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在唐古拉山兵站的峥嵘岁月

2016-01-19 15:19 来源:南方网 丁修英

  “上级通知从唐古拉山兵站调到其他单位工作,由于在这个地方四年多,对唐古拉山的一草一木都感到亲切,更觉得离不开一起奋斗的战友,听到走的消息后,心中非常难过,真的离不开可爱的战友,为了需要,流着眼泪,离开战友们。离开可爱的唐古拉山!”这是1970年3月,吕传銮离开唐古拉山兵站前往德令哈兵站时写的日记。时间已过四十余载,重拾他在唐古拉山兵站的点点滴滴,依然能唤起人们对那段峥嵘岁月的美好回忆。

毅然踏上从军路

 

  吕传銮出生在山东省滕州市羊庄镇下黄沟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三四岁便跟随母亲到处讨饭,十来岁就给地主放牛,受尽了剥削和压迫。新中国成立后,家里有了房屋和土地,生活困难时还得到了国家的补助,吕传銮终于结束了饥寒交迫、牛马不如的生活,他从心里感激党和国家。怀着一颗感恩的心,1956年,吕传銮不顾家人和新婚妻子的反对(当时家里6口人,只有吕传銮一个劳动力),毅然决然地踏上了从军之路。

  1964年,为了巩固西南边防,保障青藏两地的繁荣稳定,解放军总后勤部青藏办事处在唐古拉山上成立了“唐古拉山兵站”,主要职责是为青藏线上执行运输任务的官兵提供食宿、训练等卫勤保障。

  1965年10月,吕传銮调到刚成立不久的唐古拉山兵站任副站长,1966年5月任站长兼党支部书记。这里说是“兵站”,其实就是面积仅有几十平方米的土坯房,其简陋程度没有经历过的人是无法想象的。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吕传銮一干就是4年多,带领全体战士,保障了百万进藏人员的安全,他也成为当时在该站工作时间最长的干部。1969年1月,吕传銮参加了“总后勤部第二届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进北京,还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吕传銮(左一)带领战士破冰取水

吕传銮(左一)与战士交流

危急时刻冲在前

  青藏兵站部唐古拉山兵站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兵站。山上的积雪终年不化,有人说这里每年只刮一次风,由大年初一一直刮到大年三十。这里的气压低,水烧到七八十度就开锅,饭却不好做熟。每次有新兵到站,强烈的高原反应使他们饱尝痛苦,每走一步路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好长时间才能适应。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每当出现困难,吕传銮总是冲在最前面。

  1967年初春的傍晚,唐古拉山下起罕见的大雪,公路被封得严严实实,车队被困在山里无法前行。吕传銮得知后,考虑到天气恶劣,怕困在山里的战友没有食物吃,便亲自带着几名战士,装上饭菜,背上水壶出发了。路上狂风怒吼,大雪打在脸上,犹如刀割,让人喘不过气、睁不开眼。吕传銮和战士们顽强地和风雪斗争,摔倒在雪窝里又爬起来,经过几个小时的艰难行进,他们终于把饭菜送到战友手中。

  唐古拉山地形复杂,一些不法分子常藏匿于此,趁机作乱。在一次执行剿匪的任务中,狡猾的匪徒为躲避追捕,藏进了山里。风雪交加的夜晚,吕传銮和战士们迷了路,已经一天没吃东西的战士们又渴又饿,再加上缺氧,全都倒下了。吕传銮想:匪徒随时都有可能出现,如果都倒下了,大家就会面临更大的危险。于是,他凭借着坚韧的毅力顽强地站起来,为战士们站岗巡逻,直到救援队伍赶来。

军民团结一家亲

  吕传銮家中存放着几十枚大大小小的毛主席像章。这些像章大部分是他从唐古拉山兵站调离时,道班工人与牧民们赠送的。

  唐古拉山上有两个单位,一个是唐古拉山兵站,一个是青藏公路第107道班。几年来,军与民在艰苦的环境中互相帮助。青藏公路第107道班的工作人员每天都坚持“战斗”在青藏公路上,很少有时间打扫房子。吕传銮知道后,就安排战士们利用休息时间帮助他们打扫房子。冬天,唐古拉山上的气温基本上都在零下40多摄氏度,吃水全靠化冰,第107道班的工作人员人少、工作忙,水往往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吕传銮见他们吃水有困难,就带领战士们把化出的冰水送到工作人员的宿舍里。同时,他还安排兵站的医务人员去第107道班巡诊。有一次,第107道班的班长穷平扎西的孩子出生没几天就生病了,吕传銮得知后及时安排医务人员每天前去治疗,在医务人员的照顾下,孩子很快恢复了健康。穷平扎西与妻子非常感动,给孩子起名为“拥军”。

  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情谊深。第107道班的女工作人员日格桑和珠玛,看到兵站战士的衣服、被子脏了还没洗,就约了七八个姐妹来到兵站,挨门挨房找脏衣服、抱被子,要给战士们拆洗、缝补。吕传銮看到天气这么冷,不让她们洗。她们却说:“天气冷,我们心里热。”她们不顾刺骨的冰水,把战士们的衣服洗得干干净净。

扎根高原志不移

吕传銮(右一)带领兵站工作人员和道班的同志一起检修路面

  1970年8月,吕传銮调到格尔木大站任副站长。1975年,《解放军画报》第三期在对吕传銮的报道中写道:“在格尔木大站副站长吕传銮的办公室,一段时间经常堆放着一些砖头,有时他用脚跺几下,有时又找来压力机试一试,老吕在干啥?原来,为节约国家开支,他在认真琢磨砖瓦的事,想在这天寒地冻、土质又差的风雪高原上,自己动手解决营建的用砖问题。

  “吕传銮,原是唐古拉山兵站站长,人们称这里是‘风吹石头跑,地无一根草,一步三喘气,四季穿棉袄’的地方。然而,吕传銮十多年如一日,安心高原,把心操在兵站上,把劲用在为过往部队服务的工作上。现在,他职务变了,艰苦奋斗的本色没有变,决心学习和发扬革命前辈在革命战争时期那么一股劲,把革命工作做到底。”

  吕传銮担任格尔木大站副站长后,由于要熟悉新工作,在山下待了很长一段时间,再上山他就感到头疼。为了适应新环境,他每天都坚持上几次高原兵站。有一回,吕传銮到海拔4900多米的一个兵站了解情况,到兵站后两天了,依然头痛难忍,吃不下饭,通宵失眠。战士们多次劝他下山,他却坚持不肯。吕传銮说,上山与下山,只有一字之差,却反映出有没有革命加拼命的精神。

  多年来,吕传銮除了坚持到兵站蹲点外,还经常挤出时间,深入基层,和战士们一起搞营建,同工人们一起挖煤炭,积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磨炼意志,直到他离开格尔木大站。

  吕传銮把青春和热血无怨无悔地献给了党和部队,献给了他热爱的国家。时光流逝,吕传銮当年的工作日记,以及一张张浸染着他青春年华的老照片,让唐古拉山兵站的艰苦奋斗精神深深地印在了大家心里。

来源:《中国档案报》

编辑:陈冰青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