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伍廷芳 伍朝枢:外交“父子档”孤独“香蕉人”

2017-02-07 17:02 来源:南方都市报

  在中国近现代外交官中,伍廷芳与其子伍朝枢是著名的“父子档”。虎父虎子,父子俩都是法学家出身,父子同朝为官,子佐父政,形影相随。

  伍廷芳,祖籍广东新会,清末民初杰出的外交家、法学家,曾在李鸿章幕府出任法律顾问,两度出使美国,主持修订法律,辛亥革命爆发后,追随孙中山,主持南北议和,达成迫清室退位。

  伍朝枢,曾任中华民国军政府外交次长兼总务厅厅长,代表广州军政府出席巴黎和会。伍廷芳去世后,伍朝枢任广东大元帅府外交部部长、广州市政委员长、广东省政府主席。

  失败的英雄

  “香蕉”外黄内白,“香蕉人”指的是那些黑头发黄皮肤,但却能讲一口地道的英文并有着西方思想的东方人。伍廷芳就是这样一个标标准准的“香蕉人”,他的外表比那些第二代、第三代移民更东方:从伍廷芳留下来的大量照片以及越秀公园的伍廷芳雕像上,都可以看到他“头戴瓜皮小帽,身穿长马褂”的装扮,他两度出使美国时的照片也令人“惊艳”:一个纯粹国货式的东方人坐在现代化的汽车上,旁边是西装革履的美国人……

  伍廷芳从13岁就开始接受西方教育,他还是中国自费留学第一人、中国近代第一个法学博士、大律师,他的思想是彻彻底底西方的。在伍廷芳的一生中,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他的与时俱进更多地体现在制度层面,在政治观念、法制观念的层面,始终比较领先,这也使他的一生与中国近代社会的演进过程相当契合。伍廷芳也曾经以自己在海外受人嘲笑的遭遇现身说法,向清朝廷奏请剪发,“屡被外人讪笑,甚且加以种种不美之名,有时竟为妇孺所谑弄,况且也不便办事。”为了使朝廷能够接受“去发辫”,伍廷芳只能采用迂回的策略,以暂不改穿西装,来换取“去发辫”,他举例道,“日本明治维新以后,改从西制,着西装只为外交应酬,平日官绅居家仍穿传统旧装,我国亦可采取此法。”遗憾的是,留辫子和满式服装是清王朝的神圣标志,伍廷芳的奏请虽然已经尽量含蓄、委婉,但还是没有得到批准,身为人臣的他只得继续拖着大辫子办洋务、做外交。

  事实上,伍廷芳的一生都在东方和西方之间徘徊,在求学的经历中,伍廷芳从东方到西方,并且接受了完整的西式教育;而在文化的认同中,伍廷芳则是从西方到东方,始终希望能够在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度,实现自己西方政治的理想。

  “香蕉人”是孤独的,清末民初的伍廷芳也好,现在的第二代、第三代甚至第四代移民也好,他们两头不靠岸。香港历史学者张云樵评价伍廷芳是“失败的英雄”。伍廷芳的儿子伍朝枢同样是法学家出身,能讲一口流利的英文,他虽然脱掉了瓜皮小帽长马褂,穿上了西装,但仍然摆脱不了“香蕉人”孤独、失败的命运。

  主持南北和谈

  辛亥革命爆发后,伍廷芳在上海宣布赞成共和,致函清廷,劝告清帝退位。上海光复后,与陈其美、张謇等组织“共和统一会”,又被光复各省推为临时外交代表,与各国交涉。伍廷芳担任南方民军全权代表,与袁世凯派出的北方代表唐绍仪举行南北议和谈判,达成袁世凯迫清室退位。

  开创刑法新纪元

  1905年4月,伍廷芳和清朝另一位修律大臣沈家本联合署名,向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提交《删除律例内重法折》,请求从《大清刑律》中永远删除凌迟,结束“诸法合体,民刑不分”的历史,并废除枭首、戮尸、刺字等酷刑,缩小“缘坐”范围,把充军、流放、徒刑酌情改为习工艺、服劳役,禁止沿用站笼、枷号、挺棍、老虎櫈、天平架等刑具;并规定满汉刑律划一。这是现代法理与古代酷刑传统的第一次较量,时人推崇伍廷芳为“中国刑法开新纪元”。

