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中国最早影后是广州叻女

2016-09-02 14:29 来源:广州日报

  中国最早影后是广州叻女

  西关小姐为追梦离家出走岭南“超女”十几岁出道引得粉丝无数

  “我认为自己从没成功的片子,所谓成功的片子事实和自己的理想差得太远了;我认为自己从没失败的片子,因为自信对每部片子都肯下真实功夫。可以说,这种心理作用,就是我从影多年常具的矛盾现象。”亲爱的读者,这是80多年前的知名影星、广州女子陈云裳发表在1944年第一期《众论》杂志上的一段文字。它读来朴实无华,却令我心里一动。一说起中国早期的影坛,人们第一时间想起的往往是一派花团锦簇的表象。事实上,是一群讲白话的女子撑起了近代影坛的“半壁江山”,她们以广东人特有的勇敢、踏实与坚忍拉开了一段美丽传奇的序幕,至今让人念念不忘;而她们所经历的彷徨与纠结,则更体现了近代女性心灵成长的曲折与艰难。正因如此,这群广东姑娘的故事,值得我们今日一看再看。

  勇气

  演电影大逆不道

  为追梦闺秀出走

  亲爱的读者,我们上一期讲了,1924年,广州第一部故事大片《胭脂》开拍之前,制片商曾在全城“海选”演员,一时间就有六七个女孩子报名。与今天报名者动辄成千上万的选秀节目相比,这个数字看上去的确有些可怜,但你要知道,那是在近90年前,正经人家的女孩子上银幕,绝对会被斥为“伤风败俗”,所以,这六七个女孩子的确都有一颗“勇敢的心”,其中,有个出身名门的女孩更是为此离家出走。此人名唤邓纤霞,祖父邓华熙在晚清年间曾历任安徽、山西、贵州巡抚,并赐封太子少保,邓家在西关的大屋深达五进,人称“宫保第”,建筑豪华富丽,远近闻名。邓华熙曾在清末力主教育改革,提倡女子教育,辛亥年间更是“顺应潮流,拥护共和”,因而被尊为开明绅士。所以,若说邓家家风一味因循守旧,并不符合事实。但就算家风再开明的望族,也绝容不下一个戏子,更别说登上大银幕,对着成千上万的观众“搔首弄姿,卖弄色相”,那简直是要把祖宗的脸给丢尽了。

  然而,邓纤霞的一颗心早被电影牢牢抓住了,她不愿像身边的伙伴们一样,只满足于时不时去一趟豪华影院,当作时髦的消遣。于是,为了追逐自己的电影梦,她只得悄悄离家出走了。她先是在大片《胭脂》中亮相,两年后又在南粤电影开拓者梁少坡拍摄的爱情故事片《爱河潮》中出演主角。一时间,人们争相购票,抢着一睹邓四小姐的芳容;而在西关多宝大街,邻居的口水与长辈的怒气差点把大屋给掀翻。最终,邓纤霞扛不住压力,与家人和解,告别电影圈,回归大宅门,随后照常嫁人与生活。两年追梦的时光,就像一阵涟漪渐渐恢复了平静。不过,我想,这被勇气激起的涟漪,也许在她内心深处从来没有消失过。

  挣扎

  粤女从影一炮而红

  星在囧途余生孤寂

  就在邓纤霞告别影坛、回归故宅之时,另一名广州女子开始散发出熠熠星光,她便是第一代影后张织云。张织云生于番禺,但自幼便随家人在上海谋生。她出身平民,不像邓纤霞那样有着沉重的家族负担,从影也只是为了“用钱畅快些”。可就算这样,她依然遭到了家人与亲戚的“恶视”(见张织云发表在1934年10月19日《电影周刊》上的自述)。好在她没那么容易屈服,这个眉宇清秀、为人谦和的广东姑娘很快就在影坛崭露头角,主演的《空谷兰》和《玉洁冰清》一度飙红。1926年8月,上海举办“电影博览会”,首次票选“中国影后”,张织云一举夺魁。随后,她以“中国影后”的身份远赴好莱坞,美国有影院向其开出了一星期6000美元的高价,可见其在当时的影响力。

  遗憾的是,张织云很快在花团锦簇中迷失了自己,一度被茶叶巨贾包养,并迷恋上了鸦片,因而“黄金时代”来得快,去得也快,1935年后便彻底淡出影坛,之后辗转香港,余生颇为凄凉。然而,虽说张织云的命运是悲剧性的,但她却仍然能在自述中写下“下列两种原则我是得保守的,第一,不出卖灵魂;第二,不出卖人格。至于我最近的生活,我是在担任着太平洋公司的经理员的职务。鸦片是戒绝了,家中每月的开支,也已由两千元减至三百元”这样的文字,令我在慨叹她“星在囧途”的同时,却又不得不钦佩她的直接。

