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人民永远是靠山

2016-01-15 10:24 来源:南方网 窦 尉 马 萱 宋玉红

在新中国57位开国上将中,有这样一位将军,他17岁从军,在张学良麾下十几年,曾见证了西安事变的整个过程,在抗日战争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创建了冀中抗日根据地。他在回忆录中曾这样写道:“冀中人民用鲜血和生命保护了我们,培育和壮大了人民子弟兵。我虽然不是冀中人,但是我一直把冀中当作自己的家乡。我对冀中父老,一直念念不忘,至今听到冀中的乡音,还是感到格外亲切。”这位“冀中的儿子”就是开国上将吕正操。

2016年1月4日是吕正操上将诞辰112周年的日子,本报记者有幸在北京采访了吕正操之子吕彤羽,听其讲述了吕正操在冀中地区抗日的革命历程。

北平城防初露锋芒

  吕彤羽告诉记者:“父亲在1934年春至1936年初,任北平城防司令,其所在的国民党116师647团负责北平城防,他在与侵华日军交手后最大的体会是‘你硬他软,你软他硬’,那时只要有侵华日军向城防部队挑衅,企图寻找机会侵占北平城,他就会下令开枪进行抵抗。父亲会做出如此强硬的回击,第一是与性格有关,第二则是他与共产党人接触较多受其抗日思想的熏陶。”

 

吕正操一家在晋察冀军区的合影

  1935年6月,国民政府冀北保安司令石友三叛变,他勾结日寇企图用铁甲车冲进永定门东边的城墙豁口。吕彤羽说:“当时叛军先用炮击,炮弹落在二龙坑路,引起人们的恐慌。父亲得知后,先命令647团部分官兵到丰台截断叛军后路,随即带余部奔赴永定门城墙豁口进行阻击,前后夹击全歼叛军。那时,日军在北平及其周边地区很猖狂,所以这一仗打得振奋人心。随后,欧美驻华使馆的武官到父亲所在的指挥部参观,一个名叫卡尔逊的武官,本来对中国抗战的态度和力量有些轻视,但是这一仗让他看到了中国人抗战的决心。”1936年初,647团移驻河北徐水一带。这时,吕正操开始明白只有跟着共产党才能真正抗战。同年9月,在北平,吕正操和东北抗日联合会(东北救亡总会前身)商讨筹组“东北武装同志抗日救亡先锋队”,作为东北抗日联合会组织之一,吕正操被推选为总队长。

惜别少帅入党抗日

  1936年10月,张学良调吕正操到西安任其内卫,住在张公馆东楼。12月12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吕彤羽告诉记者:“事变发生后,张学良、杨虎城随即邀中共代表来西安商讨。周恩来一行12人到西安后住进张公馆东楼。在这期间,父亲接触了更多的中共党员,了解了我党的抗日思想。”

  西安事变发生半个月后,张学良告诉吕正操,他要送蒋介石回南京。吕彤羽说:“父亲听后很不赞同张学良的这一做法,劝他不要去。但张学良很坚决,还说三日内准回。父亲则对他说,‘你要是三天没有回来,我就回自己的部队去抗日了’。果然,蒋介石一到南京就扣押了张学良。父亲和少帅这一别就是半个多世纪。”

  随后,东北军内部的高级军官和少壮派争权夺利,混乱局面难以收拾。吕彤羽告诉记者说:“父亲面对混乱局面没有犹豫,1936年12月31日,他乘第一班民航飞机至河南郑州,又坐火车赶回河北徐水。”吕正操回到徐水后,决定扩大647团内东北武装同志抗日救亡先锋队,以便聚集革命力量。1937年初,中共中央北方局派来李晓初负责647团内的我党工作,其公开身份是上尉书记长。他来后便代表中共党组织正式通知吕正操,北方局已批准他入党。

  因为647团内的共产党力量发展迅速,引起了时任国民政府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万福麟等人的注意。1937年4月,他们趁蒋介石缩编东北军的机会,把647团拆散,分编到两个师的三个旅里。根据北方局的指示,吕正操需服从改编。5月初,他带着一个营到了石家庄与119师654团的两个营合编为130师691团。1937年5月4日,吕正操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北上创建冀中根据地

  1937年的七七事变,改变了691团全体官兵的命运。吕彤羽说:“1937年10月上旬,在河北梅花镇,父亲率53军691团与日军激战突围后,在小樵镇召开官兵代表会,正式脱离53军,改编691团为人民自卫军,并率部北上,与冀中中共地方党组织会合,开始创建冀中抗日根据地。”

1939年冬,聂荣臻与吕正操(右)在晋察冀军区的合影。

  人民自卫军在冀中百姓的爱护和大力支援下,如鱼得水。这支部队四处出击,既扩大了我军声威,配合中共开展群众工作,又可以熟悉地形,便于以后作战。饱受日军侵略之苦的冀中百姓,为这支抗日武装的到来感到无比振奋。人民自卫军在遇到军需供给困难时,冀中百姓有人出人,有力出力,有粮出粮。人民自卫军在冀中人民的支援下,慢慢壮大起来。

