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民国年间广东办现代糖厂的故事

2016-12-05 15:46 来源:南方网 文/张昌涛 健儿 图/罗林虎工作室

  1从蔗糖出口者变为进口者

  在食物极大丰富的现代,人们常为摄入过量的营养而烦恼,含热量高的蔗糖便慢慢被人们疏远。

  在历史上,蔗糖曾长时间是一种珍稀的营养品,还曾被当做药品、香料、甜味剂和防腐剂,备受人们重视。

  在英格兰,1650年,糖是贵族和富人的炫耀品;到了1750年,糖还是一般人眼中的奢侈物;直到1850年后,糖才进入寻常人家,成为生活的必需品。

  在中国,宋代糖还相当珍贵,只有富裕者得以时常品尝,许多农民,一生甚至从未品尝过糖。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糖在中国仍很珍贵。

  中国的栽蔗产糖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是世界上重要的蔗糖生产地和出口国。明清时,糖在中国重要的出口商品中,位列第三,产量和价值仅次于茶叶和丝绸。

  虽然我们很早就掌握了完善的制糖技术,但直至民国中期,仍沿用效率低下的古法制糖:牛拉石辘压取甘蔗汁,石灰澄清后再浓缩煮糖,制出的多是粗糙的土糖。

  国外的制糖业,在1815年英国工业革命之后,蒸汽压榨机代替了畜力驱动的石磨压榨机,生产效率发生了惊人的变化:畜力压榨机,平均能收取20%-30%的蔗汁,而蒸汽压榨机,则能多收70%的蔗汁。

  英、美等国的商人,将先进的制糖设备引入到菲律宾、印尼、古巴等甘蔗种植大国,生产出大量质优价廉的蔗糖,销往世界各地包括中国。

  在洋糖的冲击下,清末及民国前期,整个中国糖业显现一派衰败景象:蔗田荒芜,糖寮倒闭。一直是全国蔗糖生产重镇的广东,也慢慢放弃了糖的大批量生产。

  1929年,全国蔗糖进口量达74万吨,价值银一亿两。中国从世界蔗糖市场出口者变为进口者。

  2中国首批现代糖厂出现在广东

  1920年-1922年,中国民族资本家也曾先后在山东、东北、上海尝试办新式甜菜糖厂和粗糖精炼厂,但都失败了。

  中国第一间成功的现代化甘蔗糖厂,1934年首先出现在广东。

  1934年至1936年,广东先后建成六间现代化蔗糖工厂,分别是市头糖厂、新造糖厂、顺德糖厂、惠阳糖厂、揭阳糖厂、东莞糖厂,这六间糖厂每日榨蔗能力共7000吨,每日产糖能力700吨,酒精1.5万多升,独占了当时国内蔗糖的生产市场。

  这批糖厂的出现,标志着我国蔗糖生产出现了质的变化,从手工作坊转入到现代化的机器生产阶段。这批糖厂也成为全国各地发展现代制糖业的蓝本。

  广东糖业能开启中国现代制糖的先风,和两个人有极大关系,这就是陈济棠和冯锐。

  1929年陈济棠主政广东,为增强经济实力,他颁行了一个以发展广东经济为中心的《广东三年施政计划》,糖业成为他发展工业的龙头,也是他主政广东八年的得意之作。

  具体主持广东创办新式糖业的,是被誉为“中国现代蔗糖业之父”的冯锐。在广东办糖业的设想,就是由他向陈济棠提出的。

  冯锐是广州人,美国康奈尔大学农学博士,对蔗糖素有研究,1931年被陈济棠重视人才的政策所吸引,回广州任岭南大学农学院教授。不久,他发现广东办糖出现了两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一是世界经济不景,多数产糖国家的糖厂停工减产或宣告破产,这时候已很少有人投资建设新糖厂。在钢铁及机器生产过剩的国家,到处削价降低交易条件求售机器,有些糖厂则停工拆厂出售。

  二是1933年5月,中国全面实施国家海关进口税则,进口糖税相当于当时上海、广州市场糖价一倍以上,在中国办糖厂,可以得到关税的保护,不怕洋糖冲击。

  正陷于经营困境的世界机器生产巨头、美国糖业机械制造集团檀香山铁工厂,听闻冯锐想办糖厂,就迫不及待地向冯锐提出一个详细的建议书,表示可以在财政和技术上支持他。

  1933年,冯锐写成了《广东糖业意见书》转送陈济堂。意见书的主要内容有:广东的气候、土壤都很适合于发展蔗糖工业,只要改种高产的印尼蔗种,改用新式机器制糖,将会是“投资少,利润多,收利快”的产业。