  筹办近代铁路

  在洋务建设方面,伍廷芳积极参与了北洋大学、北洋武备学堂和电报局等机构的创设和经办,但他的主要精力放在近代铁路的建设上,先后担任我国早期三家铁路公司的总办。其中开平铁路是第一条铁路,采用招商集股的方式,竣工后取得了良好的经营成效。在主持修建津沽铁路的过程中,他感到技术人才的缺乏,于是广罗技术人才。他发现南海人詹天佑是担任工程师的最佳人选,就极力说服他接受铁路公司的聘任,詹天佑成为第一个担任铁路工程师的中国人。

  修建海珠公园

  旧时的珠江河道中有一块巨型礁石岛(今长堤大马路附近,爱群大厦对面),又叫海珠岛,海珠岛因长期被江水冲刷而浑圆如珠,所以又称海珠石。宋朝时该石仍位居江心,清代做过海珠炮台,后因泥沙冲积,渐渐同珠江北岸陆地相连。后来民国的海军总长程光璧将军在岛上殉难,就起了一座铜像纪念他。1925年,刚上任的广州市政委员会委员长伍朝枢(相当于市长)建议,将海珠石改为公园,供市民休息娱乐、观赏江景,改建后的海珠公园周围有数以千计的以小船为生的水上人家,成为广州的一大特色。伍朝枢还专门写了一篇名为《海珠公园记》的散文以表纪念。

  伍廷芳

  北伐时期,一度代行总统之职

  伍廷芳本名为叙,字文爵,号秩庸,晚号渡观庐主人。1845年,伍廷芳的父亲伍社常在远赴南洋谋生多年后,携家眷返回广州定居,希望刚刚3岁的伍廷芳接受传统教育并有所成就。少年时代异常聪明的伍廷芳喜读“子书、史鉴、小说”,对科举兴趣索然。1856年,伍廷芳到香港求学,在香港圣保罗书院接受教育。毕业后他并未如同学那样去做牧师,而是选择在高等法院担任翻译。法院译员是一份体面而稳定的工作,但伍廷芳在做了13年法院译员之后,又选择了自费去英国留学,毕业后回香港做律师。伍廷芳在香港创下了多个第一:香港第一个华人大律师、第一个华人太平绅士、第一个华人立法局议员等。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家中国人自办的日报《中外新报》也是伍廷芳和友人创办的。

  1882年,伍廷芳接受清政府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的邀请,入其幕府,开始了自己办洋务、斡旋外交场的生涯。伍廷芳协助李鸿章先后参与多项外交谈判活动,比如参与中法和约、马关条约等的商议。1896年奉命出使美国、西班牙、秘鲁等国,尤以在美国的时间为长。《一个东方外交官眼中的美国》就是伍廷芳根据他对美国社会长期的观察,及对中西文化的细心剖析,撰写而成的一部东西文明比照集。

  武昌起义之后,历史再次选择了伍廷芳。1911年,伍廷芳不顾年老体衰,选择复出“反戈”。他倡议清帝退位,并利用自己在海外的影响力,电请各国驻华使节对清政府施加压力。他被推选为南北议和的代表,成功促使清帝退出历史舞台。同一年的12月25日,孙中山来上海,在伍廷芳的寓所,两人促膝长谈,相见恨晚,从此,伍廷芳成为孙中山得力助手。孙中山北伐期间,伍廷芳一度在穗代行总统之职,主持政务。1922年,陈炯明叛变,企图拉拢伍廷芳父子反对孙中山。伍廷芳在如此危难的时刻,仍赶赴永丰舰会晤孙中山。当时伍廷芳已经81岁高龄,身体有疾,悲愤交集中遽然病逝。“弥留时,犹谆谆授公子朝枢以护法本末,昭示国人,无一语及家事。”

  伍朝枢

  巴黎和会拒绝签字,第一次对列强说“不”

  伍朝枢幼年即受中国传统式教育,10岁时随任驻美国全权公使的父亲赴美,接受了完整的美式小学、中学教育;18岁返国,曾随著名学者沈凤楼治国学。20岁再度出国留学,赴英国伦敦大学攻读法律。伍朝枢一生主要成就在于外交领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1919年巴黎和会,伍朝枢与王正廷被选为南方政府全权代表,与北洋政府的陆征祥、顾维钧等代表一起竭诚合作,力争从日本手上收回原德国占山东的权益,但无奈国力太弱而被大国欺凌。最后,中国代表们顶着日本扬言出兵等国际压力,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这是中国近现代外交史上第一次对列强说“不”,而且由于力争过程中有理有节,不仅没招致侵略,还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同情。他在外交上所表现出的坚决果敢精神,与过去晚清及北洋政府的卑怯习气迥乎不同,开一时风气之先。

