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革命忠诚向“红日” 工兵建设铸“长城”

2016-08-02 14:38 来源:南方网 贾 茹 杨晓玲

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9周年

革命忠诚向“红日” 工兵建设铸“长城”——访陈士榘上将之子陈人康

陈士榘上将

工兵司令 迎战洪水

  陈士榘驰骋疆场20余载,终于迎来了人民解放,接下来的20余年,又马不停蹄奋战在为祖国安全铸就“长城”的事业中。1952年9月18日,陈士榘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工兵司令员(1955年8月工兵改称工程兵),在工程兵部队一干就是23年。“父亲担任工兵司令,是毛主席‘钦定’的!当时中央军委考虑了两个人选,毛主席看了中央军委报告说:‘陈士榘祖父克山、克水,父亲、叔叔工兵管带,工兵司令非陈士榘莫属。’”陈人康笑着说,“没承想父亲当工兵司令居然是沾了爷爷、叔爷的光!”

  陈士榘到任时,工兵领导机关刚刚建立,部队面临许多问题亟待解决。陈士榘从千头万绪中抽丝剥茧,一手抓编制调整,一手抓人才培养,引领工程兵建设逐步走向正规化。不断壮大的工程兵部队不仅要承担全军的战备工程任务,还要帮助地方修路架桥、开凿隧道、兴修水库。陈人康说:“当时哪里出了险情,无论是洪灾还是地震,泥石流还是塌方,哪里就会有工程兵的影子。1958年7月,郑州黄河铁路桥被洪峰冲垮,毛主席亲自召见父亲,希望工程兵能够在原地重新架桥。父亲考虑到黄河铁路桥垮塌,京广铁路被切断,这条交通大动脉的瘫痪对我们国家的影响太大了。如果工程兵迅速架起浮桥,不仅能够第一时间恢复铁路运输,减少国家经济损失,还能在全世界面前展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即便不能架设成功,作为一次练兵,检验一下我们的装备器材和架桥技术也是有好处的。于是,父亲当即向毛主席和周总理表态,‘我们力争把浮桥架起来!’”时值黄河汛期,河面宽阔,且工程兵当时使用的苏联架桥器材无法适应黄河的流速和水性,面对野马般奔腾呼啸的滚滚黄河水,5000多名工程兵指战员束手无策。陈士榘请来了各路桥梁专家集体攻关,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军民架桥大会战。经过反复试验摸索,他们终于找到了用石龙锚和铁锚连接的方法解决固定门桥的技术难题。一座牢固的浮桥在工程兵和全体军民的努力下巍然屹立在黄河之上,重新连通了贯穿南北的交通要道。消息传到北京,毛泽东、周恩来都露出满意的笑容,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媒体齐声赞颂“工程兵是和平年代最可爱的人!”

建设国防 呕心沥血

  1957年秋,中共中央根据导弹、原子弹研制的进展情况,决定筹建综合导弹试验场。1958年初,中央军委根据时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钱学森的建议,将建立导弹试验靶场的任务交给工程兵部队。陈人康提到一个细节:“实际上,最初建立靶场的任务是交给炮兵负责的,但是炮兵领导分析后觉得他们难以承担此项任务,便向中央军委建议由工程兵负责。虽然这个任务来得有些突然,但父亲早有心理准备。1955年10月钱学森等科学家回国后,国防部就曾召开过关于研制原子弹事宜的专门会议。当时父亲问钱学森,作为工程兵,能为原子弹的研制做些什么。钱学森回答说,‘工程兵是大有可为的’。从那时起,父亲就已为投身国防导弹、原子弹事业建设做好准备。任务虽然困难重重,但他决定全力以赴!”

  陈人康接着回忆说:“父亲受领任务后,便与我们匆匆告别。没有跟我们甚至母亲透露任何信息,只说部队有事情,这一去可能几年,也可能更长时间。”千里戈壁,万里征程,陈士榘等人坐飞机转遍了塔里木盆地53万平方公里,最终选择了荒无人烟的罗布泊作为综合导弹试验场。罗布泊是新疆沙漠中的一个湖泊,虽然符合建设靶场的要求,但在沙漠中施工难度非常大:年平均气温为零下4摄氏度,昼夜温差大,到了冬天住在帐篷里盖几床被子都冷得瑟瑟发抖,有时候胡子和被子还会冻在一起。水是沙漠中绝对的奢侈品,在这里一盆水会依次用来淘米、洗菜、洗脸、洗脚、洗衣服,最后再集中起来用以浇灌树木。饮用水则更为珍贵。“父亲回忆那段时光常感叹,在沙漠里,水就是生命,水源枯竭,便是生命枯竭。因为当地极度缺乏饮用水,所以战士们要把雨雪水收集起来饮用。父亲刚开始不明情况,端起杯子就喝,总感觉口中有些异样,仔细一看,原来水杯里积了厚厚一层蚊子,因为煮熟了都沉在杯底。爱惜水源的战士们之所以没有把水杯中的蚊子捞出是因为蚊子太多,把它们捞出来水也就所剩无几了,只能睁一眼闭一眼,连蚊子带水一起往肚里灌。大伙儿还打趣地说,‘蚊子是一种昆虫,反正已经煮熟了,说不定还有营养呢!’”