  陈济棠看罢,认为意见书很切实,符合他创办工业的理想。不久,冯锐就被任命为广东省建设厅农业局长,主办广东糖业。

  3两家国际机器巨头血拼

  办新式糖厂,关键是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由于檀香山铁工厂最早表示支持广东办糖业,所以最初的办糖计划,即六间糖厂的机器设备,都准备在该厂购进,这将是一笔高达几百万美元的大生意。

  很快,广东同檀香山铁工厂签订了第一批合同,购买新造糖厂和惠阳糖厂的全套设备,总值达110万美元。

  在经济严重不景的情况下,广东办糖业的巨额贸易,引起了另一家世界机器生产巨头———捷克斯可达工厂的垂涎。他们更看到这是中国糖业现代化的起步,这个先机如果占了,将来的市场前景将无可限量,便不惜代价地与檀香山铁工厂竞争起来。

  针对檀香山铁工厂与广东所签订的合同,斯可达工厂连连出招———

  第一招,你用旧设备去应付,我就用新机器来争抢。檀香山铁工厂向广东提供的是菲律宾破产糖厂的翻新设备。斯可达工厂就针锋相对,提供全新的机器设备,且保用一年,在保用期内出现问题,全面负责保修。

  第二招,你价高,我便宜。檀香山出售的机器中,新造糖厂日榨蔗能力500吨,惠阳糖厂日榨能力1000吨,前者售价37.5万美元,后者售价70万美元。

  斯可达工厂开出的价码是,日榨蔗能力1000吨的机器,我66万美元就可卖,低了5.7%。不但如此,你檀香山铁工厂的售价是厂家在出口港船上交货价格,我则是香港交货价格,承担运费及保险费,售价又低了许多。

  第三招,你按合同办,我则“卖大包”。檀香山铁工厂合同中规定的压榨能力,就是旧糖厂原来的能力。而斯可达工厂则称,我提供的机器,实际能力比合同上写的加大50%。

  斯可达工厂这样说的,也这样做了。市头糖厂购进斯可达工厂日榨1000吨的机器设备后,只增加了一些机器设备,就扩建为日榨蔗能力2700吨的大型糖厂。

  争夺到最后,双方甚至连一贯坚持的国际付款原则都放弃了。按付款要求,檀香山铁工厂是机器安装好后,第一次开榨前要付90%的钱,开榨后付完所剩10%钱,可分20次付清,但第一次付款为10%。

  斯可达工厂则提出,开榨前只收40%,开榨后再收60%,同样可分20次付清,但第一次只收2%。如在一年之内再购一个糖厂的设备,可免收第一个糖厂分期付款的利息(年息5厘)。

  分期付款在当时的国际贸易上很平常,但一般需要一个在国际上有信誉的银行作担保。檀香山铁工厂最初要求中国银行书面作保,斯可达工厂为了促成签订合同,竟接受当时在国际上没有地位的广东省银行和广州市立银行的担保。

  这样一来,檀香山铁工厂也不得不放弃原来的要求,接受了同样没有什么实际价值的保证。檀香山铁工厂在给冯锐的信中,就流露出他们在竞争日益尖锐的压力下,不能不这样做的心情。信上说:“这次是本公司第一次接受没有不可收回的信用证书担保的分期付款合同。”

  为了竞争的胜利,斯可达工厂甚至连给经办人回佣的极端手法也使出了。

  最终,斯可达工厂硬生生将檀香山铁工厂原已到口的肥肉扯去一大块。

  1933年12月7日,斯可达工厂将资料送广东省建设厅,12月30日,就与建设厅签订了购买市头糖厂机器设备的合同。成交一笔66万美元的生意,仅三个星期就完成了。

  随后,榨蔗能力各为1000万吨的顺德糖厂、东莞糖厂的机器设备合同,也被斯可达工厂夺得。

  陈济棠办的六间蔗糖厂中,斯可达工厂和檀香山铁工厂各为三间提供设备,但在机器的总榨蔗能力上,斯可达工厂是3750吨,檀香山铁工厂仅2250吨,斯可达工厂夺得了生意的大份额。鹬蚌相争,广东办糖因此而省下不少钱。

