中国文物被盗事件,无限期关闭了枫丹白露王宫的中国馆。多年以来,法国人曾以那里收藏中国圆明园被掠夺文物为荣;现在,那种荣耀感正在消退,法国公众也开始反思侵略掠夺他国文物的历史。当然,类似情况还会在西方其他有关国家出现。”张建新说。

  对话译者

  要更加理性地看待文物流失问题

  广州日报:翻译这本书,您有什么感想?

  张建新:为撰写本书,作者查阅了大量中文读者不曾、未能接触过的相关史料。目前,有关盗墓、收藏的书籍很有市场,与其相比,虽然本书穿插情节引人入胜的故事,但它不是小说,属于倚重史料的“历史传记”著作。比如,本书提出的文物返还问题,有助于中文读者从法律、道德和历史视角,对掠夺者和自身进行更深入思考、反思。同时,或因所收集资料限制,作者对当代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流失文物返还等相关文化政策,仍有一些与实际情况不符的误解。对此,相信中文读者会有自己的判断和主见。

  广州日报:关于追回中国流失文物,有关部门采取了哪些举措呢?

  张建新:我记得上世纪80年代末,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的中国展厅里,有一位白发苍苍的学者看到博物馆的洛阳精美文物突然热泪盈眶。我想有两个原因:一是这么好的东西我们怎么就给流失了?二是这么好的东西现在还能发挥着作用。这两个原因交织着我们很多普通国民对于流失文物的态度。

  我们要更加理性甚至是客观地看待文物流失问题。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国家文物进出境的管理在法规上和实践中采取了非常强有力的措施,目前有20家的文物进出境管理的机构,这些机构跟司法密切配合,阻止和截获了不少非法出境的文物。

  文物返还不光是中国的事情,也是国际的。中国跟20多个国家签署了文物返还的协定。每一件确认的非法流失文物,只要能够拿出比较硬的、被法律认可的证据,还是可以让文物返回的。同时,也会不断通过公约法规规范海外收藏机构的职业道德。

  而对于圆明园文物这样的非法流失文物,即使是市场上回归了,政府主管部门也是不鼓励我们的企业家花巨资去购买的。

  龙门石窟之殇

  1909年,法国汉学家沙畹在其里程碑著作《华北考古图谱》一书中发表了有关龙门石窟的照片,刺激了1911年至1949年,西方世界对龙门石窟的大规模掠夺。

  一个叫卢芹斋的中国人难逃其咎。他是经营龙门石窟雕像的最重要的古董商,所扮演的角色,是为其欧美客户服务的“中国仆人”。在他的带领下,其他人很快一拥而上。价格在蹿升,破坏的动机进一步受到刺激。后来,仅在龙门石窟外面就有1000名盗贼。龙门石窟遭受到更严重的破坏,随处可见被打掉雕塑头像的新茬儿。有的雕像被蓄意挖出,有的被士兵随意敲落……

  据法国人斯坦利·亚伯记载,至20世纪30年代,龙门石窟有96个主要洞窟遭到洗劫。其中文物四处散落,遍及世界各地的博物馆。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这种盗买情况才得到有力的遏制。

 

编辑:陈冰青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