  与张织云同样“星在囧途”的还有她的同乡、当时另一个知名女星杨耐梅。作为广东富商之女,杨耐梅与邓纤霞一样顶着家族的责难走进了电影圈,而且高调得多。在电影中,她演的多是反叛社会的女性角色,在生活里,她更特立独行,为了拍出一部离经叛道的电影《奇女子》,她不惜与原来的电影公司决裂,自己开办制片公司,东奔西走拉赞助,南来北往搞巡演。1927年,她在广州推广影片,在影片放映间隙登台演出,轰动非常。对此,当时的报纸这样说:“中央戏院于元旦开幕,特请女士每夕登台唱曲,社会人士,聆讯如狂,尤以学界为甚。”

  然而,杨耐梅的制片公司拍完《奇女子》后即告解散。上世纪30年代中,她嫁给一位世家公子,却因对方家庭的反对,只得远避香港,从此告别影坛。对此,1935年出版的一期《电声》杂志上的一则报道颇为耐人寻味,报道中说杨耐梅“昔日挥霍之情,今乃大改,自至港两年于兹,未添一双皮鞋,简朴莫名。”一度叛逆非常的杨耐梅同样回归了,而且在家道中落后一度极端困窘。可不回归,又能怎样呢?鲁迅就曾问过“娜拉出走以后怎么办”的问题,对此,杨耐梅没能给出答案,我想,今天很多人同样不会有答案。

  智慧

  “南国女儿”粉丝无数

  洗尽铅华嫁作名医妇

  与最终“星在囧途”的张织云和杨耐梅相比,“南国小女儿”陈云裳的星途却要宽阔平坦得多,其中既有幸运的成分,更有赖于她的“平常心”。这个在西关多宝大街长大的女孩,由于父母的开明,刚刚十来岁就成了小学“白话剧社”的台柱子,之后又进入女子师范学校,在学校的游艺晚会上大受欢迎,连到场的大新公司老板蔡昌也对她的表演天赋极为赞赏。

  1939年8月,已有“电影皇后”之誉的陈云裳在《申报》上发表自述。说起自己十几岁就进入广州民众教育馆教授剧艺,以及穿梭穗港两地拍摄电影《新青年》的经历,语气都十分平淡。谈起演过的30多部片子,她说道:“就演技说,我无善可言,只有一点,从没演过太没意义的片子,是觉得颇可自慰的事。”字里行间,并无一点自夸的味道。

  说这话时,陈云裳红到了什么程度呢?在上海,成千上万的粉丝都流行同她穿一样的衣服;而在香港与广州,因为追捧她的影迷太多,警方不得不允许她坐“麻房电车”,轿车开动时可以放电,令影迷不敢摸,否则车子根本就开不动。时至今日,多少明星都是在这样的追捧中迷失了自己,自称“南国小女儿”的陈云裳却十分清醒。她曾在1944年第一期的《众论》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随笔,细说自己的从影感受。对粉丝的热情,她回应道:“最初仰慕明星的心理,如火如荼,及至自己成了明星之后,往往愧于接受人家的颂扬与仰慕,换句话说,就是一切非身临其境的,必以为如何如何的了不得,一到置身其中以后,神秘的帷幕拉开,就平凡得不可思议。”对自己的演艺表现,她又写道:“我认为自己从没成功的片子,所谓成功的片子和自己的理想差得太远了。我认为自己从没失败的片子,因为自信对每一部片子都肯下真实功夫。”一句句读来谦和平常,广东人特有的温和与踏实一展无遗。

  1943年,陈云裳毅然告别演艺圈,嫁为名医妇,从此“洗尽铅华为人妻,举案齐眉相夫君”,你可以说这也是一种回归罢,但她回归得那么清醒而自然,让人为近代电影圈里那些命运多舛的广东姑娘慨叹的同时,内心多少得了一些安慰。

  (省档案馆编研部 摘编)

点击查看原始图片

老月份牌上的陈云裳巧笑倩兮,十分妩媚

点击查看原始图片

1941年,陈云裳在《桃李争春》中的剧照

点击查看原始图片

点击查看原始图片

首夺“影后”桂冠的广州女子张织云

编辑:陈冰青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