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蟠龙穿云吐灵珠 尺牍化笺寄鸿雁

2016-08-17 08:35 来源:南方网 郭 琪

1分银 大龙邮票 

3分银 大龙邮票  

5分银 大龙邮票  

清朝海关总税务司赫德所议开办邮政章程

谋划筹邮政 上海印“大龙”

  1878年初,赫德因故要前往欧洲。临行前,他特意找来天津海关税务司的德璀琳,向其阐述了自己的构想,并授权给他,以天津为中心,在北京、天津、烟台、牛庄(营口)、上海5个城市海关试行邮政。德璀琳接到任务后,迅速筹备了书信馆,当年3月便宣布开始营业。5月1日,天津海关正式发布邮政公告,公布了邮资等信息。而随着五地海关邮政开始试行,没有邮票的问题凸显出来。

  为此,德璀琳向英国相关机构购买邮票,可惜远水解不了近渴,从英国将邮票运到中国耗时过长。着急的德璀琳决定向上海造册处求援,让其先印刷一批邮票以应急需,并在求援信中提出了一些建议,“五分邮票用黄色,三分的用红色”。

  上海造册处的葛显礼接到求援信后,迅速组织人员进行设计,不久后就将几种方案做出,邮票图案为中国传统的5种吉祥图样:“二龙戏珠”“龙凤戏珠”“象驮万年青”“六和宝塔”和“龙”。经过仔细考量,德璀琳选择了“龙”图样,并让葛显礼赶紧印制。7月下旬,1.25万枚5分邮票、1.25万枚3分邮票抵达天津;9月4日,1.25万枚1分邮票抵达天津。而天津海关从收到第一批邮票开始,就迅速将其分配到五个海关的书信馆,提供给寄信者使用。

蟠龙穿云海 “大龙”现真容

  恐怕直到这个时候,德璀琳、葛显礼等人还没有意识到,这批设计精美、构想巧妙的邮票是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也是中国近代邮政事业起步的重要标志。

  这批大龙邮票由铜质印模凸版印制,有背胶,齿孔12.5度,全套3枚,共三种面值:“1分银”(绿色,寄印刷品邮资)、“3分银”(红色,寄普通信函)、“5分银”(黄色,寄挂号邮资)。细观邮票图样,主图为龙,龙首朝正面,首下有火珠,龙身盘曲,两目圆睁、四足张开伸向四个角,看似张牙舞爪,实则萌态十足。龙的上方有祥云飘浮,下方波涛翻滚,整幅画面气势磅礴。邮票主图正上方用英文书写“CHINA.”(即“中国”),右上角书“大”,左上角书“清”,即为“大清”;主图右侧竖印有“邮政局”,左侧竖印有邮票面值;主图正下方用英文书写“CANDARINS”(即“分银”),左、右下角为阿拉伯数字书写的邮票面值。

  当时,这批邮票的印刷方式既传统又原始,每种面值需先制作25个子模,纵横各5个捆在一起进行印刷。这批邮票从1878年开始,分3年印刷了3期,分别是1878年、1882年、1883年。

  由于子模拼版、印刷纸质等不同,虽然是同一批邮票,但各期也有着各自特点。后来,根据这些特点,为其分别取名:第一期邮票的纸质薄而呈半透明状,称为“薄纸大龙”;第二期邮票印制时票幅及图幅均有较大增加,称为“阔边大龙”;第三期邮票的纸质稍厚而不透明,称为“厚纸大龙”。事实上,就是“大龙”这个称呼,也是我国邮电部于1988年为纪念这第一批邮票发行,方才正式命名的。

1878年10月,从北京寄往上海的实寄封,信封上贴有“薄纸大龙”5分票横两联。

“大龙邮票”的诞生地——上海海关外景

谜团渐分明 得失自有理

  围绕着中国大龙邮票产生了许多谜团,后世研究者各抒己见,争论不一。而随着相关档案陆续解密,大多数问题已经找到了答案。

  譬如,大龙邮票的设计者究竟是谁?起初,大家都认为是上海海关造册处职员费拉尔,认为当时葛显礼对其十分器重,很可能将设计重任交给他。但后来发现,费拉尔进入上海海关时已是1892年了,距离大龙邮票的发行已有14年之久。又有人提出是当时上海造册处处长马士,但很快,在马士给友人的信件中发现,马士亲口否认了这一点。甚而,还有人猜测,能够想出这么多符合中国人审美的吉祥寓意的图像,设计者应该是上海海关的一位中国职员,可惜的是,这种说法仍然缺乏证据的支持。最后,在《中国海关密档》的记载中,发现法国人德·拉·律曾经提供过一份邮票的草稿给赫德,赫德对其作品表示相当满意,并最终采纳,可以算是最接近真相的判断了。

  不仅是设计者,就连发行时间,坊间亦有争议,有7月、8月、10月、12月等数种说法。直到1878年7月18日,赫德向德璀琳发出的第68号公函现世,大家从中发现邮票已经印刷完成并寄往天津的记录,才将发行日期确定为7月下旬。不久之后,上海海关的老专家杜圣余又在天津海关档案中发现了德璀琳7月24日接收邮票的签收单。至此,大龙邮票的发行日期已经基本确定,所缺的,只是那一张尘封已久、也不知在世与否的首日封了。

  大龙邮票的发行,标志着当时的中国百姓终于可以通过官方途径,完成私人的信件邮寄,近代邮政事业也开始艰难起步;而大龙邮票的使用范围,也随着中国邮政业务的开展,从原来的5个城市,逐渐扩大到宜昌、厦门等14个城市。因此,无论从百姓的方便角度来讲,还是从晚清变法自救的角度来看,大龙邮票无疑是一种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

来源:中国档案报

编辑:陈冰青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