  日暮沙漠陲,力战烟尘里。在大漠中生活虽然艰苦,甚至枯燥,但大家精神饱满、干劲十足。全体官兵不分昼夜地工作,陈士榘也不例外。陈人康回忆:“由于长期在戈壁跋涉、颠簸,父亲积劳成疾,在一次勘查中,血压骤然升高,眼底出血,幸亏及时送到医院,不然后果不堪想象。”

  面对重重困难,陈士榘带领部队官兵咬紧牙关,提前1年完成了国防工程3年的任务。1960年8月,总参谋部、国防科委组织专家对综合导弹试验场进行质检,最后所有工程都被评为优秀工程。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竟然能够在沙漠中修建这么多优质工程,苏联专家闻讯后惊呼:“这是个奇迹!”“中央军委主抓‘两弹’工程的聂荣臻元帅亲自给父亲打电话,高度赞扬这一工程。”陈人康讲到这里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试验基地爆炸,震耳欲聋的鸣响犹如阵阵惊雷穿透云霄。原子弹试验成功,全国沸腾。工程兵建设的所有工程经受住了实战考验。此时,工程兵们再也抑制不住激动的泪水,相拥而泣。

  回到北京后,毛泽东接见了陈士榘等人,他指了指陈士榘,又指了指张爱萍风趣地说:“你们一个做窝,一个下蛋!配合得不错,你们都立了大功。从此我们中国人在世界上说话开始算数了!”陈士榘和张爱萍不住地点头,心里充满了激动与自豪。

  1960年11月6日,聂荣臻(右八)、张爱萍(右六)、钱学森(右五)、陈士榘(右九)等人在我国制造的第一枚地对地导弹发射试验场合影。

革命向导 追随一生

  从井冈山时期开始,陈士榘对毛泽东卓越的军事指挥才华和独特的个人魅力深感钦佩。毛泽东曾笑着对陈士榘说:“假如说党内有山头的话,我们还是一个山头哩,都是井冈山的嘛!”一句玩笑令陈士榘暖在心头。

  陈人康说,“父亲常常怀念跟毛主席在一起的场景:第一次见毛主席、毛主席主持他的入党宣誓仪式等等,很多细节都记忆犹新。父亲晚年时还根据回忆整理写下了《从井冈山走进中南海——陈士榘老将军回忆毛泽东》一书,书中记录了他与毛主席的点点滴滴。修改初稿时,父亲已经住院,他在病床上花了两个多月时间仔细修改,力争书中内容客观公正,对毛主席的深厚感情可见一斑。”

  陈士榘弥留之际,每日陪伴左右的妻子为他轻拂被角,并在耳畔柔声问他一生中最爱的人是谁?病榻上的陈士榘眼神忽然变得明亮,苍白的嘴唇一张一翕,微弱而又清晰地吐出三个字:“毛泽东!”

1958年,陈士榘全家合影。

公私分明 为官清廉

  谈起生活中的陈士榘,陈人康说:“父亲每个月的工资有342元,这是当时一个普通工人5个月的工资,但由于家里有6个孩子还有父亲收养的一个养女,再加上父母老家亲戚需要接济,生活也只能维持温饱。即便如此,父亲也从未向公家伸过一次手。”有一次陈士榘的秘书替他去领工资,发现工资中少了26元,便去财务问缘由。管财务的同志说:“陈司令用了一次中吉普到良乡,专门嘱咐过让我们根据规章制度把费用从他的工资中扣掉。”

  陈人康还特别提到,“父亲那辈人,不管官做到多大,也都是自掏腰包,一分钱也不报销。有一次,父亲和陈赓大将以及李克农上将到首都机场为一个军事代表团送行,许久未见的三人一时兴起决定到新街口的西安饭庄聚一聚,回忆一下当年延安的味道。那时,饭店是先结账后吃饭,点完菜三人发现身上都没带钱,尴尬之余父亲连忙回家里取钱。可见他们是有多清廉”。

  1995年,临近86岁生日的陈士榘接连几次心脏病复发,他预感到这或许将是他过的最后一个生日。很多老战友想为他摆上几桌,没想到陈士榘果断谢绝:“不要因为生日把我一生的作风改变了!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可绝不是为自己享受。连冯玉祥将军在过生日时都谢绝奢侈,告诉下属为官要像水一样清白,对我们共产党员来说更应如此。”最终,陈士榘让工作人员送来一坛清水作为自己的生日礼物。这坛清水虽然平淡却有着特殊的含义,它是陈士榘作为中国共产党人清白纯洁的象征,更体现了共产党人一辈子廉洁奉公、甘守清贫的情怀。

  本文所示照片档案现存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6年7月29日 总第2945期 第一版

编辑:陈冰青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