  冀中抗日武装建立和壮大的消息,不胫而走。吕彤羽说:“1937年11月初,冀中人民自卫军党代表孙志远从晋察冀军区来到冀中。父亲曾与他多次共事,二人重逢后心情都十分振奋。孙志远向父亲传达了聂荣臻司令员的指示,‘要努力发动群众,积极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同时,他还带来了电报密码。从这时起,人民自卫军就和晋察冀军区正式建立了联系。”

  没过多久,吕正操与孙志远一同到河北阜平,参加了晋察冀边区代表大会及军区政工会议,并接受了聂荣臻对冀中工作的指示。吕彤羽告诉记者:“当时,聂荣臻司令员手指地图对父亲和孙志远说,你们就在平津路、平汉路、津浦路之间,南边以滏阳河为界,搞冀中根据地吧!就这样,冀中抗日根据地的范围确定下来了。他们在一起讨论冀中工作时,聂荣臻还说,‘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光靠山是不行的,首先要靠人民群众,只要有了人民群众的支持,不论是山地,还是平原,我们都可以牢牢地站住脚’。从此以后,‘人民永远是靠山’便成为父亲吕正操的座右铭。”

人民力量助抗日

  “父亲生前常常会忆起抗战中的往事。这些抗战故事中,人民群众永远是主角。”吕彤羽向记者讲起吕正操曾向他说起的两个小故事。

  冀中平原位于河北省中部的平原地区,因无山丘之阻,交通便利。这对日军机械化部队的行军十分有利。于是在“破路就是抗日”的口号下,冀中军民对道路进行破坏。“破路运动”从1938年1月开始,最初为拦道挖横沟,但效果不佳。后改为顺道挖沟,破路工程变为筑沟工程。刚开始时,部分百姓不了解其中意义。但经过多次战斗后,他们看到了这些道沟的重要作用,于是积极起来,最后还形成了筑沟热潮。随着战争的发展,道沟也逐步改进,村民学会了在道沟两侧挖各种作战掩体。这些道沟既便于我军作战,又便于转移。但日军的汽车、坦克等却无法通行。由于冀中军民的破路运动很有效果,使得日军不得不加强对交通线的保护。日军在铁路及重要道路上修建碉堡或增加据点,并在碉堡附近设固定岗哨,昼夜监视。除以上办法外,日军还对村民实施残暴的镇压,道路被破坏一次,日军就在被破坏的道路附近的村庄捉杀一名村民,并将其头颅挂起,以此来威胁其他村民,可即便如此也未能阻止冀中军民的破路运动。

  正是靠着人民的力量,在冀中地区破路运动中,我军才顺利完成任务,有效阻止日军在冀中平原的活动。

冀中人民挖沟掘道改造地型,坚持平原游击战。

  1939年冬季,冀中地区开展“打狗运动”。吕彤羽对记者讲述道:“开展‘打狗运动’是因为日军在占领了冀中各县城后,我军夜行活动的保密问题越来越突出。一有犬吠就等于向敌人告密。尤其是在敌人据点较近的地方,我军很容易被发现。当时也有人说,敌人行动狗也会叫。其实并非如此,敌人进村,群众就会跑,狗也会跟着主人一起跑。当我军进村时群众不逃,而看家狗听到声音,闻到生人气味后会狂吠不止。那年秋发生水灾,打了狗既可节省粮食,又可增加肉食。狗皮也可充分利用。当时,狗可以看家护院,百姓们对自家的狗是很有感情的。但为了支援抗日,他们硬是忍痛把自家的狗打死。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整个冀中地区的狗就基本上打完了。”

教育子女踏实做事

  当谈到吕正操是如何教育子女时,吕彤羽对记者说:“父亲对我们的要求就是踏实做事。在平时,他对我们兄妹以批评为主,表扬为辅。他觉得越表扬越会骄傲。父亲对我们话不多,但每次批评我们都一针见血。”

吕彤羽近照

  吕正操上将的四个子女并没有继承父业从事铁路工作或者当兵入伍。吕彤羽说:“我们家没有一个从军从政的,父亲鼓励我们踏踏实实地去搞一些具体的科研工作。我原来是航天部下属一个所的副所长,领导看我工作踏实有成果,就想让我晋升,去另外一个所当所长。当时我正在参与一个国防工程的研制,那个工程是很重要的。在犹豫之际,我去询问父亲,跟他商量是放弃研究晋升,还是放弃晋升专心做完这个工程。父亲听完后说,‘无论你官大官小都不要紧,最主要是看你给国家、给人民都做了哪些事’。这句话对我影响很大,后来我听从父亲的建议,放弃了这次晋升的机会,专心于工程研究。”最终,吕彤羽参与研究的这项工程获得了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采访最后,吕彤羽对记者说:“父亲这一生无论是在冀中建立抗日根据地,还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投身铁路事业,都秉承着‘人民永远是靠山’这一宗旨。正是有了这种态度,他才能踏踏实实为人民做事,为人民服好务。”

  本文照片由吕彤羽提供

来源:《中国档案报》

编辑:陈冰青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