  伍朝枢23岁步入政坛,之后一直先后多身居北洋政府、国民党政府外交要职。1924年年底,他继孙科之后出任广州市第二任市长,在建设、行政指挥方面显示出了他除卓越外交才能之外的施政才能。1925年省港大罢工爆发,十余万罢工工人在广州要吃要住,他苦心调度,每月从财政中调拨大量财物支援罢工,将查禁的烟馆、赌馆、妓馆等腾出来作为工人宿舍,组织工人拓建马路(如广州到黄埔的马路)。历时17个月的大罢工,伍氏不仅解决了罢工工人生活问题,还使市政建设上了一个台阶。

  伍朝枢后来淡出政坛,到日占的绥远等地调查考察,到各地名山大川游历。1934年,他因脑贫血猝死于香港,享年仅40岁。英年早逝,留给世人一片叹息。

  “文革”期间,家里的老照片包括伍廷芳的,都被烧掉了

  旅英华侨赵泰来是伍廷芳的曾外孙,他先后多次将自己及家族的无数件收藏品捐赠给国内博物馆,广州艺术博物馆设有赵泰来个人馆,番禺宝墨园、东莞粤晖园中也有赵泰来藏品专馆。宝墨园内有赵泰来的寓所,但他一年中有大部分时间都在国外。赵泰来曾经从伍廷芳等家族先辈的手中接过无数件价值连城的珍品。如今,他已经将这些收藏品捐给了全国多家博物馆。有关伍廷芳的记忆,赵泰来有点模糊,“伍廷芳,是我外婆的父亲,但是从小到大,外婆很少跟我说起伍家的事,我只知道外婆还有一个哥哥、两个姐妹。”“文革”期间,赵泰来的家庭有资本家背景,跟这些名人的关系,谁都不敢说。“当时,家里的旧相本里,本来有很多家族的照片,也包括伍廷芳的,但最后都烧掉了,不敢保存。”直到14岁那年,赵泰来投奔香港的亲戚后,才知道祖上的事情。“现在,伍廷芳的后人基本都在海外,我曾经在国外见过伍氏家族的后人,但我们都很少联系。”

  伍氏父子合葬越秀公园

  由于伍廷芳成年之后离开广州求学、宦游于多个城市,伍氏芳村故居的具体地址已不可查考。伍氏父子在广州留下的活动印迹就只有越秀公园的墓园了,虽然之前曾经N次来到越秀公园,但伍氏父子的墓地一次都没拜访过。墓园的中心位置立着孙中山于1925年抱病在北京撰写的《伍秩庸博士墓表》,详细记述并评价了伍廷芳的一生,结尾处有“文自元年与公共事,六年以后,频同患难,知公弥深,敬公弥笃”的肺腑之言。墓表后左右分别是伍廷芳、伍朝枢的墓碑。墓园前部立有一座伍廷芳塑像,头戴瓜皮帽、身穿唐装马褂的伍廷芳端坐在沙发上,目眺前方。纪念像后有相连古罗马式花岗石墓亭。伍廷芳墓亭内立有孙文撰《伍廷芳墓表》碑,而其子伍朝枢的墓亭内墓碑则为其子女所立,碑文很简单:“显考讳朝枢号梯云伍公墓”。

  1922年伍廷芳死后,政府将其葬于先烈东路一望岗,1934年伍朝枢猝死于香港,也被后人与其父合葬。1988年,因建设需要,伍氏父子墓一起移葬于此。伍廷芳的塑像是广东籍诗人、雕塑家李金发的作品,原来是青铜制成,大跃进炼钢铁时,铜像被熔。现在我们看到的立于越秀山的水泥雕塑是后来重建的,其造型与当年李金发的作品基本一致,只是略小。

  ◎发言人:张晓辉(暨南大学历史系系主任,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民国广东社会经济史、香港经济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教学与研究)

  爱财如命的伍廷芳?

