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此身尚在心不死 一息尚存志不懈

2016-12-12 09:45 来源:南方网 张江义

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孙中山革命生涯中数度历险

被誉为中国民主革命先驱的孙中山,在领导辛亥革命和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革命生涯中,为建立和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而数次历险,虽出生入死,却“不忘初心”,其愈挫愈勇、矢志不渝的革命精神永远值得后世景仰。

伦敦被难 “革命家”声名鹊起

康德黎

  1895年10月,孙中山因广州起义失败遭清政府悬赏通缉,被迫流亡日本、美国和英国。让孙中山没有想到的是,他在海外的行踪被清政府雇佣的密探侦查得一清二楚。1896年10月1日,孙中山抵达英国伦敦。之后,他连续拜访了就读香港西医书院时的老师康德黎和孟生。因为孙中山住所的隔壁就是清政府驻英公使馆,所以两位老师不约而同地提醒孙中山要注意人身安全。10月11日,孙中山像往常一样准备去拜访康德黎,途经清政府驻英公使馆时,被早有预谋的公使馆人员诱入拘禁。驻英公使龚照瑗为了邀功请赏,一面将孙中山关进看守严密的小房间详加问讯,一面高价租用专轮,并特制大木囚笼,准备将孙中山秘运回国法办。而身处拘室的孙中山也在苦思脱身之计。他多次写好求救的纸条,或包上一枚硬币,或揉成一个纸团,扔向窗外的街道,希望行人能够捡起,送交他的老师康德黎。在各种求救办法毫无结果的情况下,孙中山转而求助于负责打扫小房间和送饭的公使馆英籍工人柯尔和女管家霍维夫人。但二人一开始并不信任孙中山,后经孙中山耐心争取,柯尔和霍维夫人才决定帮助孙中山。18日,康德黎先后收到二人转交的求救函和名片,随即与孟生奔走于伦敦警察署和英国外务部展开营救。一系列的营救行动引起了英国舆论界的关注,他们纷纷谴责公使馆违反国际法而肆意捕人的卑劣行径。康德黎和孟生的努力,加上强大的社会舆论,最终促使英国政府照会清政府驻英公使馆,要求立即释放孙中山。23日下午4时30分,孙中山终于走出囚禁他12天的拘室,重获自由。这一事件,后来被称为“伦敦蒙难”或“伦敦被难”。

  伦敦蒙难后,孙中山声名大振,成为举世闻名的“大革命家”,同时也促使他投身于“那可爱而受压迫之祖国的进步、教育和文明事业”,进一步坚定了反清革命的决心。对此,孙中山在《伦敦被难记》中写道:“予之知有政治生涯,实始于是年;予之以奔走国事,而使姓名喧腾于英人之口,实始于是地。”获释后,孙中山不顾清政府驻英公使馆密探的监视,一直居留至1897年7月2日。在此期间,他的三民主义思想也开始萌发。1918年,孙中山回忆说:“伦敦脱险后,则暂留欧洲,以实行考察其政治风俗,并结交其朝野贤豪。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予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乃采取民生主义,以与民族、民权问题同时解决。此三民主义之主张所由完成也。”

政治谋害 密令中暗藏杀机

1913年8月3日,北京政府为图谋暗害孙中山所下达的电令。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1913年3月20日,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在上海遇刺,两天后不治而逝。“刺宋案”发生后,以孙中山、黄兴为首的国民党人纷纷谴责袁世凯是幕后主谋。身在日本考察的孙中山立即赶回国内,与黄兴、陈其美等商讨解决之策,孙中山倾向于武力解决。就在他们犹豫不决之际,袁世凯“先发制人”,先是免去江西、广东、安徽三省国民党籍都督之职,后又派出三路大军镇压国民党。孙中山和国民党人愤然组织讨袁军,于7月12日发动“二次革命”,但面对早有准备的袁世凯北洋军,讨袁军节节失利。23日,袁世凯下令撤销孙中山“筹划全国铁路全权”之职。8月2日晨,孙中山被迫离开上海转赴广州。袁世凯接到密报后,授意其亲信化名“寄吾”,于8月3日密电香港威灵顿街“德宝华霍公实寿先生”,设法除掉孙中山。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就藏有一份北京政府当年下达的“暗杀令”,其杀气腾腾、亟欲除之而后快之意,跃然纸上。“暗杀令”内称:“平。密。据探报,匪首孙文前日乘弦公司船赴港,望速密商宝璧等舰,佯往欢迎,接赴粤省,诱上船后,出口处死沉海。执行人员除补官赏勋外,并奖洋十万元。”那么,孙中山是怎样躲过这场政治暗杀的呢?

