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孙中山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2016-12-27 17:29 来源:南方网 朱琼臻

清光绪二十一年十月十六日(1895年12月2日),
光绪帝令两广总督谭钟麟捕拿革命党孙文(孙中山)、杨衢云的上谕。

  内忧外患 动议起义 1894年10月,孙中山来到美国檀香山,向当地华侨宣传反清的革命思想。11月24日,孙中山创立了革命团体兴中会。兴中会成立后,他立即着手准备反清武装起义。孙中山一方面积极发展会员;一方面组织兵操队,聘请丹麦军事教官为20多名会员教授兵操。

  此时,中日甲午战争正在进行,各战线频频告急,而清政府却在大力操办慈禧太后的60寿辰之事。宋嘉树致函孙中山,邀请其回国指导革命。1895年1月初,孙中山抵达香港,约集旧友陆皓东、陈少白、郑士良等商议扩大兴中会组织之事。香港辅仁文社负责人杨衢云、谢缵泰也应邀参加,讨论决定将辅仁文社合并于兴中会。2月21日,兴中会总部在香港中环士丹顿街13号成立,对外称“乾亨行”,杨衢云在此“专任后方接应及财政事务”。随后,孙中山来到广州,在双门底王家祠云冈别墅成立兴中会广州分会,对外称“农学会”,以研讨农桑新法为名,掩护聚集起来的力量。

  1895年4月7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清政府之腐败心露,人心愤激”。孙中山看到革命时机已经成熟,决定发动起义,经多次协商讨论,决定于当年重阳节(10月26日)在广州起义。此次起义,孙中山为起义总指挥,并以陆皓东设计的青天白日旗作为起义军旗,计划用3000精兵分头进攻广州城内各重要衙署,然后以广东为革命根据地,挥师北上,直捣北京,推翻清政府统治。

诸事俱备 突生变故

  从方案制订到起义前的半年时间里,兴中会成员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在筹措经费上,除了孙中山前期在檀香山筹得的款项外,杨衢云还争取到香港议政局议员黄胜之子黄咏商“鬻其祖产苏杭街洋楼一所,以充军资,得资八千元”和香港日昌银号老板余育之“独慨助军饷万数千元”。在招募志士上,孙中山在广州城内先后设立数十处机关,联络防营、水师以及附近一带的会党、绿营等,尤以汕头和西江两军为主。而杨衢云通过谢缵泰父亲的关系,在香港三合会招募会员五六百人,作为香港方面主力。在购运军械上,杨衢云以香港沙宣洋行文员杨汝商的名义,向香港同德店购买了5大箱军械,包括短枪和火药,分装进7个外标为美国“波特兰士敏土(水泥)”的木桶,由当时经常代客运货的广兴源栈寄运往广州。在对外宣传上,孙中山和谢缵泰通过积极活动,取得了香港议员与日本驻港领事的支持;还通过《德臣西报》编辑黎德和《士蔑西报》编辑高文等人帮助,发表了一系列宣传革命的文章,争取舆论支持。

  然而,到了重阳节前后,在这次起义中的一些环节相继出现了问题。首先是广州方面,10月25日,30名急使按计划分赴各地,令革命党人于翌日早晨同时起事。但急使出发后,孙中山突然接到电报,称“官军戒备,无法前进”,这说明汕头和西江两军中途受阻。孙中山深知“两军既不得进,则应援之势已孤,即起事之谋已败。”于是,革命党人急忙毁文籍、藏军械,消灭种种行迹。其次是香港方面,杨衢云在为募集的队伍分发饷钱和物资时,出现了意外情况。按规定,每人先发给饷钱,并配给一枚怀表和一支手枪。领枪后,大家却发现枪支有好有劣。其中一些人认为杨衢云偏心,要求更换枪支,否则25日晚上便不登船赴广州。然而时间紧迫、物资有限,杨衢云根本满足不了他们的要求,以至于香港起义军未能按时抵达广州。10月26日上午,杨衢云给孙中山发急电称“货(指香港起义人员)不能来”,须次日晚上出发。孙中山看到电报,与众人商量,陈少白说:“到既定时间而不发动起义,风声必然会泄露,若再延迟发动,起义必败。”孙中山采纳了他的建议,回电杨衢云“货不要来,以待候命”。然而,回电却没有及时到杨衢云手中。香港起义军于27日晚上出发,次日早晨到达广州,船只还未靠岸就被清军发现。两广总督谭钟麟在奏折中写道:“李家焯率把总曾瑞璠等往查,截获朱桂铨、邱四等四十五名,余匪闻拿奔窜”,起义宣告失败。

清光绪二十一年十月二十一日(1895年12月7日),
关于“广东会匪”在澳门、香港等处聚众滋事的奏折。

内情渐明 清廷警觉

  事实上,孙中山起义的消息早就泄露了。原来,有关广州起义的檄文是由兴中会会员朱淇起草的,但他的哥哥朱湘害怕被株连,便向两广总督谭钟麟举报。刚开始,谭钟麟不太相信,在给光绪帝的奏折中表示,“此必有匪人欲煽惑居民迁徙,乘机掠夺之事,切宜镇定,勿涉张皇”,但他仍认为应该“严查保甲,稽察(查)奸宄,多购眼线,密访匪踪,终当败露”。10月27日,谭钟麟派知县李家焯率千总邓惠良包围王家祠、咸虾栏等处,捕获陆皓东等人,搜出洋斧一箱15柄。

  清政府最初并不知道孙中山等人行事的最终目的。被捕的香港起义军头目朱桂铨、邱四在审讯时称,他们是来抢劫的。谭钟麟的奏折里记录了二人的供词,“该处为殷富聚居之区,欲谋劫抢……先雇商轮在河边等候,抢得银洋,即上轮船驶赴香港”。其实,杨衢云在香港募集的数百人中有不少是被佣金吸引来充数的。谭钟麟在奏折中写道:“据供,皆在香港佣工度日,闻杨衢云言省城现在招勇,每月给饷十元,先给盘缠,附轮到省,各给红带一条为号,不意上岸即被截住,实系为招勇而来,并不知有别事。反复推诘,各供如前。”

  问题最终出现在起义枪械上。原来,起义用的枪械在装船后,由于海上风浪大,被货物压在下面。因此,在香港起义人员被捕时,这些枪械并没有被清军发现。直到数天后,装有枪械的7个木桶的收货人迟迟不来认领,清军才对这些木桶产生怀疑,打开后发现里面装了不少武器,谭钟麟上奏称“经海关税务司与厘厂委员于轮船起获红毛泥桶,内装小洋枪二百零五支,子药八十余匣”。至此,清政府彻底明确了孙中山的意图。

  于是,清政府立即下令,务必将孙中山等人迅速捕获。1895年12月2日,光绪帝明令两广总督谭钟麟和广东巡抚成允“严密访查,务将首犯迅速捕拿,以期消患未萌”。并将孙中山列于悬赏缉捕的名单之首,同时派人前往香港,要求港英方面引渡孙中山等人。谭钟麟在奏折的附片中写道:“前因孙文、杨衢云逃匿香港,照会英领事协拿,并许将犯交出酬以重赏,而领事故意推诿,谓外国例若系斩决之罪,则不准交出,请将拟定罪名见示。”也正是因为英国领事的推脱,使得孙中山顺利逃到日本长崎。其后,随着孙中山的行踪转移,清政府在日本、美洲、东南亚、欧洲展开了长达一年的追踪,最终导致“伦敦蒙难”事件的发生。

  文中所示档案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来源:中国档案报

编辑:陈冰青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