  伍廷芳以其通晓英文、精熟西律的专长引起了清政府的关注,李鸿章经过多方面的考察,发现伍廷芳正是他物色数年而未得的人才,但仅仅充当李鸿章的幕僚,对于在香港做大律师,地位崇高且收入不菲的伍廷芳而言,实在是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因而提出报酬“非每岁六千金不可”作为任职的前提条件。“六千金”在当时可不是一个小数目,李鸿章致函林则徐的女婿,时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沈葆桢,商量南北洋联合出资聘请伍廷芳:南北洋各出三千金,凑足六千金。但当伍廷芳认识到清政府的腐朽已经无药可医时,他毅然抛弃了高官厚禄,于1911年11月到12月间发表了两篇旗帜鲜明的拥护共和的宣言书。

  1919年,伍廷芳经过巧妙周旋从外国公使团那里争取到了180万元的“关余”,公使团规定这笔款项不得充作军费,只用于教育、实业用途,陈炯明提议用此款创办“西南大学”,伍廷芳深表赞同。不久,军政府发生内讧,广东“民穷财尽”,军费难筹,政客们便打起这笔款子的主意,伍廷芳坚守承诺,拒不合作。1920年3月29日,伍廷芳携带180万巨款出走香港,并发表《离粤通电》,宣称,“廷芳一生于公款出入,不苟丝毫,操守如何,国人当能共信,所有收支数目,自当详细报告。”

  “做大事,不做大官”的伍朝枢

  孙中山在1923年11月21日于岭南大学的一次演讲中,勉励学生要“立志做大事,而不做大官”,这是孙中山自己推崇的处世之道,而伍朝枢是曾得孙中山手谕赞赏的“做大事而不做大官”的一类人。

   伍朝枢的一生多次宁愿不居高位,而希望到边区基层切实搞好一个小地方的建设。伍朝枢早于1924年在广州大本营任外长时,就曾向孙中山提议让他去开发琼崖(今海南),孙中山十分赞赏,但终因时局变动未能成行。1931年,伍朝枢辞美国公使一职回粤,被任命为广东省主席兼琼崖特别区行政长官。但他对省主席和稍后要任命他为司法院院长、国民政府委员等要职均不感兴趣,却对琼崖特区长官一职情有独钟,认为可以实现其开发边区的夙愿。但在调查考察、筹划准备数月、一切初具规模后,此举却遭到了陈济棠等人的掣肘反对,海南各县执政者也受唆使反对成立特区,伍朝枢失望辞职而去。

  拿红楼梦文字应付私塾先生

  伍廷芳从小就不喜欢科举,曾经把《红楼梦》中第八十四回贾宝玉曾经做过的文章拿来应付私塾先生的考试,从来没接触过《红楼梦》的先生竟然大声叫好。很有讽刺意味的是,后来先生参加乡试,把伍廷芳的“作文”照录一遍,居然瞒过主考官,做了举人老爷。伍廷芳13岁的时候遭遇土匪绑票,脱逃后,得到外国传教士和在香港办报的亲戚陈言的帮助,赴港求学,接受西方教育,并最终成为中西文化“合璧”之人。

  戏答贵妇要将爱犬改名“伍廷芳”

  伍廷芳两度出使美国,他是一个口才绝佳的外交官。有一次,在出使美国时,有个美国贵妇人听了他的妙论,心花怒放,跑上前来与他握手,并说:“我真是十分佩服。我决定把我的爱犬改名为‘伍廷芳’以志纪念。”伍廷芳回答:“很好,很好。那么,您以后可以天天抱着伍廷芳接吻了。”

  伍廷芳去世,章太炎不放过讥讽

  章太炎对伍廷芳素有恶感,他们虽然都是中华民国的功臣,却一直谈不到一块。后来,伍廷芳去世了,其子伍朝枢奔丧,特去上海拜访亲友,自然拜访了长辈章太炎。伍朝枢跟章太炎谈起,伍廷芳的病情乃因为“总理蒙难之日,奔走港粤各处,夙夜焦劳,以致积病,且旬日之内,须发白了许多。”章却笑道:“一夜发白过昭关,此君家之故例也。”接着又谈到准备火葬,伍说:“先君遗命非所敢违,此事在欧美固甚平常,在我国则属创见。”章太炎又笑着说:“吾国古已有之,武大郎火葬也。”   许琨 摄影:南都记者 黄集昊(除署名外)

  (省档案馆编研出版部 摘编)
  
  (原载:《南方都市报》)

点击查看原始图片

伍氏父子墓园前部立有一座伍廷芳塑像,头戴瓜皮帽、身穿唐装马褂的伍廷芳端坐在沙发上,颇具儒雅气质。

编辑:陈冰青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