  原来,8月3日下午,孙中山一行到达福建马尾。受国民党人张继、马君武委托的日本少佐多贺宗之转告孙中山,福建、广东的反袁形势已经急转直下,不宜再去广州,建议改道台湾再赴日本。但袁世凯早已电告日本山本权兵卫内阁,不准孙中山登岸,并要逮捕他。9日,当孙中山乘船抵达日本神户时,日本水上警察突然登船搜查,指名道姓要查姓孙的人。同情中国革命的船长把孙中山藏了起来,警察搜了3个小时,一无所获。事后,日本水上警察又通过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向袁世凯通报。袁世凯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下令中国驻日本大使馆组织暗杀团,计划在孙中山到达日本东京时进行谋害。孙中山的日本友人犬养毅、头山满、宫崎寅藏等人得知消息后,一边迅速通知先行到达日本的国民党人廖仲恺、何香凝等,一边组织“刺客击退团”进行防范。18日晨,当孙中山到达东京时,头山满陪同何香凝等到火车站迎接,保证了孙中山的安全。后来,孙中山又在日本友人的帮助下,取得日本首相山本权兵卫的同意,留居日本。至此,袁世凯的政治暗杀计划遂告破产。“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不仅没有因此灰心丧气,反而更加坚定了反对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统治的决心。孙中山在致南洋国民党人的信中说:“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

广州蒙难 永丰舰平叛“陈逆”

  1922年5月底6月初,在孙中山组织的第一次北伐战争初战告捷之际,颇受孙中山倚重的部将陈炯明却因“政见之争”而阴谋叛变革命。6月16日晨,驻守广州的陈炯明部突然向孙中山所在的观音山总统府发动炮击。由于事发突然,孙中山起初并不相信,在夫人宋庆龄和秘书林直勉等人多次劝说下,才匆匆撤离总统府,移驻永丰舰。第二天,痛感“祸患生于肘腋,干戈起于肺腑”的孙中山,在永丰舰上召集海军诸将商讨平叛办法。之后,孙中山一面以“事紧急,盼速来”电召远在千里之外的蒋介石,一面电令胡汉民、许崇智等率领北伐军回师平叛。21日,叛军控制下的广东省议会“推举”陈炯明为“临时省长”,敦劝孙中山“下野”。而孙中山遭此叛变,困守永丰舰,形势危急万分。接到电报的蒋介石立即乘船赶赴广州,并潜行穿越叛军的封锁线,于29日抵达永丰舰。孙中山深为感动地说:“蒋君一人来此,足当两万援军”,随即授予蒋介石“海上指挥全权”。而陈炯明听说后,则惊慌失措地说:“他在先生身旁,必定出许多鬼主意。”7月初,海琛等舰又相继叛变,使得永丰舰暴露于叛军的炮火之下。为安全起见,蒋介石协助孙中山率领永丰等舰冒着炮火突破封锁线,泊守白鹅潭,以待北伐军回师。其间,叛军企图用鱼雷炸毁永丰舰,置孙中山于死地,但未能如愿。8月9日,孙中山得知陈炯明有袭击永丰舰的计划,认为北伐军回师受阻,“陆路援绝,株守无济”,遂率蒋介石等离开永丰舰转赴上海。途中,孙中山感慨地说:“不图吾与君等,竟得脱险以有今日。一息尚存,此志不懈,民国责任,仍在吾人身上,不可轻弃,以自负初心也。”6月16日至8月9日,孙中山在永丰舰上坚持指挥平叛56天,艰难险阻,前所未有,史称“广州蒙难”。此次事件,对愈挫愈坚的孙中山打击很大。他在1922年9月18日《致海外同志书》中沉痛地说:“文率同志为民国而奋斗垂三十年,中间出死入生,失败之数不可偻指,顾失败之惨酷未有甚于此役者。”

  广州蒙难期间,与孙中山同舟共济的,除了夫人宋庆龄和秘书以及部分海军将士外,最让孙中山赏识和感动的是蒋介石的“赴义驰援”和“共赴危难”。从1922年6月29日至8月9日,蒋介石在永丰舰上陪伴孙中山度过了最煎熬的42天。在这42天里,蒋介石不仅以“海上指挥全权”的身份积极出谋划策,协助孙中山指挥反击,而且与士兵同甘共苦,冲锋在前,甚至舰上食品短缺时,竟然自告奋勇,于夜间冒险上岸采购。对此,孙中山既感激又心疼地说,我很感激你为我这样做,但是今后不许再冒险。你是最重要的干部,万一我遭遇不幸,今后革命大业要你担当,你的责任太大了。脱险后,蒋介石专门撰写了《孙大总统广州蒙难记》一书,并请孙中山作序。在序文中,孙中山高度评价了在广州蒙难期间蒋介石的表现:“陈逆之变,介石赴难来粤入舰,日侍余侧,而筹策多中,乐与余及海军将士共生死。”孙中山的赏识和提拔,使得蒋介石开始在国民党内迅速崛起。1922年10月,蒋介石被孙中山任命为东路讨贼军第二军参谋长,不久即升迁为大元帅大本营参谋长、大元帅行营参谋长。1923年8月,蒋介石又被委派率领“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赴苏联考察军事、政治和党务,归国后于翌年5月被任命为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校长兼粤军总司令部参谋长。从此,蒋介石凭借手中掌握的军权,一步一步地巩固自己在国民党中的地位,直至登上了中国权力的巅峰。


1923年8月14日,孙中山、宋庆龄在永丰舰与海军官兵合影。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6年12月2日 总第2998期第三版

编辑:陈冰青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