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侨批故事】血脉相连手足情深

2021-03-18 11:27 来源:南方网 魏金华

  血脉相连手足情深

  ——客家华侨杨露义奉嫂养侄的故事

  侨批是侨乡、侨眷的一条重要“生命线”,在社会动荡、兵荒马乱的年代里,侨批更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现存的梅县玉水村杨露义家的侨批不难发现,身处海外的许多华侨身上依旧保留着中华民族的许多传统美德,那就是忠、孝、亲、善和对家族、对亲人强烈的责任感,他们都把关爱家庭当成自己终生应尽的义务,这也是众多侨批中的一个最大特点。侨批既为家书,所写的内容自然也多是谈论家事,其在不同的时间段所表达的内容也不尽相同,但不变的是他们对亲人生存状态和命运的关注。

  杨露义分别于民国七年(1918)12月18日、民国十二年(1923)1月16日两次写给故乡家嫂的批信。

  杨露义分别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10月21日、民国三十四年(1945)11月17日两次写给侄子颖贤的批信。

  杨露义遗存的侨批及资料共81件,时间最早的为民国七年(1918),最晚的为民国三十五年(1946),前后时间跨度长达28年,从批信中可知,杨露义虽然离别故乡以后从未回乡省亲,但他每年都不断地将侨汇托人带回家乡以支持家嫂及侄儿的生活,其中,带寄的每一件侨批都是一个故事。笔者选择了不同年份的4件批信,来介绍杨露义远在海外所表露出的华侨思乡念亲、勇于担当的感人故事……

  第一件侨批是民国七年(1918)12月18日,杨露义写给故乡家嫂收阅的批信,信的内容大意为:因胞兄被人故意伤害亡故,表明自己牢记此仇,但不知什么时候能报。他还在信中告诫周边的亲房叔伯不能心怀不仁,并表明自己自愿出洋谋生皆因胞兄亡故,家中贫困,担心家嫂、侄子未来的生存及家庭的维系,嘱咐家嫂不要怀有异心,要守志带大侄子,并庄重表态,自己今后会全力支持家嫂和侄子的生活。杨露义还表明担心别人有否杳视(看轻,鄙视)家中的事情发生,并对家嫂、侄儿的近况悬挂于心,鼓励家嫂不论在什么环境中都要自强、自立,珍惜生命和保护名份。杨露义知恩图报,勇于担当,在家嫂及侄子面临百般穷困、人亡家散之时,挺身而出,承担起家庭的责任。乡邻为之钦佩。

  第二件侨批是民国十二年(1923)1月16日,杨露义写给家嫂收阅的批信,写明收到家嫂的回批一封,得知“家中老幼平安,弟不甚欣喜”,侄子颖贤在墟镇读书,告诫其不可放荡闲游,以免日后学坏,还对家乡旧屋因被风雨损坏,请家嫂与周边的兄弟、叔伯商量维修,并请家嫂不必顾虑,房屋维修的钱自会负担。在批信中,杨露义写明此次托广齐昌信局带回银元5元,请家嫂查收,批信虽写得不长,但句句实话真言,特别是杨露义对侄子的关爱有加、不遗余力,表现出了他对下一代培养教育的重视,杨露义对故乡亲人遇到的困难,每每安排周到,尽心尽力支持。

  第三件侨批是民国二十六年(1937)10月21日,杨露义写给侄子颖贤收阅的批信,并明示侄子收到侨批后要回信。批信中显示,杨露义得知侄子在梅县县城做制衣工作,“亦甚欢喜”,并嘱咐侄子一定要记住父母的恩情,不可学坏,在县城更不可到花街浪荡,闲游嬉戏,要求侄子在生活中要衣衫整洁,节约积蓄,做生意要公平合理,不能赚昧心钱,而且还特别用叠连两个“切记”,告诫侄子要牢记在心,可谓用心良苦。

  第四件侨批是民国三十四年(1945)11月17日,杨露义写给侄子颖贤收阅的批信。此信是在中国抗战刚刚取得胜利时所写,信中写明其本人已20多年没有回到故乡,嗟叹“山河遥远、天各一方,未得集会一堂”,并提到由于海外“衣食艰难、百样极贵”,船只通行困难等原因,未能回乡,但思乡之情却从未减少。由于战争阻隔久未联系,在批信中,杨露义特别介绍了自己的情况,写明自己在外还是做木工,娶了妻子蔡氏,并育有两子等。他在信中重点还写明了此次战后通汇由松口水客李柏男带回325元,还有家乡丙村圩保元堂转交4年之前汇寄的20元和县城张家围水客萼秋带回的200元一并查收,全部由家嫂归还几年来积累的债务。因抗战期间邮路中断,侨批无法及时传递,使一个个依靠侨批生存的家庭陷入困境。抗战胜利后,杨露义及时向家嫂、侄子带回3批侨汇以解燃眉之急,让亲人还清多年累积的欠债,可谓笃诚守信。杨露义20多年中不断践行自己的承诺,始终支持家嫂的生活,扶持侄子长大成人,延续胞兄及家族的血脉传承,应该说杨露义做到了不遗余力,有情有义。这也见证了客家华侨对家乡亲人的一片真情。

  侨批,是一个家庭在历史变迁中的真实记录,能透过批信看出海外客家华侨艰辛劳作、克勤克俭、手足情深的淳朴民风。杨露义前后离乡几十年,仅就遗存的81件侨批统计,他寄回家乡支持家嫂和侄子的侨款就有银元237元、国币2600元、大洋券300元,可见侨汇对故乡家嫂一家在生存和解决日常生活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杨露义的行为记录了一段血浓于水、至真至诚的人生故事。

  家书抵万金,殷殷桑子情。在华侨之乡的梅州地区,侨批故事不胜枚举,杨露义的家庭只是其中一例。

  梅州市侨批档案馆提供档案

编辑:陈冰青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