  4让国人惊叹的现代蔗糖生产

  1933年12月30日,广东与斯可达工厂签订购买机器设备合同,过了11个月又10天,中国第一间耕地白糖厂———市头糖厂正式建成投产。1935年5月11日,配套的酒精厂也建成开始蒸馏酒精。

  第一个榨季,就取得了极好的收益,市头糖厂66万美元的机器款和36万港元建筑安装工程费在榨季结束后就付清了。

  当时,中国首间现代化制糖厂的机器设备,让去参观的人惊叹不已———

  市头糖厂设在河边,当运蔗船泊近后,河边的起重机便将船上的一捆捆甘蔗吊起,放在一大型磅秤上,上面有设备能自动将捆蔗的铁链解开。过磅后甘蔗的重量会自动打在卡片上及记在连续计算器上。然后,甘蔗被自动翻落到第一台蔗带上。

  蔗带机上的甘蔗经过蔗刀机理平后,又自动翻落到第二台蔗带机的带条上,蔗刀机将甘蔗切断,才进压榨车间。

  压榨机组是用电动机带动的,这是中国糖业第一台电动压榨机。

  生产过程,都有仪表作记录:甘蔗磅上有自动记录器,当天入厂甘蔗数量都能准确计算出来,统计员每日将记录带取出即可。压榨机的渗透水管装有水表,榨出的蔗汁能自动记录,还有废糖蜜磅对废糖数量作自动记录。

  此外,压榨出来的全部清蔗汁都经过袋滤机才进入蒸发罐,全部糖浆经过糖浆离心机处理。因为蔗汁经过清净处理,糖浆质量就好,制出来的白糖通透漂亮。

  5大批国外优良甘蔗落户广东

  办糖厂,机器设备当然关键,但甘蔗价格的高低,占制糖成本的八成;而甘蔗价格高下,又与甘蔗的质量和生产量密切关联。

  冯锐是农学专家,知道甘蔗与糖业的关系,明白在广东发展糖业,必须引进国外优良蔗种。广东原有的甘蔗,茎小汁淡,含糖分不高,纤维又较脆弱,不易抗风,不适合用于榨糖。在岭南农院任教授期间,他就已着手搜集引进各国含糖量高的优良蔗种、改良广东原有蔗种。

  筹办糖厂伊始,他便以月薪1800银元的高价,聘请在菲律宾大学蔗糖部工作了八年、具有丰富经验的金格教授到广东,主持改良蔗种、选种工作。

  冯锐还想尽办法从菲律宾、印尼、台湾等地收集引进优良蔗种上百个,创办了新洲、磨碟沙、陈村和农林局等四个总面积达973亩的优良蔗种繁殖场,还办了总面积为37亩的四个良种甘蔗试验场,培育出一批茎粗且高、汁多而浓、产糖量高、纤维坚韧、抗风力强的蔗种,如P.O.J.2878、2883等。这些良种甘蔗含糖量都比本地蔗多,平均每亩收蔗120担,每10担榨糖140斤;而本地蔗种平均每亩收蔗75担,每10担榨糖100斤。

  1935年,他还进口良种蔗种2000万株,在全省种植推广。此外,他还推广使用钾磷肥,甘蔗亩产量和糖分都有大幅提高。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原料来源问题,陈济棠和冯锐将全省划分为五个糖蔗营造区,第一区为番禺、东莞、顺德、南海,第二区为惠阳,第三区为潮汕,第四区为徐闻、雷州半岛,第五区为海南岛。

  为鼓励农民种蔗,糖厂到农村向农民宣布定价收购甘蔗,而顺德、南海、东莞等以种桑养蚕为主的地区,因碰到世界经济危机,蚕丝业萎缩,农民异常痛苦。冯锐举办糖厂,为农民们寻得一条新的生路,于是纷纷改种甘蔗。

  冯锐当时规定,蔗农可向糖厂预约售蔗,也可向糖厂申请贷款种植糖蔗。冯锐还要求糖厂与农民直接联系,消除中间剥削。

  在全省,还办了16个省营农场,鼓励开荒种蔗。到1936年,全省植蔗面积达4245万亩,产量列全国前茅。

  (省档案馆编研部 摘编)

点击查看原始图片

冯锐创办的东莞糖厂

点击查看原始图片

市头糖厂过磅时情景

点击查看原始图片

市头糖厂大批白糖准备外运

编辑:陈冰青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